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犁创作 荷花淀 的时代背景是?谢谢.

我马上要学这一课了,想了解一下,谢谢.
2024-11-02 11:37:11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教材分析
一、主题
主题思想是文艺作品通过描绘现实生活和塑造艺术形象所揭示出来的问题,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人教版 《自学辅导》书指出,《荷花淀》“表现了根据地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们认为这个主题太笼统、不确切。主题常通过题材、情节或人物等表现出来。分析和发掘主题必须从具体作品入手。就《 荷花淀》而言,情节始终围绕妇女展开。全篇有八个人物,妇女就占五个;男人中的父亲和小队长仅为四处对 话描写,着墨极少。因此,作品主题的归结应以妇女为中心,即“重在讴歌冀中根据地妇女识大体、爱祖国的 高贵品质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正如孙犁所言:妇女“使我衷心敬佩到五体投地的程度”,“所以 常常以崇拜的心情写到她们。”至于琳撸�岸哉馄�∷捣⑸�讼舶�男摹保�鞘且蛭��强吹健案九�堑目?日情绪也如此令人鼓舞”。
以妇女为中心总结主题思想,从文学鉴赏的角度讲叫“紧扣作品”;另一方面,以妇女为中心,较之以男 人为中心,主题更为深刻,更具时代性,更能使作品透露出一股清新,更能激动千万名读者,因为“全国妇女 起来之日,就是中国革命胜利之时”。(毛泽东语)
二、人物
这部作品的主要人物是妇女,又以水生嫂为核心。她热爱劳动,有娴熟的劳动技能;她体贴丈夫,温柔细 心;她开明稳重,刚毅勇敢;她关心国家兴亡,最终投身抗日洪流。她不愧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魅力 的典型人物。她与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性格有相同之处:热爱劳动,勇于反抗;但又有很大不同:乐观开朗,积 极向上。加之生活在抗日根据地,这使她与祥林嫂的命运大相径庭。与赵树理笔下的小芹相比,虽然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同一环境,但水生嫂已不再是为争取个人婚姻自主抗争,而是跻身抗日的行伍,勇敢地肩负起民族存 亡的重荷。即使在孙犁同类题材的作品中,她也堪称典型。至于文中另外的四位妇女,她们的性格也各具特点 ,这集中反映在“寻夫”部分的对话描写上。
居于次要地位的男人系列,也有主次之分。水生居主导地位。他与父亲有相同之处:思想豁达开通。大敌 当前,没有过多地“惦记”家事,而以国事为重,毅然决然地去干“光荣事情”;他又有别于小队长:幽默感 不强。但内心深处却非常热爱自己的妻儿老小,荷花淀中即使责怪了妻子,也要“把(内装饼干的)纸盒顺手 丢在女人们船上”。
三、结构
《荷花淀》以丈夫参军打仗为线索,精心组织了“送夫”“寻夫”“奇遇”“学夫”等情节。作者以空行 为标志,把它们分成了三大段。作为“诗体小说”,每一部分又被安排成三层,呈现出诗歌艺术所追求的“建 筑美”。人教版《自学辅导》书提供的“段落提纲”把第三部分划分为四层,第一层从“她们向荷花淀里摇” 至“啊,原来是他们”,层意为“化险为夷”。我们认为不妥。这一层最好与第二层合并,至“不久就消失在 中午水面上的烟波里”,层意为“漂亮的伏击”。原因有三:
第一,从内容上看,当“耳边响起一排枪声”时,妇女们并不知道是自己的队伍向倭寇开枪,还以为是“ 陷在敌人的埋伏里了”,便“一齐翻身跳到水里去”。这时,正值战斗开始。第三自然段战士们“正在聚精会 神瞄着敌人射击”,战斗还在继续,至“战利品全装在他们的小船上”,小船“箭一样飞去”,战斗才结束, 才“化险为夷”。这几个自然段为一个有机整体,即“漂亮的伏击”,不可随意分割。
第二,从形式上看,转折连词“但是”也说明一、二层联系十分紧密,不可分割。
第三,将一、二层合在一起,层意侧重于赞颂妇女配合部队打仗,否则,“伏击不会这么彻底”,(区小 队长语)文章仍以妇女为中心。这种划分方法才能准确体现作者的思想脉络,精确反映小说的主题。
四、语言
