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上,看舌头(舌苔)也叫“舌诊”。中医认为,人体五脏六腑的病理变化,常可以在舌头上反应出来。所以,医生常常会通过观察舌苔的颜色、厚薄、干润等变化情况,来帮助判断病邪是在表还是里,疾病属寒还是属热等。
“淡红舌,薄白苔”,健康的舌苔应该是淡红色的,舌面有一层薄薄的、颗粒均匀的、干湿适中的白苔,如果发现舌苔颜色不正常,就该注意了。
苔白腻厚
舌苔发白变厚者表明体内有寒有湿,无论是吃了寒冷的食物还是受了寒,舌苔都会发白。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舌体胖大,舌苔白厚多见于身体肥胖、脾胃运化失常而导致水肿、痰湿内盛的患者。高血脂、动脉硬化、高血压的患者也常见厚白腻苔。
调理原则:少食寒凉冷食;注意保暖;坚持锻炼。
苔黄黏厚四字标题
如果舌头上看到有一层厚厚的黄白色垢物,舌苔黏黏厚厚,不易刮去,口中有一种又酸又臭的秽气味道,同时伴有胃口不好,大便干燥等情况,说明存在胃火过盛,脾胃不好等情况。
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因平时饮食过量,或进食油腻食物过多,脾胃消化功能差或发生紊乱引起的。
调理原则:调整饮食结构,合理健康饮食,清淡为宜。
舌苔发黑
生活中如果吃了某些药品或食物,出现舌苔变黑的情况,这属染苔,不必过于紧张。
但值得注意的是,临床上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癌、胃癌、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病人的舌象也是多是黑苔,这就需要给予重视并积极治疗,以期早日康复。
调理原则: 谨遵医嘱,看病情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调理治疗。
舌苔剥落
舌苔全部或部分脱落称为剥落苔;舌苔全部脱落,以致舌面光洁如镜,称为‘光剥舌’,又叫‘镜面舌’;若舌苔剥落不全,剥脱处光滑无苔,余处斑斑驳驳地残存舌苔,界限明显,称为‘花剥苔’。
舌苔剥落表示胃气不足,胃阴枯竭或气血两虚,是全身虚弱的一种表现。
调理原则:补充气血,增强免疫。建议日常饮食宜清淡,多食具有健脾益胃的果蔬食物,如山药、薏米等;积极锻炼身体,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中医认为舌头是人体健康的一个晴雨表,无论外形还是颜色,都透露着身体的疾病征兆,舌疹也成为中医几千年来的经典手法。
若说到依据,比较一下就可以。
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是舌体柔润,舌质淡红,舌面上铺有薄而均匀的颗粒,干湿适中的白胎。此谓:舌淡红,苔薄白。
舌苔过白、厚、腻,既舌头上有一层厚厚的白色舌苔,揩之不去,刮之不脱,并附着一层油腻状黏液。
这就是体内痰湿较重,脾胃不好,常出现腹泻、胃疼等症状,临床上常见于胸水、腹水、慢性肾炎及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患者。
舌苔发黄,胎色黄而粘腻,颗粒紧密胶粘。
舌苔黄腻是湿热的表现,主症在肝和脾;如果还容易口渴,说明肝火旺,容易急躁、发脾气;如果有口臭,则是由于脾胃不调、胃火旺、消化不良引起的,还会导致口苦,口臭,视力下降,双目干涩等症状。
舌苔发黑,主要是舌丝状乳头增殖变黑所致,有棕黑、灰黑、焦黑、漆黑等深浅不同的颜色。
舌头发黑主要是由热极化火引起的,表示体温过高,还有些肠胃疾病病人容易生寒湿,舌苔会变得厚腻,开始是白色逐渐变成黄色或黑色。一些慢性疾病,例如尿毒症恶性肿瘤,等病情恶化时也会出现黑苔,是病情危重的征兆。当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时,或者经常熬夜抽烟过多,也容易发生黑苔。
舌面无苔,像镜子一样光滑,没有舌苔。
这种症状轻者可能是因为营养不良或者是缺乏某种维生素等。重者可能是因为津液亏乏,病情深重,常见于恶性贫血、高热长期不退、肝硬化和肺心病的衰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中毒性休克、脑性昏迷等疾病。
