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要纵横对比,中外对照。像人家周杰伦丁俊晖的艺术都是从小很专学起的,所以在自己的领域成绩斐然。很多艺术家都有遗传父母的艺术细胞的,这种遗传就成了对艺术的兴趣了。小平同志说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换到艺术也是一样的。很多父母地孩子艺术的培养是从娘胎开始的,叫胎教。还在肚子里就放音乐培养艺术氛围了。关于父母对孩子的艺术教育方面,我个人强烈推荐你去在线观看或者迅雷下载《王财贵北大演讲》来看,你肯定受益匪浅灵感颇多。被人评为“一场演讲,百年震撼”。那是我们上教育心理学课时老师放给我们看的。你要静心看完,幽默但发人深省。要是找不到可以跟我要,我在迅雷下载有。写论文如果不是毕业论文在百度一下,集合各方观点在选自己认为好的。学艺术一定要专,至于博嘛,个人情况不同。下面在百度为你搜了篇文章供你参考。谢谢给分。文章如下:
一、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一切良好的个性品质来自于良好习惯的养成。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生活上,让孩子从小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人上,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与人团结协作;学习上,学会自觉完成作业,独立思考问题……良好的习惯级助于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情绪、活泼开朗的性格、坚强不屈的意志等个性品质。当然,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需要长时间的持之以恒。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家长就成功了一半。
二、重视孩子早期的智力开发
有关专家指出:儿童学业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期教育。家长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地开发孩子的智力。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着他们渴望早早地认识世界,进入知识的殿堂……从中学会观察、思考、实践和创造,让孩子从小对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有了兴趣这位最好的老师,孩子还有什么学不会做不来的呢?
三、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父母之间应该做到互敬互爱、互谅互让、平等相处,这对孩子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所谓“言教不如身教”就是这个道理)。家长要多与孩子谈心、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允许孩子发表自己的见解,孩子的事要与孩子商量。对于孩子的过失要耐心帮助,切忌“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要一致,避免矛盾信息,提出的要求也不要过高、过多。这样,孩子在民主和睦的家庭中学会了怎样做人、怎样与人交往。
四、保护自尊心,多赏识孩子
自尊心是一个人做人最起码的要求。孩子与家长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家长决不能利用权威对孩子实行压服教育,动不动就叱责打骂,这样易使孩子因自尊心大受伤害而自暴自弃甚至发生人格扭曲。即便孩子有过错,也要进行正面疏导,讲理说服,让孩子口服心服。大人需要别人的赏识,孩子同样也需要父母的赏识。孩子进步了,夸夸他“你真棒”,让孩子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他更上一层楼;孩子遇到了困难,鼓励他“相信你能行”,孩子会大受鼓舞,信心倍增。
五、适度的磨难教育,不容忽视
由于独生子女的特殊性,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骄娇”二气,因而需要锻炼孩子的生活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家长适时适度地进行磨难教育,可克服对独生子女成长不利的因素,培养他们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承受挫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当然,做家长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需要家长们不断去总结经验,改进教育方法,让孩子得到健康顺利的发展。