孙犁先生主张,文学语言应该“明朗而有含蓄,流畅而有余韵,于细腻之中,注意调节。每一句的组织, 无文法的疏略,每一段的组织,无浪费或枝蔓。可以说字字锤炼,句句经营”。他不仅这样要求别人,还自觉 地在创作中实践着自己的理想。《荷花淀》便是典范。
这部作品语言朴素自然、清新洗炼,显示出作者已熟练地掌握了一种充满诗情画意又精细传神的高超的白描手法,并能以此充分表现人物的时代气质。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本课语言学习的重点应集中在三个方面 :①简洁传神的对话描写;②诗味盎然的环境描写;③准确生动的遣词造句。
教学设计
从“教材分析”中可以看出,《荷花淀》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它理应成为我们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重要 依托。本着培养合格小学教师的目的,根据中师文选《大纲》的要求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遵照中等师范学校 “大信息、全方位、多媒体、高效益”的课堂教学要求,我们集认知、技能、情感性目标为一体,为本课拟定了五个教学目标。下面简单介绍这些目标及其教学方法。
目标一:找出文中的对话描写,说明它们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并通过分角色朗读准确表达其中蕴蓄的丰富内涵。
这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们采用“领悟式学法”——教师精讲“夫妻夜谈”,让学生领悟并总结分析人 物对话的方法:1.熟读全文,结合上下文分析;2.抓重点词。如两处“笑”和“小声”,单音节词“谢”和“ 嗯”等;3.注意句中状语。如“总是”“呆呆”等;4.与他与对比。紧接着,让学生练习“试法”:以组为单 位分析讨论第二部分的“商议探夫”。最后布置学生课后独立分析第三部分的对话,并仿写一则人物对话片断 。
由悟法、试法到用法,由阅读理解到尝试写作,并注意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最终彻底攻破教学重难点。
目标二:找出环境描写的语段并说明其积极作用。
这是本课教学的次重点,旨在让学生学习体会孙犁先生“诗体小说”的语言特色和乐观向上的创作风格。 环境描写的作用在《祝福》中已经做了介绍,本课应有所提高。我们先让学生归纳总结其积极作用——为情节 的展开设下伏笔;缓和紧张气氛;表现乐观情趣。然后请个别同学当堂指出每一处的具体作用,最后指导大家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月下编席”和“阳光下的淀上风光”,加深理解,培养语感。
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遵循学生的认知过程,体现了美国教育和心理学家本杰明S·布卢姆的“目标教学 ”思想。
目标三:通过与祥林嫂、小芹、妞儿等人物形象性格异同的对比分析,充分认识在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引导 下,抗日根据地,尤其是白洋淀劳动妇女的性格特点。
这仍为本课教学的次重点,可以让学生了解类比分析的方法,提高他们分析人物形象的水平。前两位人物 刚分析过,妞儿可加以简单介绍,比较分析简便易行。
目标四:准确简练地给课文编写段落层次提纲。
这是本课教学的又一个次重点。它既能提高学生分段分层的水平,又能督促他们在课外认真阅读理解课文 ,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教学方法可采用“评点法”。点拨要点有:1.尽量用词和短语;2.格式对称工整;3.第 三部分的层次划分。(见“教材分析)
目标五:紧扣课文对作家作品及其创作风格进行简单的分析介绍。
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没必要篇篇都设、面面俱到,也不一定全放在讲读课的第一个环节由教师完成,这应 该让未来园丁有一个明确认识。本课我们放在最后:讲读完课文后让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紧扣这篇代表作总 结孙犁先生“诗体小说”的创作风格;关于他的生平和著作不强求牢记在心。