舌苔青紫,即舌质暗红,舌苔光剥像牛肉一样。
舌头发青发紫,是体内有瘀血或血流滞缓的特殊信号,当人体血液中含有大量陈旧废物、体内水分不足,或是因某些疾病造成血液循环不良,将会导致舌头出现紫绀色反应。
临床发现,舌苔发紫与癌症,以及瘀血积滞有关的慢性病(如冠心病、肺心病、慢性肝病、糖尿病、脉管炎、红斑狼疮、妇女痛经、闭经等)关系密切。
舌苔有刺,指舌上有很多红刺群凸出舌面,好像草霉的果实一样。
点刺出现于舌尖或舌边,表示热盛,可见于各种发热感染性疾病或大面积烧伤病人;
点刺出现于舌中,多为热毒更盛或热入血分,容易发生休克、神志昏迷;
失眠、便秘或夜间工作紧张的人,以及维生素缺乏、营养不良和大脑皮质功能失调等,也可出现舌面上的红色点刺。
看舌头,中医叫“舌诊”。中医对舌诊的研究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了。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内经》一书里,就有关于看舌头诊断疾病的记载。到了公元十三世纪的元代,就有专门讲舌诊的专著了。
舌头是藏于口腔之内又易于暴露在体表的一个器官。中医认为五脏六腑的病理变化,常可以在舌头上反映出来。中医是怎样根据舌头上的表现来判断疾病的呢?我们知道,舌头是口腔中的一个器官,它是由很多纵横交错的肌肉组成的。它运动灵活,能辅助语言和搅拌食物等。舌的肌肉组织构成舌质,舌的表面覆盖着一层簿薄的粘膜,在舌粘膜上,有许多大小不等的突起,称舌乳头。舌乳头主要有三种,这就是丝状乳头、蕈状乳头和轮廓乳头。后两种乳头中有味蕾,能感受味觉。丝状乳头的顶端形成一层角化物质,舌苔就是由无数的丝状乳头的角化物质形成的。
中医看舌头,主要是分别观察舌苔和舌质的变化。观察舌苔,一是要看苔质的厚、薄、干、滑、腻、粘,气是观察苔色的黄、白、黑、灰等不同的变化。然后根据苔质、苔色的变化情况,来判断病邪在表还是在里,疾病属寒还是属热。正常人的舌苔,是薄薄的一层白苔,仔细观察可以看到细微的一丝一丝象毫毛样的结构,就如一层刚刚出土的嫩草。舌苔每时每刻都在生长,但因吃东西等,舌苔又会不断地自动脱落。因此,舌苔总是保持着正常的厚度和结构。又因为口腔里有适量的唾液,所以舌苔表面是润泽的。这些都是健康人的舌苔的表现。如果舌苔生长得多,脱落得少,舌苔变得厚起来,就是病态了。 有的人舌面上象涂了一层米糊似的,原来一丝一丝的结构看不清了,在放大镜下观察,这种舌苔的丝状乳头数目和分枝增多了,空隙中藏着一些粘液和食物残渣,也有一些上皮细胞的碎片、白细胞和细菌。中医称这种舌苔为腻苔。这往往表示病人有痰湿或是消化不良,比如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以及胃肠炎、风湿病和妇女白带增多等。都会有这样的腻苔。
此外,临床上常常可以看到有些病人,舌面上有的地方有苔,有的地方没有苔,这两种舌苔交界的地方很不规律,有些象地图,叫做地图舌。在阴虚的小孩和有蛔虫病的病人中,常可看到这种舌苔。有的人舌苔长得少,脱得多,舌苔过薄,甚至没有苔,舌面光光的, 这也不正常,中医把这种现象叫做伤阴。在某些慢性病人中,比如肺结核、甲状腺机能亢进、晚期肝炎、肾炎的病人,以及长期营养不良的病人,常常会出现这种舌象。对这类病人,医生常用养阴药进行治疗。
大夫看病,除了看舌苔的厚薄以外,还要看舌苔的颜色。比如舌苔的颜色变黄,中医认为病人有热,这在发高烧的病人中是常见的。对这种病人,医生常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治疗。如果有的病人舌苔发黑,而且干焦多裂,这表示病情危重、内热重而津液耗损。 如果有的病人舌苔发黑而滑润,这往往表示病人有严重的内脏寒湿或者肾亏的毛病。观察舌苔的形状和颜色,还可以判断疾病的发展情况。例如,人得了外感疾病,如果舌苔的颜色由白而黄、由黄而黑,常常表示疾病在发展,病情在加重。如果舌苔的额色由黑变黄、由黄而白,表示疾病逐渐好转。如果舌苔从无到有,由薄而厚,表示病在进展;相反,如果舌苔由厚而薄,由多而少,就表示病邪在逐渐消退,表示病在好转。
