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患者的病,只能靠他们自己来解决。意识不到自己的拖延问题,那么外力是难以解决的。多看点励志方面的图书或电影,给自己树立一个小目标,早睡早起,逐渐养成不再拖延的习惯,满满的就能改善了。
给自己制定强制计划, 找一个亲人强制给你执行,每天需要做的事情没有做到要接受那些惩罚, 先让亲人给你监督一个月,后面自己来,要养成一个习惯在去说别的,所谓拖延症完全是你自己心里作用。
望采纳谢谢。
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拖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一项调查显示大约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时拖延,50%认为自己一直拖延。严重的拖延症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如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贬低,并伴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一旦出现这种状态,需要引起重视。
【干预措施】
1.改变认识
拖延与一些认知心理呈负相关,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认知,如运用积极暗示、增加成功体验和放大优点等方法获取自信;改变完美主义,帮助拖延者分析完成任务带来的益处。
2. 积极情绪和调节动机
可以通过适当休息,转移注意力,适当地放松娱乐等来转换心情,获得暂时的积极情绪,不能逃避现实,忽视长远利益和问题的根本解决。在动机方面,任务性质中的任务厌恶影响拖延,所以需要将厌恶的任务转换为喜欢的任务或附加一些奖励。
3. 增强自我效能感
增强自我效能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预防拖延的发生。鼓励个体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对自己进行自我管理,积极监控自己的行为并评估干预期。
4. 发挥群体的作用
群体氛围可以为成员提供一种特殊的情境,充满理解、关爱、信任,这种环境的变化必将引起个体行为的改变。
《今日心理学》网站刊登了一篇加州心理学家 Mary C. Lamia 博士的文章,探讨拖延症患者问题。
文章说拖延症患者的时间概念和普通人是不同的,要战胜拖延症,首先要改变对「时间价值」的看法,她的几点建议:
1. 首先抛弃对自己不切实际的期望,把我必须要做什么改成我想要做什么,不要随便立Flag。
2. 分解任务,不要以这个任务太大太难了做借口拖延,而是把任务拆分,每次/天做一小步。
3. 不要给自己施压,要告诉自己“我今天开始做了”,而不是说“我今天必须完成”,这样比较容易开始执行一个计划,避免畏难拖延。
4. 没有绝对完美的人和事,可以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平凡的人,而不是必须完美和出类拔萃,这样才更愿意开始动手做事。
避免完美,解除焦虑,锻炼身体,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往往不会拖延,所以要分清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和应该做的事情,其实现代社会里,应该做的事情要多于喜欢做的事情。但是如果应该做的事情太多,又完全抑制了喜欢做的事情,就容易患拖延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