下面是分课时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课时:目标一、四;第二课时:目标二、三;第三课时:目标五,当堂 评议修改第一课时布置的仿写片断。
(注:引文多出自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孙犁文集》和《晚华集》。)

背景
《荷花淀》是孙犁 1945年创作的。写的是抗日战争最后阶段的冀中人民的斗争生活。小说没有正面渲染战争的严酷,是以轻松的笔调,通过白洋淀妇女由送夫参军到自觉组织起一支战斗队伍的细致描绘,满腔热情的歌颂了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美丽心灵。全篇洋溢着战斗的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真挚的爱,同时,也展示着一种特定的“人情美”。
人情美 ,并不是简单的人的情感的美 ,它是实践主体——人的生活的灿烂多姿的美 ,其表现在人与人的深厚交往 ,表现在个人对集体、个人对祖国的赤子之情 .大公无私是一种人情美:“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种人情美 ;见义勇为、肝胆相照是一种人情美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更是一种人情美。
孙犁在关于《荷花淀》的创作中谈到:“农民的爱国心和民族自尊心是非常强烈的。他们面对的现实是:强敌压境 ,自己的生命 ,自己的家园 ,自己的妻子儿女 ,都没有保障 .他们要求保家卫国 ,他们要求抗日……至于那些青年妇女 ,我已经屡次声言 ,她们在抗日战争年代 ,所表现的识大体、乐观主义以及献身精神 ,使我衷心敬佩到五体投地的程度。”小说正是通过普普通通的农民对壮丽山川草木的迷恋钟爱之情的渲染 ,深挖了蕴含于他们心底的人情美 .这才是陷日寇于灭顶之灾之最深厚的社会根源。
本篇小说富有优美的人情味 ,其中开头的写景、夫妻对话、妇女们探夫,闪耀着人情美的光辉。
开头的写景:
月亮升起来了,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象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象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的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淡淡的月光,朦胧的夜雾,修长的苇眉子,银白的白洋淀,守户编席的少妇,洁如雪的苇席,香飘万里的荷叶荷花香,作者之所以不厌其详地反复勾画白洋淀的湖光水色,风姿秀态,其目的正是为了抒发劳动人民世世代代勤奋劳动,创造了美好的家园的自豪情怀。人民对于经过他们祖祖辈辈改造,疏理,美化过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充满着深情。这种辛勤的建设家乡,改造家乡的乡情乡爱,正是白洋淀人民的人情美。
夫妻话别和妇女们探夫这两个场面,从人物的表情、对话中揭示了人物的人情美。
夫妻话别场面: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 了。”“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在嘴里吮了一下。”“手指震动了一下”乃至“划破”,这一细节分外逼真地反映了参军一事在水生嫂心中如晴天霹雳,非同小可。她对丈夫出征显然是没有思想准备的,感情上一时难于转过弯来,依恋不舍之情难于割断。说明她并非是不食人间烟火味的“圣女”,而是有丰富柔情的年轻的妻子。可另一方面,水生嫂虽然一时难于接受丈夫参军的现实,但她毕竟是一位贤惠明智的劳动妇女,并未大吵大叫地阻拦丈夫正义行动而是习惯地把划破的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不声不响地听丈夫说报名参军的经过,把内心矛盾尽量解决在自己心中,不增加亲人的负担,听了丈夫说他“第一个举手报名,”她低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这句话既反映了她对丈夫的举动又赞赏又“怨恨”的含糊态度,又反映了她在理智上肯定,在感情上否定的矛盾心理,最后理智战胜了情感,开明取代了狭隘,由此闪现了水生嫂顾大局、识大体的人情美,这是合情合理的。有水生嫂这样顾全大局,识大体的人情美的妻子,水生抗日还能有后顾之忧吗?这也是陷日寇于灭顶之灾的根源之一。
