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吃鱼才安全?

2025-04-02 08:08:4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只要鱼肉污染物含量是符合有关标准的,我们但吃无妨。当然,如果你想尽可能少地摄入污染物的话,选择合适方法养殖的、草食或者杂食性的鱼类、多吃鱼肉少吃鱼杂、多样化自己的饮食结构会是更好的选择。

鱼体内污染物的重要来源是水。天然水体会受取容纳各种污染物,生活在其中的鱼类和污染物接触的风险可一点都不低。还有研究显示,进入水体的有些污染物会优先被水生生物积累。

 

鱼体内污染物的积累很大程度上和鱼的生长速度相关。人工养殖的经济鱼类普遍都是经过筛选的生长速度较快的品种,而野生鱼类的生长普遍要比养殖鱼类慢,比如现在常见的鲫鱼养殖品种的增重速度要比野生品种快40%左右。养殖鱼从水中积累的污染物会因为较快的肌肉组织的积累而被“稀释”。韩国的一项研究也显示,海岸的野生鱼肌肉重金属含量要高于养殖鱼。而一项关于千岛湖鱼体内汞积累的研究中,网箱养殖的肉食性鱼类体内汞浓度也要低于野生得肉食性鱼类。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是对水中食物链的形象描述。而大鱼们吃掉的可不仅仅是小鱼,还顺带吞下了小鱼体内的污染物,那些不容易排出体外的污染物会随之在大鱼体内不断的积累,这就是“生物放大”作用。许多研究都显示,在野生环境中,最顶层的肉食鱼类所吃进的污染物经过多次“生物放大”作用,浓度会比水体和其他鱼体内的高很多。相对而言,饲料喂养的养殖鱼类,这种生物放大作用会小很多。

 

但这并不是说养殖鱼类就完全安全了。

在我国,一些养殖水体的水质情况也不容乐观,鱼药使用造成的抗生素问题需要更严格的监管控制,而饵料引起的污染物积累问题也是需要引起重视的。粮食作物中镉等重金属的含量较高,这很可能通过鱼饲料被鱼所富集。有研究对比野生大黄鱼和养殖大黄鱼,发现野生种群中重金属汞的含量较高,而养殖种类中镉的含量则较高。在湖南的一项研究中,洞庭湖野生草鱼的铅、镉含量低于长沙市的养殖草鱼,这也被认为是湖南省的稻米饲料重金属浓度较高所致。

如此看来,仅仅看是野生还是养殖,并不能回答污染物摄入多少的问题,但相对于野生鱼来说,养殖鱼的“可控性”更高,相对也能更加放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