武则天时期的重要变法是什么?

2025-02-26 01:26:2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武则天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改革家。她在四十多年的政治生涯中,以超人的魄力,无畏的胆略,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对唐朝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1、广开言路。垂拱元年(685)二月,武则天下制:“朝堂所置登闻鼓及肺石,不须防守,有击鼓立石者,令御史受状以闻。”垂拱二年(686)三月,又令巧匠鱼保家作铜匦四枚,共为一室,“四面置门”,分别为青、红、白、黑四色,置于朝堂,以收天下常人表疏:青匦在东,名“延恩”,告“养人及劝农之事者”投之;白匦在西,名“伸冤”,有“欲自陈屈枉者”投之;黑匦在北,名“通玄”,献“谋智者”投之。令正谏大夫、补缺、拾遗一人充使,于朝堂知事者,“每日所有投书,至暮并进”。“由是人间善恶事多所知悉”。

2、扩大仕途。首先,使“常举”制度化,坚持每年开科取士,不以任何借口停止贡举。其次,调整取士科目。重点发展进士科,适当发展诸科,降低明经科的地位。与此同时,扩大制举,缩短制举时间,扩大录取人数。为了进一步搜罗人才,武则天还创立了殿试。载初元年(690)“二月,辛酉(14日),太后策贡士于洛城殿。贡士殿试自此始”。此外,武则天还采取了破格用人的办法。垂拱元年(685)五月,“制内外九品以上及百姓,咸令自举”。不论是现任官吏,还是平民百姓,只要有才干,都可毛遂自荐,以求进用。在扩大仕途的同时,武则天也很注意对官吏的培养。为此,她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亲自撰写《臣轨》一书,从十个方面对臣下提出要求,其中心思想是要求臣僚成为德才兼备、忠君爱民的人。

3、加强法制。武则天在临朝称制时期,曾派人重新删定了律令格式。修改律令的指导思想是约法省刑。、由于武则天的主导思想正确,加上删修官韦方质、王守慎等精通法律,因而垂拱格式,“议者称为详密”,施行之后,颇见成效。武则天本来是痛恨酷吏的,但当她的权位受到威胁时,便开始使用酷吏打击政敌。这种变化,史书中或多或少有所披露。如《旧唐书·刑法志》载:“则天临朝,初欲大收人望”,“然则天严于用刑,属徐敬业作乱及豫博兵起之后,恐人心动摇,欲以威制天下,渐引酷吏,务令深文,以案刑狱”。

4、布政维新。在打击政敌的同时,武则天在洛阳修建了“明堂”,并下诏说:“时既沿革,或没相遵,自我作古,用适于事,今以上堂为严配之所,下堂为布政之居。”阐明“自我作古,用适于事”的思想,将大享明堂提到议事日程之上,并在永昌元年(689个正月,举行了大享明堂的活动。在大享明堂之后,武则天进行了一系列“惟新活动”。如改羽林军百骑为干骑,牢固控制禁军,改正朔,优待阵亡战士家属,整饬风俗,制礼作乐,改革文字等。此外,还利用宗教,为改朝换代制造舆论。史载,“怀义与法明等造《大云经》、陈符命,言则天是弥勒下生,作闫浮提主,唐代合微”。

5、改唐为周。载初元年(690)九月,神都洛阳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请愿活动,以武承嗣和李旦为首的文武百官,远近百姓,四夷酋长,沙门道士数万人请求武则天改朝换代当皇帝。九月九日,武则天在洛阳举行了隆重的登基大典,宣布改唐为周,改元天授,“大宥天下,咸与维新”。乃降皇帝(睿宗)为皇嗣,赐姓武氏,令依旧名轮,徒居东宫,其俱仪一比皇太子。至此,“武周”取代了“李唐”。武则天戴皇冠,穿龙袍,成了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