妇女们探夫场面:
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到水生家里来”,议论要去探望她们参军的丈夫。明明因为自己思念丈夫,却转弯抹角说:“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了一件衣裳。明明是自己想去探望丈夫却说什么“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好看头啊!”这些话十分真实地突出了 40年代的农村青年妇女,因受传统封建观念的束缚,耻于公开说思念丈夫的社会心理,迫使他们编出如此天真可笑的瞎话,为探夫制造了堂而皇之的“理由”,说明她们的思夫之情该有多么强烈,多么痴迷!这种真情实感和善良愿望以及毫无矫情虚假之意,正体现了妇女们的人情美。有着这样人情美的妇女们,她们一定能同丈夫一样参军抗日,把日本帝国主义从自己的家园中赶出去。
正是因为白洋淀人民有这样的人情美,所以妇女们的参军抗日以及她们的慷慨奉献才显得真实可信,这正是陷日寇于灭顶之灾的最深厚的社会根源。
从以上对《荷花淀》的简要分析看,孙犁的现实主义文学观体现的也是较充分的。首先,它体现了时代的精神——民族战争中,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坚决消灭侵略者的时代精神;其次,在作品中,实现了“个人与时代的完美结合”——亲人的安危与抗战、小家与大国的思想碰撞,最后得以统一,完美地结合于时代精神;第三、体现着为人生的人道主义精神——他把自己的创作倾向成功地融进人物形象上,使作品具有了一种强烈的理想力量、人情与人性的力量、美与善的力量。
孙犁在评论《红楼梦》时说:“作者用了多大的热情,写了那么多可爱的人物。这些人物可爱,并不因为她们是女孩子,而在于作者赋予她们的可爱的性格。”“众多的善良的人物性格和高尚的思想感情,使读者读了以后,,对生活充满信心和热爱。”对《红楼梦》的评价,也是为自己立下了艺术目标。我们可以说,孙犁在更高的层次上达到了这一目标,因为他笔下的人物除此之外,还具有着我们这个时代的鲜明气息。

回答2:

《荷花淀》是孙犁 1945年创作的。写的是抗日战争最后阶段的冀中人民的斗争生活。小说没有正面渲染战争的严酷,是以轻松的笔调,通过白洋淀妇女由送夫参军到自觉组织起一支战斗队伍的细致描绘,满腔热情的歌颂了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美丽心灵。全篇洋溢着战斗的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真挚的爱,同时,也展示着一种特定的“人情美”。
人情美 ,并不是简单的人的情感的美 ,它是实践主体——人的生活的灿烂多姿的美 ,其表现在人与人的深厚交往 ,表现在个人对集体、个人对祖国的赤子之情 .大公无私是一种人情美:“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种人情美 ;见义勇为、肝胆相照是一种人情美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更是一种人情美。
孙犁在关于《荷花淀》的创作中谈到:“农民的爱国心和民族自尊心是非常强烈的。他们面对的现实是:强敌压境 ,自己的生命 ,自己的家园 ,自己的妻子儿女 ,都没有保障 .他们要求保家卫国 ,他们要求抗日……至于那些青年妇女 ,我已经屡次声言 ,她们在抗日战争年代 ,所表现的识大体、乐观主义以及献身精神 ,使我衷心敬佩到五体投地的程度。”小说正是通过普普通通的农民对壮丽山川草木的迷恋钟爱之情的渲染 ,深挖了蕴含于他们心底的人情美 .这才是陷日寇于灭顶之灾之最深厚的社会根源。
本篇小说富有优美的人情味 ,其中开头的写景、夫妻对话、妇女们探夫,闪耀着人情美的光辉。
开头的写景:
