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 系?2,民生指数的出现反映了什么问题

2025-04-01 06:59:5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联系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关系:经济增长重在数量,而经济发展重在质量,也就是说经济增长侧重于经济数量的增加,而经济发展则侧重于经济质量的提高以及经济结构的改变,经济增长与发展共同构成数量与质量,结构与总量的统一;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包含、相互促进。也就是说经济增长追求好快省的方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为持续有效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条件;经济增长是基础,经济发展是结果,离开了经济增长就不能谈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必要的物质条件。因此体现社会经济进步的必要条件是经济的增长,而实现社会经济进步的充分条件是经济的发展。
首先,东部地区民生发展水平依然在整体上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从2013年民生发展指数排名中看出,东部地区基本排名都处于全国前10位。整体上看,东部地区民生发展处在全国领先,这与东部地区雄厚的经济基础有关。东部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基础设施较完善,生活便利度高,政府在教科文卫、环境保护等方面投入较大。尽管面临较大的收入分配差距、交通拥堵、环境破坏严重以及保障性住房尚不能满足需求等问题,东部地区仍有较高的民生发展水平。测算结果表明,随着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政府对民生关注也越来越高,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人力、财力等投入也相应越来越多,且更加注重提高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了当地民生发展水平。
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重视民生发展的迹象更加明显。往年我国民生发展水平大致呈现“东部—东北部—中部—西部”由强渐弱的阶梯形分布趋势。但是结合近3年的总体情况和2013年的现状看,虽然东部地区民生发展指数排名普遍居前,但西部的重庆、东北部的辽宁已经进入前10位,西部的陕西、内蒙古的排名也已进入前15,而中部地区的山西、安徽排名均有显著攀升。这说明,中部地区的经济和民生状况正在逐步追上东部,沿海和内陆的差距正在缩小。课题组也提醒,虽然中部地区民生发展有了长足进步,但总体民生发展依然有待加强,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依然落后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正处于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阶段,面临的资源、环境等压力会进一步加剧,中部地区仍要不断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而从全国层面看,西部地区民生发展相对落后,呈现两极分化局面。其中,重庆、陕西、内蒙古的民生发展水平位居中等,排名分别为第10、13和15位。其余8个省(区、市)则全部位居全国末10位。西部地区民生事业发展依然受到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制约,民生发展依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