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碘盐与不加碘盐的区别如下:
1、所含元素不同
碘盐与含不加碘盐相比,多加了“碘酸钾(KIO3)”和“氯化钠(NaCl)”两种物质。
2、适用人群不同
由于中国大部分地区都缺碘,而缺碘就会引起碘缺乏病,所以国家强制给食用的氯化钠食盐中加入少量的含碘盐。而对于不缺碘的地区,就可以使用不加碘盐。
碘盐是指含有碘酸钾(KIO3)氯化钠(NaCl)。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是6克,但中国国民普遍超过20克。这就需要同时提供不含碘的盐供人选择,否则碘摄入过量的危险性极大。
碘盐是指含有碘酸钾的氯化钠的食盐。由于中国大部分地区都缺碘,而缺碘就会引起碘缺乏病,所以国家强制给食用的氯化钠食盐中加入少量的含碘盐。
中文名
碘盐
主要原料
氯化钠,碘酸钾
主要食用功效
防止碘缺乏症
副作用
摄入过量危险性极大
快速
导航
具体用途
鉴别方法
主要影响
使用方法
注意事项
贮存方法
重要事件
标准调整
用碘过量
产生背景
碘盐
人体内2/3的碘存在于甲状腺中,甲状腺可以控制代谢,而甲状腺又受碘的影响。所以,若碘不足的话,就可能引起心智反应迟钝、身体变胖以及活力不足。我国学者早就报道甲状腺肿病,而且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用海草治疗这种疾病的国家之一。碘是1811年Courtois提出的。膳食中的碘大部分在胃肠道中转变为碘化物,几乎被机体完全吸收,在进入血液后分布于全身的细胞外液。肾脏是碘的排泄器官。虽然人体摄入的碘量很少,但是肾脏没有保留碘的机能。少量的碘也通过粪便排出。每年的5月15日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宣传吃碘盐能有效防止碘缺乏病。[1]
上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对于缺碘的危害局限于甲状腺肿和克汀病,防治的措施是在病区供应加碘食盐或碘油。上世纪80年代以后发现,在人的碘营养状况还没有达到地方性碘缺乏病流行的严重程度的情况下(儿童尿碘含量50-100微克/升,甲状腺肿患病率在5-20%之间),儿童的智力发育就已经受到危害,只有补足了碘才能确保婴幼儿的正常脑发育。[1]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将地方性碘缺乏病区的标准修订为7-14岁学生中甲状腺肿患病率大于5%。为解决广泛存在的碘缺乏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全民食盐加碘。从1995年起,我国开始实施全民食盐加碘。十年后,我国7-14岁学生的甲状腺肿大率由平均20.4%降低到5%以下,在占人口90%以上的合格加碘食盐覆盖地区,完全消灭了克汀病的发生,过去隐性缺碘地区新出生儿童的平均智商提高了约11-12个智商点。
食盐,加碘和不加碘到底有什么区别,吃哪种好呢?看完可别再吃错
加碘盐顾名思义就是在盐中增加碘制剂后的食用盐,这种加碘的盐主要就是给日常碘元素摄取少的人食用的。
其次,无论是岩盐、井盐、海盐等等,只要是盐,最初始的状态下都是不含有碘元素的!而当我们在食用盐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碘酸钾和适当的稳定剂后,就是我们日常买盐时见到的加点盐!
但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人体每天摄入6克食盐足以,再多就对身体产生危害了!所以,加碘的盐不能多吃,但我们可以通过其它食物来补充碘元素!一般来说,鸡蛋、海带、紫菜中的碘元素含量比较多!
小贴士:海藻碘盐也是加碘盐吗?前面咱们说过,加碘盐就是盐中加入了碘元素,而海藻碘盐其实是从海带等物质中提取的天然有机碘,从而代替普通加碘盐中的碘酸钾。但,作用和咸度都是一样的!
“无碘盐”说白了,就是不含有碘化物的盐,一般这种盐主要是给碘元素摄入量过多的人吃的!众所周知,很多食物中都含有丰富的碘元素,尤其是靠近海边,不好海产品的碘元素含量都非常的丰富。如果碘元素摄入过多,也会引起身体的危害!
很多朋友去买盐,结果到了超市才发现,原来盐的品种也是琳琅满目!一般有井盐、湖盐、雪花盐、玫瑰盐、低钠盐以及加碘盐和无碘盐等种类!其实,井盐、湖盐是以产地命名的盐,成分并无不同!
雪花盐就是名字和外观好听好看,它其实就是把食盐先溶解,然后二次集结成晶后,形成外形酷似雪花晶体的食用盐,但是,这种盐具有溶点更低的特点。
生活中,很多朋友认为钠含量越低越好,所以不少朋友在挑选盐时,会选择低钠盐!其实低钠盐是用氯化钾替代食盐中的氯化钠,这样,里面的钠含量是低了,但是它的钾含量却高了!同样的道理,钾元素摄入多了同样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