追问:
很好!~这是你写的吗? 可不可再多补充点。 只要用心回答肯定会采纳你的。
回答:
前面那大段是我看大你的提问的所想所写啊。因为贴近生活贴近自然所以艺术。艺术本天成,自然去雕饰。艺术来自生活高于生活。肯定得 教育孩子热爱生活融入自然啦。要不哪来的灵感。论文吗,也可以做个表对比下那些伟大艺术家的儿时家庭背景和教育经历。如果你复制你的问题去百度,得到的观点是很少的。但如果你把问转成“怎样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或天赋”,得到的观点远比你想象得多又贴切你的问题。你在这里提问得到的很多回答到时人家在百度一下不加思索复制过来的,还不如自己去看。下面给的是外国人对孩子的教育方法,课对比国内的:
在俄罗斯,家庭普遍重视儿童的艺术兴趣与爱好的培养,并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艺术感和和鉴赏力,让儿童从小就接受艺术的熏陶。
在周末或节日,俄罗斯人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剧院。在那里经常能看到年轻的父母拖儿带女,兴致勃勃前来观赏,而且每个人都打扮得漂亮整洁,有的孩子还手握一簇鲜花,那是家长准备让孩子在演出结束之后送给自己喜欢的演员的。所以,一般在演出结束后,观众并不是匆匆离去,他们仿佛还陶醉在优美的艺术境界中,而演员谢幕、小观众献花时有时竟持续半个小时。
音乐厅同样是俄罗斯人带孩子经常光顾的地方,那里经常演奏俄罗斯及世界各地的著名交响乐曲。孩子们听音乐时聚精会神、肃静庄严、俨然一个成年听众。他们听音乐会时非常投入,而投入则是平常循循善诱与渗透熏陶的结果。
还有个不会被忘记的地方,那就是艺术博物馆,逛艺术博物馆是俄罗斯人的嗜好之一。在博物馆的艺术品前,你经常会看到年轻父母俯身对孩子指点、讲解,而各个博物馆对小观众都是免费的
补充:
近来,国外的育儿专家对传统育儿观念与做法提出了许多革命性的挑战。这些新的育儿观念正在越来越为年轻的父母所接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我们都反思自认为正确的教育方法,给孩子更多的成长空间。
韩国流行“自然育儿法”
最近,在韩国的父母中间,“Nature(自然)育儿法”开始受到重视,而且渐渐流行起来。“自然育儿法”的核心就是将孩子的生活、教育、游戏等都尽可能回归自然,最大限度地使孩子在自然的状态下成长。
让孩子从小单独睡觉
不管是婴儿还是幼儿,韩国人开始流行让孩子单独睡觉。因为让孩子单独睡,不仅能够增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近感,有利于健康,还能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汉城妇幼保健医院的朴医师说:“以往从婴儿开始,我们就把孩子放在自己的身边睡觉。这样做,有的是图喂奶方便;有的是不放心婴儿自己睡觉,怕出什么事;有的是怕孩子睡觉时因蹬被子着凉而生病;还有的是怕分床睡觉,和孩子少了那份亲情。其实,从卫生角度来说,让孩子单独睡更为科学,因为父母和孩子同睡一床,父母呼出的浊气,易被孩子吸入,这对孩子健康不利。”
玩泥巴沙子又何妨
在汉城,去年和今年上半年,一共有5万名儿童参加了“玩土活动”。玩土不但儿童喜欢,父母也很喜欢。以前孩子们怕妈妈怪罪弄脏了衣服,不敢玩土,但是现在父母们如何教育孩子认为,不管是玩泥土、沙子或者玩水,只要是孩子玩得愉快,弄脏了衣服也不要紧。医生们也主张,比起过分地干净、一味地讲究卫生,适当地脏一点,不但对情绪有好处,而且对提高孩子们的抵抗力也有好处。这样有利于他们与细菌和病毒作斗争,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
母乳喂养和用布制尿布
在吃的问题上,汉城的妈妈们亲自当模特登场做广告,强烈呼吁“为了孩子要坚持母乳喂养”。喂母乳已经成为非常自然和光荣的事情。有一些妈妈在地铁里做喂母乳的表演,爸爸们也在一旁加油鼓劲。
原先父母们都爱用一次性的尿布,但是现在,为了孩子的健康,用布制作尿布的父母日益增多。给两个孩子都使用布制尿布的33岁的李妈妈说:“虽然用布制尿布和喂母乳麻烦一点,但是,听说这样做对孩子有好处,我准备继续做下去。”在她的周围,有不少妈妈都和她一样。
不给孩子吃药
在汉城,有一家以不用药而出名的小儿科。该科的高医生强调说:“孩子们的疾病,90%以上是病毒引起的,即使不吃药,过了一定的时间也会自然康复。”
开始的时候,有些父母要求快点使自己的孩子好起来,但是现在这些父母认为,“孩子疼过,才能产生在疼痛的时候战胜疼痛的力量。在医学发达的今天,到了非要用药的时候再吃药也不迟。”他们非常赞同高医生的做法,认为这样可以用较少的药物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防止由于药物所引起的其他不良反应。
