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正确

2024-11-02 02:31:28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首先, 从今天的世界格局来看,由于通讯和交通的发展,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就像春秋战国时代的大中国版图的认识相似。中国相对于世界, 也就象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或者“魏国”相对于其他各个诸侯国。所以,把我们的一种思想认识, 立场观点仅限于“秦国” 或者“魏国”已经没有意义了。“ 秦学为体,齐学为用”? 有什么真正的适用价值和意义?现在,人类真正的思想和认识本来就应该是“普世价值”或者“普世意义”。那种把思想和认识划分成为“ 秦学,齐学,魏学,楚学本身就只能够说明自己的立场和认识很狭隘。有些人认为学习西方文化就是文化殖民,那么今天有没有人认为,“秦国” 或者“魏国”已经被孔子的“鲁国” 文化殖民了呢?或者中国被“鲁国” 文化殖民了呢?
  其二,中华文明自从春秋战国以后,中国人就没有真正的“信仰”。所有的儒家,道家,法家思想,基本上都是世俗的实用主义哲学。这些本身都就是“用”,根本就没有什么象西方的关于终极关怀的“宗教信仰”。从春秋战国开始以后中国的几千年文化发展就已经开始背离一些普世价值了。在西周以前,我们中华也是有信仰的。 信仰上天上帝。也就是说,春秋战国开始中国文化没有了“体”,都是世俗实用主义哲学,生存之道,“用”学而已。
  我比较同意易中天在“评点中华文明”中有关“多种信仰即无信仰”文章中的部分观点:
  “我们没有创世神,就没有终极创造者,没有终极关怀,就没有彼岸概念,因此我们无信仰。我们有没有信的东西?有,我们信神、信佛等等。但我们这个民族对这些东西的相信是实用主义的,比如我以前在农村看到神龛里面供奉着的有观音菩萨、太上老君、如来佛祖、土地公公、妈祖、自己的祖宗,除这些之外,还贴着一个纸条,上面写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我们的崇拜是实用主义的,有那么多崇拜的对象,而且这些神灵各有各的分工。基本上各种班子都齐了,这是常实用主义的崇拜。【1】”
  孔子思想哲学提供的是生存之道,就是告诉人们如何适应于非天道规则,非理性强权和统治者主导环境下面“非有序竞争”的生存法则。这种生存法则就是通过 “克己和中庸” 换取和建立一个适宜自己生存的社会人际关系网。当然,这种社会性关系网在任何社会对于个体生存都十分重要,而且特别是在一个没有公平和公正的强权政治,暴力和弱肉强食的社会,“弱者”只有通过联合起来,关系网起来,象“蜜蜂”“蚂蚁”一样,或者依附于某一种“权势”而生存。“非有序竞争”和“人治”的成分越多,这种生存法则的意义就越大。孔子的生存智慧既是这种社会适用的生存智慧,也是在一个凶险社会中成就“圣人”和“义人”或者“洁身自好,明哲保身”的法则。但是,在哪一种的社会中,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做到“君子和圣贤”,大多数都最后成为“教导”别人的道德教条或者“伪”道德。
  孙子兵法,厚黑学等等都是讲如何应用于非规则,不择手段博弈过程的理论和哲学实践。法家则更是“教导”统治者如何不择手段的奴役老百姓,实现“君王”个人和家族利益最大化。“西周以后的春秋战国时代为我们的文明奠定了一个基础:“以人为本、以德治国、以礼立序,以乐致和。”我们的文明是这样的文化系统。这样的文明系统没有根本立足于每一个生命个体自由,平等基础上面的人格尊严和独立思想最大化的个性发展空间。
  然而,与此相反,西方经历了几千年,建立了一个比较公开,公平,公正的文明法治社会,中国传统文化这些思想和生存之道的处世哲学在这种社会就没有什么的实用价值。因为,在这种社会“做人”比较简单,只要老老实实地遵守人人平等的社会规则,虽然可能不能够大富大贵。但是,也能够平平安安一生。在这种社会不太容易“犯大错误”。 因为,法律法规已经把这些天道智慧转化成为人们比较容易操作的相应的制度和体制,人们大家公平遵守规则就可以了。
  为什么这样呢?就是因为他们有基础于“基督教”信仰上面的普世价值体系中天“道”规则的存在。而我们大道废。 所以,才需要孔孟之道,孙子兵法,厚黑学等等。正如老子讲:“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我们已经没有核心价值观了,只有“成功”和“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事实判断。
  当然,孔孟思想对于今天还没有共同规则的国际社会,如何处理好国际关系是非常有很大价值的, 西方社会应该好好学习“克己和中庸之道”来处理好国际关系。如果要实现统治者个人的“霸权主义”野心,法家政治仍然不失是“君王之道”,孙子兵法,厚黑学等等对于非规则,“非有序竞争”,不择手段“胜者为王,赢者通吃”的博弈过程,权术,市场还仍然有指导意义,银行家,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可能仍然具有很大参考价值。
  我比较认同: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了,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开放就是回归人类文明的共同大道!回归历史!回归常识!回归人类共同价值观!想离开这个东西另搞一套,能够搞出来是什么结果?我们过去的两千多年历史已经完全证明了。

回答2: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实并无错。它其实讲究的就是对于中学基于人性,西学为用是告诉我们学会去改造自然,从而实现人的物质生活丰富。自三皇五帝以来,中国人继承华夏的文化,薪火相传已五千年,在这个国度五千年来争斗从未停止,阴谋诡计层出中国人始终存在,中华文化经历一次次的外来的文化冲击,依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这是中华文化所带来的魅力,准确的意义上来讲是中华的人性。荀子曾言,慎子屏蔽于法而不知贤,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一个国家和民族想要兴盛,一味强调适者生存,似乎并不能长久,就像厚黑学里面也曾言,适者生存看似有作用于人类,但它恰恰忽略人性。泥石流的父母托举起身边的孩子,难道孩子比父母更是适者吗!这就是人性。人性我赞成王守仁的心学,人之所以称之为人,正因为人性,生存就是一种人性,贪欲,性欲也是人性;母爱是人性,忠孝礼义信也是人性,人性是构成中华文化的很大一部分。那么不难理解,中国的实用主义是从什么目的出发。形象的举个例子,敌人来了,为了你的父母不被人敌人杀死,你必须先杀死敌人守护父母。你杀的敌人存在孩子,为了避免他的孩子存在复仇威胁到你的孩子,你不得不杀了他,为了守护不就是人性吗!身后的家乡有你的父老乡亲,你难道置之不理吗!或者有人杀汝父母,给予你10w让你原谅他,你会吗?又如父母老迈,然而你不去赡养他们,你内心依然能够心安理得吗!这就是人性,中华文化的追求,这也是中学为体的基本思想,倘若把中学为体片面的理解成实用主义,为了用而去生活,那么看似无错,但是倘若以虎毒而食子的人类现状发生,那么人还能称之为人吗,更何况虎毒不食子,难道人连个禽兽都不如吗?所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难理解,以人性为出发,爱护家庭,爱护亲人,爱护朋友,守诚信等,实用主义只不过是通过使用达到自身信仰的目的。提高改造自然的状况,使我们的人能够薪火相传。王守仁曾言:无善无恶心之本,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此中真意个人可自己去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