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故障测试仪定位电缆故障要怎么操作?

2025-04-04 05:16:3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光时域反射计用于电缆故障查找


光学时域反射仪向链路发送强大的激光脉冲,并分析反射。反射信号非常微弱,可能需要进行广泛的平均以减少检测噪声。用户必须输入信息,例如折射率,脉冲长度和链接长度。光时域反射计据此计算每个点的反射功率水平,并由此确定损耗值,点损耗的位置和长度。


为了在各种应用中工作,可以如下图所示改变发射的脉冲长度。长(高能量)脉冲可提供长距离或快速采集,良好的平滑输出(理想用于调试),但距离分辨率非常差(对电缆故障定位不利)。因此,较长的脉冲长度用于较长的链接或安装证明。短(低能量)脉冲可提供最佳的距离分辨率,但信号噪声较大,并且只能在低衰减级别下工作。短脉冲可能需要大量平均才能获得良好的信号,这可能需要几分钟。因此,将较短的脉冲用于故障定位。


光时域反射计在点损失或反射方面存在一些理论上的困难,因为此时的数学效果并不理想。点损失或反射实际上是通过其每一侧的特征的交点来定位的,例如通过进一步的推论。点损失或反射也将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因为高增益检测器放大器可能会饱和或变成摆率受限,从而在事件发生后立即产生盲点。这称为死区,是真正的限制。死区也取决于脉冲长度。表中显示了理论计算出的死区。



实际上,一些较旧的仪器的最小死区为50米,而更现代的仪器在最短的脉冲长度上最小为2-10米。同样,一些现代设备会随着设备在链路上的进一步搜索而自动更改脉冲长度。这显然是非常可取的。


还应注意,盲区规格是与配对的低反射PC型连接器一起使用的。在多模系统中,连接器具有高反射性,因此观察到的死区比仪器数据表中的更长。这在行业中很普遍,而不是一个制造商的错。


光时域反射计是为电信风格的链接上数公里长的远程应用开发的。对于长度小于Km的短模或多模系统,其有效性值得怀疑,因为死区效应意味着通常无法将一个损耗点(例如连接器)与另一个损耗点区分开。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不可能进行大量电缆故障定位。系统设计师通常不理解此问题,他们坚持在100米长的运行中进行光时域反射计认证。问题最终就这样结束了:在价值最小的情况下,您需要性能最高的仪器。


这个问题的另一个例子是现代应用。光时域反射计的死区规格可能非常短,但是要查看32路分离器的损耗,则需要1-10 μsec的脉冲长度,在这种情况下,实际死区在150-1,500米之间,这并不是在短距离上非常有用。


数学推导过程也可能导致某些特殊效果:某些接头和连接器似乎具有光学增益。当连接的部分的特性稍有不同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并且第二部分的内在后向散射程度要高于第一部分。但是,如果从相反的方向测量同一关节,则损耗会显得异常高。通过在两个方向上执行测量,然后取平均结果,可以解决此异常问题。


从所有这一切中,很明显,对于电缆故障查找,用户必须小心针对特定情况优化距离和幅度分辨率,并且该工作将比认证慢。


通过信号平均可实现的降噪受采样时间的平方根限制。因此,每次将信号平均扩展4倍时,范围就会增加3 dB。这就产生了实际的限制,例如将10分钟的平均时间扩展到1小时,只会使范围增加4 dB。但是,从1秒增加到10分钟,可以提高14 dB!

回复者:华天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