中医认为,观察舌质比观察舌苔更重要,因为舌质上反映的病变更为深刻。观察舌质,包括看舌质的颜色、舌体的形状。正常人的舌质是淡红色的,因为血液供应良好,颜色比较鲜明而润泽,舌头的边缘厚薄适中而光圆整齐。舌质的颜色发生改变,比如变红、变白、变青紫,都是不正常的表现。如果舌质变白,就表示血虚或者阳虚有寒。如果舌质变红,则表示血热或者阴虚有热。如果舌头尖上或舌边上有些小红点,也属于有热。如果是阴虚有寒,就应该用温补壮阳药物治疗;如果是阴虚有热,就应该用养阴清热的药物来治疗。如果见到舌头上有颗颗紫色斑点,或者整个舌头呈现青紫色,中医叫做血瘀。一些有心脏病、肝硬化、消化道溃疡病、妇女月经病,以及恶性肿瘤病人,常常有这样的情况。 舌体的形态可以分为软、硬、胀、瘪、斜、振颤等。如果舌体胖嫩而有牙齿压痕,表示阳虚水肿。舌体萎缩,表示体质虚弱而有慢性耗损。高血压病人出现舌振颤、舌麻木、舌头偏斜等现象的时候,要注意预防脑出血的可能。在看中医前应当注意一些问题,这样可以不影响大夫的正确判断。
因为:
从舌头可以看出是否有胃气,虚实和阴阳等变化。
察舌又称舌诊,是望诊的重要内容之一。
脏腑通过经络与舌发生联系,脏腑的精气可上营于舌,脏腑的病变也可从舌象的变化反映出来。 所以望舌可以诊察内脏病变。
舌与脏腑相关的部位是这样划分的:舌尖部可反映心肺的病变;舌中部反映脾胃的病变;舌根部反映肾的病变;舌边部反映肝胆的病变。
望舌主要是观察舌质与舌苔的变化。正常的舌质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如果出现异常则是病态。
如:淡白舌表明气血不足,多见阳虚、血虚证;舌质红表明热盛,多见于里实热证或阴虚内热;舌尖红多表明心火旺盛;绎舌(舌色深红)表明邪热,深入营血,多见于热性病极期;如为久病患者,多属阴虚火旺;有的舌边有齿痕,多属脾虚;舌边有瘀点或紫暗,多表明血瘀症候,如很多心血管疾病患者舌边多有紫点瘀斑,常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获效。
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由胃气上蒸而生。正常舌苔是薄白苔,干湿适中,不滑不燥。病苔则是胃气挟邪气上蒸而成。
一般白苔常见于表证、寒证;黄苔多见于里证、热证;灰苔多见于里热证,也可见于寒湿证;黑苔常见于疾病严重阶段,若苔黑而燥裂,多为热极津枯;苔黑而润滑,多属阳虚寒盛。
苔的厚薄可表明病邪的轻重和进退。一般病轻者苔薄,病重者苔厚。苔由薄增厚表明病邪由表入里,病情由轻转重;苔由厚变薄表明邪气由内达外,病情由重转轻。
当然,舌诊固然重要,但正确的诊断还必须联系病史,参照其他症状、体征进行全面的分析。
为什么老中医看病要看舌苔,有依据吗? 当然有依据的,中医讲究“望闻问切”,看舌苔就是望诊的一部分。
舌头通过经络和人体的五脏六腑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果脏腑发生了生理或病理的变化,往往就会有规律地反映到舌头上。这些反映变化迅速,而且客观,所以对诊断疾病、分析病情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例如,病人舌质的颜色红少白多,中医称作为谈白舌,认为是“气血两虚”;舌色枯白、全无血色,中医称作为“枯自舌”,认为是“正气虚极”这样的病人往往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舌质部分或全部青紫,中医称作为青紫舌,或“舌有疲斑”,认为是有“痰血"这样的病人往往和缺氧、静脉郁血、毒索刺激有关。
此外舌的表面常长着一层东西,有人厚些,有人薄些,像地上长着的“苔衣”一样,这就是舌苔。舌苔主要是由丝状乳头分化而来的。乳头间隙中的脱落角化上皮、食物残渣及渗出的白色细胞等分布在舌头上,就形成了舌苔。
舌苔色泽的变化很复杂,临床上的参考作用很大。如薄白的舌苔表示病情较轻,可见于一般感冒发热初期及恢复期的病人,多数正常的健康人也可有薄薄的白苔。黄苔多数是热象的表现,一些有严重细菌或病毒感染的病人,如大叶性肺炎、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人的舌苔,大多是黄苔;如果舌苔颜色焦黄那可能是较长时间高热不退的病人;如果在疾病发展的过程中,舌苔变成黑色,中医常认为是“正虚邪实”的重症,病人往往抵抗力已极度虚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