还有很多父母因为孩子不吃东西而苦恼,专家们认为,孩子所吃的量是一定的,所以不要只是追求量,而要关心一下质的问题。即使吃得少一点,也要让孩子吃各种营养价值高的饮食,这样才能存储能量,在生病的时候可以和疾病作斗争。
让孩子缓慢成长
在汉城延世大学医学院,小儿精神科的申教授写了一本《明智的父母使孩子慢慢成长》的书,主要内容是反对早期教育,因为他每天看到数十名由于过度早期教育而患病的孩子前来就诊,因而认识到危害所在。申教授主张,要等到孩子想学的时候才让他开始学习,先旁观孩子所做的一切,发现孩子对某些事情感到好奇的时候,在他后面轻轻地推一把,这样才能使孩子更快地独立成长。
申教授说,拔苗助长一点好处也没有,应该顺其自然,让孩子慢慢地成长。
鼓励孩子参加冒险活动
鼓励孩子做一些有意义的冒险活动,如登山、攀岩等。韩国父母正流行以此来培养与锻炼孩子的坚强意志和勇敢精神。
汉城教育专家金善意说:“以前,我们大多数父母不但不鼓励孩子去冒险,而且一听说孩子要去攀岩就会制止,主要是担心孩子出事。但这样做,对培养与锻炼孩子的勇敢精神和坚强意志极为不利,孩子还是在大风大浪里成长比较好。现在有许多家庭只生一个孩子,很多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的成长,因此更应该让孩子参加一些在大自然中的有趣的冒险活动。”
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操
“妈妈,我不想回家,回家不能跑,不能喊,只能玩玩具,没意思透了!”以往,韩国的妈妈们总喜欢把孩子关在屋子里,让孩子学习识字、数数、讲故事、看图片,认为这才是智力培养。
现在,韩国的父母认为,美丽无比的大自然才是教育孩子最丰富、最全面的教科书。大自然的山川河流、鸟语花香,使孩子感到亲切和美好,自然界中可爱的小动物,耸立云天的大树,绿意葱葱的小草,开阔了孩子的视野,丰富了孩子的知识。在大自然中,孩子们学会了分析、比较各种事物,找出事物之间的关系,从而使他们的智慧得到启迪和发展。□崔浩
把餐桌当作课堂
英国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传统——— 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
孩子长到一周岁至一周岁半时,开始喜欢自己用汤匙喝汤吃。绝大多数英国父母认为,孩子想自己进食,标志着一种对“人格独立”的向往,完全应给予积极鼓励,让孩子自己进餐。并且英国人普遍认为,一个人偏食、挑食的坏习惯多是幼儿时期父母迁就造成的,因而他们特别重视幼儿的偏食、挑食,如幼儿一个劲地儿吃某种菜而对其他菜不屑一顾时,父母往往会把此菜收起来。他们还认定,餐桌上对孩子的迁就,不仅会影响孩子摄入全面、充分的营养,而且会使孩子养成任性、自私、难以自控等人见人厌的性格。
英国孩子一般两岁时就开始系统学习用餐礼仪,四岁就学到用餐的所有礼仪了。稍大一些(五岁左右)的孩子,父母会要求他们做一些在餐前摆好餐具、餐后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及的杂事。这一方面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另一方面也让孩子有一种参与感。
此外,五六岁的孩子在父母的指导教育下,知道哪些是经再生制造的“环保餐具”,哪些塑料袋可能成为污染环境的“永久垃圾”。外出旅游前,他们会在父母指导下自制饮料,尽量少买易罐等现成食品,并注意节约用水、用电,因为他们从大人那里受到的教育是“滥用资源即意味着对环境的侵害。”
向法国父母学育儿
我的孩子出生在法国。当孩子刚出生时,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惯,我总是把孩子抱在手里。后来有位做妈妈的法国朋友问我:你为什么总抱着他?她告诉我,法国人没有经常抱宝宝的习惯,婴儿几个月大就会被安置在一块安全的围起来的婴儿区,让他们在里面滚、爬、玩耍,再大一些就让宝宝在地毯上来回爬。这样长大的孩子肌肉更灵活,个性也更独立。
于是我开始关注起法国人养育孩子的特点,让我受益匪浅。法国父母对待孩子最大的特色是平等。即便是小宝宝吵闹,他的父母也只是用平等的口气说,你要安静一点。我们经常会看见法国父母蹲下来,用平和的语气跟孩子聊天,认真地回答孩子充满童真的问题。例如,在面包房里,一个售货员会对一个挑选蛋糕的孩子说:“小朋友,您挑选好了吗?”孩子在从小就被人尊重的同时也学会了尊重别人。
此外,只要不是特别正式严肃的场合,法国父母一般都会带着孩子一起参加。有一次,我们准备开车去几百公里外的朋友家度假,想到路途遥远,我有些犹豫。朋友却说,当然要带孩子去。那几天,每个时间段,都会有不同的人陪孩子玩不同的游戏。晚上我们在壁炉前跳舞,每个大人都会陪孩子跳上一段,或者和他玩耍一会儿。
我的宝宝在他5岁时收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份邀请函,那是来自同伴小朋友生日会的邀请。那天他带上礼物,穿着得体准时按响了朋友家的门铃。父母仅仅负责接送孩子,因为那是孩子自己的社交圈。
