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之时,指挥非洲战场的隆美尔号称“沙漠之狐”,在北非战场上,他经常打出以少打多的战绩,那么如果当时希特勒让隆美尔全权指挥,是否能打赢苏联呢?我认为,即使换成隆美尔,结局也不会有多大的改变。要知道隆美尔的大部分功绩都来自北非,而他在北非指挥的兵力有限,战役规模也不能与东线相比,不同环境不同的对手,拿来做比较,并不适宜。而且当时在苏德战场上,还有一位德国名将—曼施坦因,曼施坦因的综合实力还在隆美尔之上,但是在面对苏联这个庞然大物他也同样没有办法。
而且在苏德战场上,还有德国的“战术大师”古德里安,当时纵是古德里安一手缔造了那只无敌的装甲兵部队,在面对苏联的恶劣天气,那只装甲部队也被冻成了一堆堆冰疙瘩。而隆美尔最擅长的也是装甲士兵作战,可是和被誉为坦克之父,德国“闪击战”创始人古德里安相比,隆美尔在装甲部队的运用上,能超过古德里安吗?
而且当时的德国,面临的不仅仅是战略上的失败,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资源的告急,要知道当时德国就是因为缺乏石油,才导致后期好多喷气式飞机无法大编队起飞,一旦石油缺乏的话,德军的坦克便会瞬间成为破铜烂铁毫无作用,德国的战斗力至少下降一半。在苏德战场上,德军的后勤系统也有不少问题,当时德军大部分的士兵,都是单衣在风雪中进行战斗,德国士兵因为严寒天气而导致的伤亡,早已经超过战损。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样的局面,不是换一个隆美尔就能解决的。
1944年的德意志帝国可谓是摇摇欲坠,在东边的苏德前线接连惨败,不得不不停的收缩防线,被动防御如同猛虎下山般勇猛的苏联士兵。
在西边也没有好的安稳日子过,英国、美国的主导下,地中海、非洲、英吉利海峡密布英美联军,他们磨刀霍霍向德国。同时英美在天空中日夜不停的轰炸,早已让德国的军事工业陷入了瘫痪状态,除了少数能动,大多数已废铁一堆。
面对着这场必输的战争,德国军方开始出现了“异声”,7月20日在克劳斯·冯·施陶芬贝格上校的主持之下,以及众多德军高层军官默许之下,杀死希特勒,然后建立新德国秩序的“刺杀行动”开始执行了。
施陶芬贝格将炸弹放入公文包中,然后以职务之便带入了有希特勒参与的会议。从执行上看,计划并没有出任何的差错,炸弹是准确的带入了会议室,且放在了希特勒的一旁。
但是让所有没有想到的是,桌子救了希特勒,会议现场4人当即毙命,结果作为重要袭击目标的希特勒,因为桌子倒在了他面前,为其阻挡了绝大多数炸弹的冲击波,只是受了小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