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后的《审计法》有七章,共五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是为了加强国家的审计监督,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
1994年8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根据2006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决定》修正。
2021年5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修正草案)》
加强审计监督,推进依法治国
1、依法审计是实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题中应有之义。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一国最高审计机关的职权一般由宪法授予,并直接对议会或者政府负责。
实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对于审计机关而言,一是要切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二是坚持依法审计,法无授权不可为;三是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
对审计对象而言,就是依法接受审计监督,使自觉接受审计、配合审计、协助审计成为审计对象及其相关单位和个人的法定义务。
2、审计监督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国家治理体系具有丰富的内涵。就其框架结构而言,至少应包括三个方面,即决策体系、执行体系、监督体系。“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因此,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首先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法治化,内在要求是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监督。在国家治理的监督体系中,除了宪法赋予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外,还包括党纪监督、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司法监督和国家机关内部各种形式的纪律监督。
审计监督,是宪法授予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的审计监督权,它在监督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审计监督的现代化,本身就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3、强化审计的监督作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通过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决策部署的跟踪审计,督促“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重大政策和简政放权等改革措施的落实到位;通过加强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促进公共资金安全高效使用;通过加大对经济运行中风险隐患的审计力度,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通过审计监督,促进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等等。近年来,审计机关在发现问题,提出审计建议,向人大报告,对社会公告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审计对象在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方面仍然存在重视不够、整改不力、公开不及时不充分等问题,影响了审计监督的效果。
4、审计监督是反腐倡廉健全吏治的重要手段。预防和惩治腐败,关键是要形成不想腐的保障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敢腐的惩戒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审计监督就是一个规范权力配置和运行的“笼子”。
审计机关依法对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中央和地方各级党政工作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等单位的主要领导干部,以及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人民网-加强审计监督 推进依法治国
现行有效的审计法是2006年修订的,共54条,款太多了,数了没意义!
另外还有一个《审计法实施条例》2010年施行的,共58条!
希望对你有帮助,欢迎追问,谢谢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