月亮升起来了,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象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象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的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淡淡的月光,朦胧的夜雾,修长的苇眉子,银白的白洋淀,守户编席的少妇,洁如雪的苇席,香飘万里的荷叶荷花香,作者之所以不厌其详地反复勾画白洋淀的湖光水色,风姿秀态,其目的正是为了抒发劳动人民世世代代勤奋劳动,创造了美好的家园的自豪情怀。人民对于经过他们祖祖辈辈改造,疏理,美化过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充满着深情。这种辛勤的建设家乡,改造家乡的乡情乡爱,正是白洋淀人民的人情美。
夫妻话别和妇女们探夫这两个场面,从人物的表情、对话中揭示了人物的人情美。
夫妻话别场面: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 了。”“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在嘴里吮了一下。”“手指震动了一下”乃至“划破”,这一细节分外逼真地反映了参军一事在水生嫂心中如晴天霹雳,非同小可。她对丈夫出征显然是没有思想准备的,感情上一时难于转过弯来,依恋不舍之情难于割断。说明她并非是不食人间烟火味的“圣女”,而是有丰富柔情的年轻的妻子。可另一方面,水生嫂虽然一时难于接受丈夫参军的现实,但她毕竟是一位贤惠明智的劳动妇女,并未大吵大叫地阻拦丈夫正义行动而是习惯地把划破的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不声不响地听丈夫说报名参军的经过,把内心矛盾尽量解决在自己心中,不增加亲人的负担,听了丈夫说他“第一个举手报名,”她低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这句话既反映了她对丈夫的举动又赞赏又“怨恨”的含糊态度,又反映了她在理智上肯定,在感情上否定的矛盾心理,最后理智战胜了情感,开明取代了狭隘,由此闪现了水生嫂顾大局、识大体的人情美,这是合情合理的。有水生嫂这样顾全大局,识大体的人情美的妻子,水生抗日还能有后顾之忧吗?这也是陷日寇于灭顶之灾的根源之一。
妇女们探夫场面:
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到水生家里来”,议论要去探望她们参军的丈夫。明明因为自己思念丈夫,却转弯抹角说:“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了一件衣裳。明明是自己想去探望丈夫却说什么“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好看头啊!”这些话十分真实地突出了 40年代的农村青年妇女,因受传统封建观念的束缚,耻于公开说思念丈夫的社会心理,迫使他们编出如此天真可笑的瞎话,为探夫制造了堂而皇之的“理由”,说明她们的思夫之情该有多么强烈,多么痴迷!这种真情实感和善良愿望以及毫无矫情虚假之意,正体现了妇女们的人情美。有着这样人情美的妇女们,她们一定能同丈夫一样参军抗日,把日本帝国主义从自己的家园中赶出去。
正是因为白洋淀人民有这样的人情美,所以妇女们的参军抗日以及她们的慷慨奉献才显得真实可信,这正是陷日寇于灭顶之灾的最深厚的社会根源。
从以上对《荷花淀》的简要分析看,孙犁的现实主义文学观体现的也是较充分的。首先,它体现了时代的精神——民族战争中,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坚决消灭侵略者的时代精神;其次,在作品中,实现了“个人与时代的完美结合”——亲人的安危与抗战、小家与大国的思想碰撞,最后得以统一,完美地结合于时代精神;第三、体现着为人生的人道主义精神——他把自己的创作倾向成功地融进人物形象上,使作品具有了一种强烈的理想力量、人情与人性的力量、美与善的力量。
孙犁在评论《红楼梦》时说:“作者用了多大的热情,写了那么多可爱的人物。这些人物可爱,并不因为她们是女孩子,而在于作者赋予她们的可爱的性格。”“众多的善良的人物性格和高尚的思想感情,使读者读了以后,,对生活充满信心和热爱。”对《红楼梦》的评价,也是为自己立下了艺术目标。我们可以说,孙犁在更高的层次上达到了这一目标,因为他笔下的人物除此之外,还具有着我们这个时代的鲜明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