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岁的李焯芬近日到励进教育中心录音,透过互联网讲历史故事,宣扬中国文化,其太太“香港敦煌之友”副主席李美贤亦参与。李焯芬认为,今时今日应该多透过科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要因应网络时代有所转变,不要以为只有在传统课堂才可学习,现在打开电脑和手机 ,透过各种传媒,随时都可以吸收知识,而且生动有趣,例如佛教有很多经典,有人将之漫画化,甚至制作成动画,用现代媒体技术推广,帮助年轻一代的学习。”他说,当把传统文化变得生活化,契合现代人的生活需要,更能帮助人类过得更快乐、生活得更美满、更有意义。
对于我们来说,解决当前的教育问题就是面向未来的。我们不要只去想未来的教育,不要一想到未来的教育就是高科技。谁还不会玩高科技啊?但是教育要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没有解决,一切以应试为核心的选拔体系没有解决。从幼儿园升小学就开始选拔,明的不让暗的来,中考高考明目张胆,到最后都是以单向维度选拔学生。这样的应试考试,残害了学生的兴趣,消灭了学生的特长和兴趣,一定需要变革才行。
从大方面上来说,我们可以看到,由于技术的发展,世界是在不断进步的,人类的整体水平和智慧程度是提高的,不再那么愚昧了。但我们依然发现世界上有一些地区,这些东西都有,却依然那么的愚昧,依然有各种冲突,依然那么顽固不化。难道说这些东西本身没起到作用吗?它起到了作用,但有的地方恰恰起到了反作用,因为技术手段更加发达了,统治者也会利用这些东西来进一步愚民。所以一定要有正确的理念引导,技术才能真正推动教育的进步。
从更大范围来说,允许学生思考、质疑、批判、挑战的教育方法没有形成,标准答案教育,老师说一不二的教育,任何质疑和思辨都被当做异端邪说的教育,是中国教育的普遍现象。未来要跟世界竞争,如果学生没有学会质疑和辨析能力,没有是非判断能力,怎么可能呢?我们现在不是在国内竞争,从1840年开始就在跟世界竞争,这一竞争就是真正有创造力的人才培养的竞争。
有一些东西终究会被舍弃,这一点无法逆转,现代中国已经舍弃了太多的东西了,有些古代技术或者艺术,终究会因为没有市场或者没有受众而被淘汰,比如火柴。现在在稍微发达点的城市想买盒火柴老难了,而你去淘宝会发现,火柴变成了一种怀旧的物件。同样的道理有些文化终究会因为时代的变迁,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而变成文化遗产,而且你可以想想,中国文化需要传承什么?四书五经?孔孟之道?还是八股文?缠足裹脚?
节日流传下来了,诗歌流传下来了,虽然除了文人吹比之外,一点用没有,中国文化思想是根深蒂固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就仿佛是基因一样,人要往前看,该留下的都留下了,不该留下的有的也留下了,历史是让人反思的,不是让人模仿的,因为模仿你就会变成历史。醒一醒,大清亡了,知道大清为什么亡了么?一多半都是因为把所有的,陈词滥调的,墨守成规的东西无差别传承下来了,才亡的。
出于何种目的保护呢?如果是为了研究历史,只需要有极少数人去做就行。
如果为了宣扬传统文化,我觉得大可不必。
传统的东西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比如过去的男尊女卑,你如果是男的可能愿意回到那个时代,女性朋友可不一定愿意。
第二传统文化能带来什么?带来高科技?还是对国防能力有很大帮助?
你学习再多的传统文化,也不如古人学的多吧,从小就四书五经论语,可是古代当官的有几个不贪的?学习这些能给贪污犯叫停?关键不在于学多少,而在于是否身体力行。
一个人发展成什么样,是需要很多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经济能力等等。
这个得训练学生们的文化自觉
传承文化要潜心学习现代学生要注意中华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