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势磅礴、气贯长虹、铺天盖地、排山倒海、重峦叠嶂。
一、气势磅礴
白话释义:形容气势雄伟浩大。磅礴(pángbó)。
朝代:宋
作者:文天祥
出处:·《文山集·指南后录·正气歌》第十四卷:“是气所磅礴。”
翻译:气势十分雄伟浩大。
二、气贯长虹
白话释义:形容正气磅礴,像是要贯通天空的长虹一样。
朝代:明
作者:冯梦龙
出处:·《喻世明言》:“气贯虹霓。”
翻译:正气磅礴,像是要贯通天空的长虹一样。
三、铺天盖地
白话释义:形容声势大,来势猛,到处都是。
朝代:明
作者:居顶
出处:《续传灯录·卷二·志仁禅师》:“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遮天盖地。’”
翻译:问:‘什么才是和尚家风?’老师说:‘声势大,来势猛,到处都是。’
四、排山倒海
白话释义: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倒过来。形容声势巨大,不可阻挡。
朝代:北宋
作者:司马光
出处:《资治通鉴·齐纪·高宗建武二年》:“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
翻译:从前世祖以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倒过来的威力。
五、重峦叠嶂
白话释义:重重叠叠的山峰。
朝代:唐
作者:徐光溥
出处:·《题黄居寀秋山图》:“重峦叠嶂何孱颜。”
翻译:重重叠叠的山峰是何等的尊颜。
高不可攀、重峦叠嶂、层峦叠嶂、壁立千仞、悬崖绝壁
一、高不可攀
白话释义:也形容人高高在上,使人难接近。
朝代:汉
作者:陈琳
出处:《为曹洪与魏文帝书》:“且夫墨子之守;萦带为垣;高不可登。”
翻译:况且墨子的防守;绕带为墙,高度让人攀登不上去
二、重峦叠嶂
白话释义:重重叠叠的山峰。
朝代:唐
作者:徐光溥
出处:《题黄居寀秋山图》:“重峦叠嶂何孱颜。”
翻译:重重叠叠的山峰何止参差不齐。
三、层峦叠嶂
白话释义:形容山岭重叠。嶂(zhàng):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朝代:北魏
作者:郦道元
出处:《水经注·江水》:“层岩叠嶂;隐天蔽日。”
翻译: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四、壁立千仞
白话释义:壁立:峭壁陡立。形容岩石高耸。
朝代:晋
作者:张载
出处:《剑阁铭》:“是曰剑阁,壁立千仞,穷地之险,极路之峻。”
翻译:这个地方就叫做剑阁,悬崖有千仞之高,地形已险到了极端,道路也高峻到了极端
五、悬崖绝壁
白话释义:形容山势险峻。同“悬崖峭壁”。
朝代:1919年
作者:方纪
出处:《三峡之秋》:“爬上悬崖绝壁,听见虎豹的叫声。”
形容山峰的成语有:崇山峻岭、重山峻岭、横峰侧岭 、高耸入云、层峦迭嶂。
1、崇山峻岭 [ chóng shān jùn lǐng ] 高大陡峻的山岭。
出 处: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翻译:这个地方有高大陡峻的山岭,茂密高大的竹林。
2、重山峻岭 [ chóng shān jùn lǐng ] 连绵起伏的高山。
出 处:《宣和画谱·赵令穰》:“使周览江、浙、荆、湘重山峻岭,江湘溪涧之胜丽,以为笔端之助,则亦不减晋宋流辈。”
翻译:游览着各省连绵起伏的高山,美丽的河流,用画笔记载下这些美景,并不输于晋宋的文人。
3、横峰侧岭 [ héng fēng cè lǐng ] 形容山势纵横交错,起伏重叠。
出 处:宋·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翻译: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4、高耸入云 [ gāo sǒng rù yún ] 耸:直立,高起。高高地直立,直入云端。形容建筑物、山峰等高峻挺拔。
出 处:刘伯承《回忆长征》:“翻越了高耸入云的雪山,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原。”
5、层峦迭嶂 [ céng luán dié zhàng ] 峦:山峰;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层、迭:重复,一层加上一层。形容山峰起伏,连绵重迭。
出 处: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四卷:“此则层峦迭嶂,与江势争雄峭。
翻译:这里山峰起伏,连绵重迭,能和江水的势头争一争雄伟陡峭。
层峦迭嶂 崇山峻岭
层山叠嶂 奇峰罗列
连云迭嶂 重山峻岭
重山复岭
丛山峻岭 千峰百嶂
巍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