国外儿童教育的四个典范
从小培养责任感
教育典范:1920年,有一位11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人家索赔12.50美元。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他为难地说:“我没钱赔人家。”父亲说:“我先借给你,一年后还我。”从此,这位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12.50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点评:父母要教育孩子从小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要替孩子承担一切,否则会淡化孩子的责任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恰当应用期望效应
教育典范:爱迪生小的时候曾经被他的班主任老师看成是最“笨”的学生。但是他的母亲却认为,老师当面骂学生“笨”,恰恰说明了老师自己的无能。她把爱迪生接回家,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并千方百计鼓励爱迪生做各种各样的实验。爱迪生后来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闻名的大发明家,与母亲的教育和恰当地应用期望效应是分不开的。
点评:父母的期望应当与子女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并且要结合孩子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父母的期望是家庭教育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捕捉成才的敏感区
教育典范:19世纪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叫他画静物写生,对象是插满秋菊的花瓶。在麦克斯韦的笔下,花瓶是梯形,菊花成了大大小小的圆圈,叶子则用一些奇奇怪怪的三角形表示。细心的父亲立即发现小麦克斯韦对数学特别敏感,就开始教他几何学和代数,培养他的数学才能。
点评:发育正常的孩子在五六岁时会对某一方面表现出极特殊的敏感和强烈的好奇心。父母要及时捕捉孩子的“敏感区”,顺势予以引导,为孩子的成才打开通道。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教育典范:在德国,6~10岁的孩子要帮助父母洗碗、扫地和买东西;10~14岁的孩子要参加修剪草坪之类的劳动。在美国,1岁多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自己吃饭,几乎看不到父母端着饭碗追着孩子喂饭的情景。
点评: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已经成为国内一个不容忽视的教育弊端。事实证明,非智力因素的心理品质与健全人格的欠缺,已经是我们目前教育再也不能忽视的重大问题。
补充:
国外教育:美国人教育孩子的十二法则
1.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2.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3.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
4.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
5.声言法则:要倾听他们的声音。
6.榜样法则: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榜样是巨大的。
7.求同存异法则: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
8.惩罚法则;这一法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慎用。
9.后果法则: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
10.结构法则: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11.二十码法则:尊重孩子的独立倾向,与其至少保持二十码的距离。
12.四W法则:任何时候都要了解孩子跟谁在一起,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以及什么时候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