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县5.12地震后每一户补多少钱

2025-04-13 17:30:2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一、受灾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政策
  (一)救助对象和范围
  临时生活救助对象为因灾无房可住、无生产资料和无收入来源的困难群众。受灾困难群众救助实行属地管理原则(不以户口所在地为准,在灾害发生时的居住地享受救助政策)。
  (二)救助标准
  临时生活救助包括救助金和救助粮。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天10元补助金和1斤成品粮,补助期限3个月。
  因灾“三孤”(孤儿、孤老、孤残)人员补助标准为每人每月600元,受灾的原“三孤”人员补足到每人每月600元,补助期限3个月。
  二、遇难者家属抚慰金发放政策
  (一)发放对象和方式:
  抚慰对象为“5.12”地震遇难人员家属(直系亲属),以现金方式发放。
  (二)发放标准
  经确认属于“5.12”地震遇难人员,每人5000元抚慰金。领取人(配偶或子女或父母)出具因“5.12”地震死亡证明书,家属关系证明及本人有效身份证明材料领取遇难人员抚慰金。
  三、农村自建过渡房政策
  (一)补助对象和范围
  自建过渡房农户
  (二)补助标准
  每户补助现金2000元。根据汶川县的灾后实际,州、县政府提供自建过渡房油毛毡,竹胶板等部分材料。
  四、灾后重建安置政策
  (一)灾后重建安置按照“就地、就近、分散”的原则,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自力更生、重建家园。
  (二)农房维修加固和重建的完成时间
  农房维修加固务于2008年11月30日前全部完成,农房重建务于2008年9月1日全面启动,年内务必完成重建总户数的30%,2009年11月30日前全面完成。
  五、灾后农房重建补助政策
  (一)补助对象和范围
  政府对汶川大地震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无家可归的农户重建住房给予补助。对因灾造成的“三孤”(孤儿、孤老、孤残)和无房的散居五保对象不单独重建住房,通过纳入福利院、敬老院重建规划统筹解决。
  (二)补助标准
  补助标准为平均每户2万元,根据受灾农户的经济状况和家庭人数实行分类分档补助,共分两类三档。对不同人口家庭适当予以区别,对建卡绝对贫苦户和低保户两类困难农户给予适当照顾。1-3人家庭一般农户补贴16000元,困难农户补贴20000元;4-5人家庭一般农户补贴19000元,困难农户补贴23000元;6人以上家庭一般农户补贴22000元,困难农户补贴26000元。上述补助标准中,对农户家庭人数、建卡绝对贫苦户和低保户的认定,一律以2008年5月11日户口和档案记载为准。
  (三)配套措施
  1.农户重建房可争取金融信贷支持,政府贴息每户可贷款2万元。政府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给予50%的利息补贴,还款期限为5-8年;
  2.钢材、水泥等建材按特供价提供,确保农民建房。
  六、农房维修加固政策
  (一)补助对象和范围
  因地震及次生灾害受损但不构成危房,经维修加固后能够安全居住的农民住房,享受农房维修加固补助。
  (二)补助标准
  依照《四川省农村房屋地震破坏程度判别技术》,农房损坏划分为“轻微损坏”、“中等破坏”、“严重破坏”3个档次,每户补助标准分为:轻微受损的每户补助2000元;中等破坏的每户补助4000元;严重破坏的每户补助5000元。
  七、救灾生活类物资发放政策
  (一)救灾生活类物资发放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严禁优亲厚友。
  (二)救灾生活类物资优先发放低保户、困难户、孤寡老人、残疾人,先群众后干部,先基层后机关。
  (三)救灾生活类物资要定期向社会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八、灾毁耕地复垦和集体土地占用有关政策
  (一)土地整理和复垦政策
  1.形式。对“5.12”汶川地震损毁的土地,按轻、中、重度进行分类统计复核,对可复垦的土地,采取以工代赈和工程复垦两种方式进行整理复垦。
  2.补助标准。
  (1)轻度受损可整理的耕地,采取以工代赈形式由村民按乡镇统一规划进行整理,补助标准为800-1400元/亩;
  (2)中度受损土地,包括耕地、可复垦的废弃建设用地和应急抢险临时占用土地复垦,根据损毁程度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执行不同的补助标准:
  ①损毁程度相对较轻、可组织村民自行复垦的,采取以工代赈方式,由村民按统一规划进行复垦、补助标准为6000/亩;
  ②损毁程度相对较重,只有采取工程措施进行复垦的,按“金土地”工程要求实行项目管理,通过严格的招投标程序进行复垦,补助标准为10000-12000元/亩。
  (3)重度受损土地:由乡镇人民政府申请核减耕作面积,暂不进行耕地复垦。
  (二)农村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占用集体土地补偿标准
  1.占用集体耕地和建设用地补偿标准(含地面附着物):
  ①县城规划区:75000元/亩;
  ②其他区域:36500元/亩。
  2.占用集体和国有未利用地:原则上不予补偿。
  (三)应急抢险临时用地补偿标准
  应急抢险需要临时使用土地,依法实行先占后补,补偿标准为1500/亩/年。如地面上有附着物,按照原都汶路征用集体土地地面附着物补偿标准据实补偿。
  (四)鼓励村两委会对土地承包经营关系进行调整
  农村灾后重建应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把受灾农户安置放在第一位,推动和引导村庄科学的布局调整。推动和引导受灾严重的村组,采取“找齐补差”的办法,调整原土地承包经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