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价键理论解释不清[Cu(NH3)4]2+的结构.因为它的构型是正方形,对应的杂化方式是dsp2,这样一来Cu2+的1个3d电子必须跃迁到4p,空出来3d轨道才能进行dsp2杂化.这样虽然解释了空间构型,但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理论上这个能量较高的4p电子应该是容易失去的,因此Cu2+应该具有一定的还原性,而这一点与实验事实是矛盾的. 因为解释不清,一般讲配合物的教材上对此都避而不谈. 目前关于此问题,有这样一种解释供参考:Cu2+进行的不是dsp2杂化,而是d2sp3杂化,但是与常见配合物中的等性d2sp3杂化不同,这里Cu2+进行的是不等性d2sp3杂化,用于杂化的2的d轨道不是空的,而是分别填充了1个和2个电子.这样杂化后形成6个d2sp3杂化轨道,八面体分布,其中2个共填充了3个电子,由于电子之间的排斥作用,这2个杂化轨道占据了八面体相对的两个顶点.其他杂化轨道4个是空的,成正方形分布.Cu2+就用这4个空的杂化轨道接受NH3的电子对,所以最终配离子的空间结构为正方形. 这种解释其实是将[Cu(NH3)4]2+看成一个变形的八面体,由此可以回避上述Cu2+还原性的问题.
被占了以后nh3又少了点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