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袁绍拥兵十余万,为何粮草短缺的却是兵力不足的曹操?

2025-04-07 03:23:09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公元200年十月,僵持了一年零四个月的官渡之战,在曹操夜袭乌巢烧尽袁绍军粮草的最后一根稻草重压下,胜利天平逐渐倒向曹操,最终曹操用两万兵马战胜袁绍十一万兵马,取得官渡胜利。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官渡战争中,我们再一次看到了粮草对于军队的重要性。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在任何一场战争中都是决定胜负的至关重要因素,不止官渡之战是因为粮草问题导致战争胜负反转,还有春秋战国时的长平之战、曹操与刘备的汉中争夺战等,都是因为粮草问题导致了一场战争的结束。既然粮草如此重要,那为什么在官渡之战中,补给线较短的曹操都无数次因为缺粮想撤兵回许都,而补给线拉的如此之长的袁绍却不会出现缺粮的问题,直到乌巢被烧才出现问题的呢?

一,粮食获取

要说粮食获取,我们就要先看双方的地盘了。当时袁绍占据北方青州、冀州、幽州、并州等地,在现代地图上看大概就是河北、山东和辽宁西部等地,华北粮仓都在袁绍势力范围内。所以只要不是频繁的天灾人祸,袁绍每年都能收获众多粮草。再看看曹操的版图,充、豫、徐、司隶州等地,随也产粮,但因为黄巾之乱、徐州之战都等重大战役都在这打响,导致曹操在官渡之战时并不能获取多少粮食。

其次,因为袁绍在官渡之战前就已击败公孙瓒,大致上已经统一了自己的势力范围,故没有什么后顾之忧能将粮草都调去打官渡之战。而看曹操军,青徐两州刚到手,在地方上有各种矛盾,再加上有袁绍的捣乱,所以曹操并不能从各地方调到多少粮食。此消彼长之下即使曹操的补给线短、军队少,但粮食问题依旧比袁绍军严重。

二、粮食消耗

袁绍军十一万、曹操军二万,在粮食消耗方面如果按数量来看肯定是袁绍军消耗大。但我们不能这么对比,上文我们说到曹袁双方所能用于战争的粮食数量都不同,所以即使袁绍军五倍于曹操军的人数,但其粮食却远多于曹操五倍以上。

因为袁绍后方已定,所以袁绍可以将粮食用于全力进攻曹操,后方几乎不消耗多少粮食。而观曹操军,自己势力范围内尚未平定,同时四周诸雄也都对其虎视眈眈,所以粮草并不是就只在官渡之战中消耗,在其他地方各地政府也在向中央索取粮草。

在这种粮食总量比袁绍军少,消耗又比袁绍军大的情况下,也就怪不得是曹操先斩粮官以定军心了。若不是许攸投降曹操告知其袁绍军的屯粮之地,让曹操夜袭了乌巢,致使袁绍军无粮可战、数万军队的军心全失,被曹操一举击败,恐怕官渡之战最终谁胜谁负还是个未知数吧。

可惜没如果,官渡之战后袁绍再无先前锐气,所率兵将在这场战争中尽数耗尽,再也无法遏制曹操的发展。最终在公元207年,袁绍去世五年后,袁绍的两个儿子袁尚、袁熙败走辽东,曹操最终统一北方,三足鼎立局面逐渐形成。

回答2:

袁绍所在的冀州地大物博,是盛产钱粮之地,而且袁绍坐拥冀、并、青、幽四州地盘比曹操大得多,筹措粮草自然也比曹操容易。

回答3:

曹操粮草不足一方面是后方不稳加大了曹操筹粮的难度,另外一方面为了安定局面,对一些郡县暂缓征税。

回答4:

因为袁绍的地盘大,所以粮草供应很及时。而曹操的地盘比起袁绍差多了,又经过连年争战,很多地方农业和经济都还没有恢复过来,所以粮草供应不及时。

回答5:

官渡之战的时候曹操才刚起家没多久,而袁绍那时候已经有很大的地盘了,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尽有河北之地,手下军队人数充足后勤供应很快,反而曹操却没有后勤保障,粮食供应不上所以就很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