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远伯王骥,威宁伯王越,新建伯王阳明。
王骥于永乐四年(1406年)中进士,任山西兵科给事中。宣德年间任兵部右侍郎。宣德九年(1434年)升任兵部尚书。王骥因功封爵为靖远伯,与威宁伯王越、新建伯王守仁,三人为明代因功封爵的仅有文官。
王越(1423—1498)明代武将。字世昌,大名府浚县人。景泰二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总制大同及延绥甘宁军务。以功封威宁伯。越尝三次出塞,收河套地。身经十余战,出奇取胜,动有成算。奖拔士类,笼络豪俊,人乐为用。惟因前结汪直,后结李广,为士论所轻。卒,谥襄敏。越诗性情流露,不须雕饰,悲歌感慨,有河朔激壮之音。著有《襄敏集》二卷。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1]
王骥和王越
王骥以平叛封靖远伯
王越以破虏封威宁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