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氢、氧、硅同位素特征

2025-04-23 16:45:4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分别统计了太行山中、北段不同构造部位产出的17个金、银多金属矿床39件碳、氢、氧、硅同位素数据(表4-6)发现,经测温后计算了δ18OH2O值,其平均值值域为-5.6‰~7.62‰,大部分低于标准岩浆水δ18OH2O+5‰~10‰;δDSMOW值为-115‰~-64‰,多数接近标准岩浆水δDSMOW-40‰~-80‰分布区间;将氢氧同位素值投点于δD-δ18O坐标图(图4-3)上,可见该矿床氧同位素投点均在原生岩浆水附近,而远离大气水和变质水,表明氢、氧同位素均支持本区金、银多金属矿的成矿溶液主要来自岩浆水,但也有大气水的加入。此特征也与河北的张宣幔枝构造、冀东幔枝构造成矿区各矿床情况十分相近(王宝德,2003)。

图 4-3 太行山中、北段段金、银多金属矿床 δD-δ18OH2O组成图

5个矿床8件石英中流体包裹体CO2的δ13CPDB值为-4.9‰~-3.5‰表明,太行山中、北段金、银多金属矿床碳同位素属于地幔射气或岩浆来源范畴。

表 4-6 太行山中、北段氢、氧同位素测定平均值

注:括号内数字为样品数。

根据丁悌平等(1994)和郑永飞等(2000)及Douthitt(1982)的研究资料,可综合出不同岩石类型的硅同位素δ30Si值的分布情况。如炭质球粒陨石的21个δ30Si数据的分布范围为-1.1‰~0‰,平均值为-0.5‰;玄武岩样品的24个δ30Si数据的范围为-1.0‰~-0.3‰,平均值为-0.63‰;玄武安山岩和辉长岩样品各5个δ30Si数据的分布范围分别为-0.7‰~-0.2‰和-0.9‰~-0.3‰,平均值均为-0.5‰;花岗岩样品的50个δ30Si数据的范围为-0.4‰~0.4‰,平均值为-0.12‰;石英岩和石英砂岩的13个δ30Si数据范围为-0.2‰~0.2‰,平均为0;粘土岩(以高岭石为主)按成因不同变化范围也不同,其中,沉积型粘土岩样品的6个δ30Si数据的分布范围为-1.2‰~-0.1‰,平均为-0.52‰;风化型粘土岩样品的3个δ30Si数据的范围为-1.9‰~-1.0‰;热液型粘土岩样品的3个δ30Si数据的范围为-0.1‰~0.1‰;热泉口硅华的δ30Si多偏负值,变幅大,为-3.4‰~0.2‰;马里亚纳海槽海底黑烟囱硅质沉积物的δ30Si均为负值,变幅也较大,为-3.1‰~-0.4‰。研究还表明,变质作用对硅同位素无分馏作用,对判断原岩有重要价值。热液成因的石英脉体的硅同位素与热液中硅质的来源有关,是成矿物质的良好指示剂。

太行山中段7个矿床δ30Si值域为-0.1‰~0.3‰(表4-7),平均为0.08‰,与中国及北美花岗岩硅同位素组成具有相似性,说明该区燕山期岩浆活动可能提供了一定数量的硅。

表 4-7 太行山中、北段金、银多金属矿床硅同位素分析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