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维护社会主义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1、应当认真学习社会公德规范。
2、应当自觉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在形成正确道德良知的基础上,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养成履行社会公德的行为习惯。
3、应当努力提高践行社会公德的能力。参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他人。
社会公德的这种作用体现在:一方面肯定、维护和促进一切有利于或有助于社会和个人生存、发展和完善的思想和行为;另一方面否定、抑制和阻止一切有碍于或有害于社会和个人生存、发展和完善的思想和行为。
这主要是通过社会公德的规范方式来促进社会和个人弃恶扬善,扶正祛邪,从而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非强制性地调节和规范着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言论和行动,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秩序,有效地为满足社会与社会成员的需要服务。
什么是公德?社会公德是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其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社会公德在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了突出的作用,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社会公德教育已经称为当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所以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是备受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当前中国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大多数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他们热爱祖国,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热心公益活动,乐于助人,能够在行为层面上很好地践行社会公德,这是当代大学生的主流。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淡薄,甚至漠视社会公德,只讲个人享乐,无视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社会公德意识淡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各种通讯工具越来越科技化、人性化,但这些高科技产品也引起了现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的淡化,比如上课打电话,以及一些“网络流氓”事件,其次有的学生对爱国、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观念不以为然,忽视自己的公共形象,缺乏应有的公德意识,如不注意公共卫生,乱扔废物;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吸烟、打架等也时有发生;不珍惜公共财物甚至破坏公共财物现象也随处可见;参加集体活动时特立独行、滋扰活动秩序等等。 2.社会公德行为失范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学校片面追求高升学率,忽视学生道德教育,造成一些学生知识水平高但道德观念缺失。清华大学的学生刘海洋在动物园为验证一下狗熊到底笨不笨,竟然向狗熊泼浓硫酸,这就是典型的社会公德失范的例子。 德国大诗人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讲,只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忽略思想道德建设,并不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当前,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整个社会尚未形成优秀的社会公德氛围和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尚未建立完善的社会公德体系。大学生是一个最敏感和富有活力的社会群体,同时思想又未完全成熟,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会迅速感染他们。有些大学生价值主体唯我化、价值取向世俗化、价值评价利己化,社会公德意识淡化,社会公德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大学生的行为约束力也相应弱化了。 2.学校教育的缺陷 之前也谈论到了学校教育对社会公德教育的淡化,学校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好坏,并以此来评价学生素质的高低,从而造成了偏重知识的传授忽略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问题。2.家庭教育的缺失学生从小到大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现今独生子女的社会中,孩子成为家庭的“核心”,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娇宠对孩子的德育教育也是一种不良影响。让孩子产生一中“唯吾主义”。此外,许多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只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忽视孩子的社会公德教育,普遍存在重智力轻德育的倾向。更甚者,也有许多家长担心孩子在外面吃亏,灌输孩子一些违背社会公德的教育思想,无形中给子女形成了一种负面的示范作用。以上种种,使得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别人,同时缺乏责任感。 4.网络文化对社会公德的冲击 “诚实守信,文明礼貌”等专属于社会公德的内容在网络文化的“熏陶”下,变得扭曲,甚至变得和原来相反,网络文化渗透到公众的行为中就引起了大学生无视社会公德的现象。5.12地震使全国人民都沉浸在悲痛之中,在默哀的三天期间,网络游戏以及其他所有的娱乐性网站停止运营,这就引起了广大网民的极大不满,更有甚者,有个女生竟然在网上公开发表言论,说一些刺激地震灾区的话语来“泄愤”,这就是长期经过网络文化“熏陶”下的“新一代学生”。有一项调查表明: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未来接班人的主干群体,80%左右的被调查学生具有较高的社会公德意识;仅有10%的学生社会公德意识薄弱,而剩下的同学的社会公德意识“时隐时现”。那么我们应该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以此来提高那些意识薄弱的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呢?以下有几点对策: 1.优化社会环境,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氛围 2.改革、创新社会公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逐步进行改革 3.不断提高教育者整体素质 4.维护网络文明,提倡绿色网络,坚持文明上网,做到正确的使用网络工具。 “公德是众德,需要你做的那一点。”你我连起手来,共同为美化社会文化环境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从现在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自觉地以社会公德规范自己、约束自己,从而推动精神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社会公德是每个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关系的标准、原则和规范的总和.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起码、最基本的准则,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主要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内容.大学生是青年中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是文化教育的接受者和传播者,又是社会文化的创造者,应该在社会公德方面体现出较高的素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近年来,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社会公德教育逐渐重视,特别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后,各学校积极宣传、贯彻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大学生社会公德问题现状,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主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他们热爱祖国、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并关注世界的发展变化,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他们热心公益活动,开拓进取,勇于奉献,能够在行为层面上很好地践行社会公德,表现出较强的社会公德观念和社会公德意识.
但是,在目前复杂的环境中,一些不良的社会公德倾向在大学生中悄悄蔓延,形成一股暗流腐蚀着意志脆弱的大学生的心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学习不够努力,迟到、早退、旷课、考试作弊恶习,甚至抄袭剽窃他人论文成果;诚信意识淡薄,助学贷款久拖不还;不注意公共卫生,在教室里、校园内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爱护公共财物和公共设施,随意刻画桌椅、踩踏墙壁、撕扯图书资料、损坏公物的现象时有发生;不注意节约,浪费水电的现象严重;上课随意接打电话,既不尊重老师,又影响他人听课;公共场合学生情侣过分亲密;集体主义观念不强,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缺乏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等等. 因此,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的正面引导和教育,对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公德的培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对思想品德,道德修养等重视不够,特别是对社会公德教育缺乏计划性、长期性,加上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原因.目前的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备受家长的溺爱,成长的环境往往一帆风顺,可谓是“温室里的花朵”,由此造成了他们自私、冷漠、懒惰、目中无人、我行我素,缺乏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近年来大多数家庭教育所看重的是孩子们的成绩,重视智力开发,忽视了对孩子们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导致部分学生人格不健全,出现了“有知识缺教养”等现象.而多数学校也存在公德教育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教育目标理想化,教育过程抽象化,学生中普遍缺乏道德实践,道德行为能力不强,进而造成“知行相悖”的现象.
对于大学生应当如何遵守社会公德问题,涉及两方面:
1.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怎样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2.如何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
高等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和辐射源.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维护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社会公德与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大学生应该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1)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极大的帮助.大学生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的实践活动有很多具体方式,既可以参加社会公德的宣传活动普及社会公德规范、传播文明新风,也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既可以参加学校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也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各种社会公益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可以从实践中体会到什么是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什么是不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
2)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社会公德所规范的行为包括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行为细节,这些细节极容易被人们忽略,而它一旦被社会群体中的大多数人所忽视,往往就可能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因此,社会公德意识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其实,践行社会公德并不难,提升敬人礼让的境界同样不难,比如,见到老师长辈主动问候是讲社会公德;乘坐公交车主动为老幼病残乘客让座是讲社会公德;在银行、邮局等公共场所排队时自觉站在“一米线”外是讲社会公德;最后离开教室时随手关灯是讲社会公德;外出旅游时不在景点设施上随意刻画是讲社会公德,等等.社会公德的境界,就是在这些不起眼的一举手一投足间慢慢升华的.
公共生活领域的不断扩大,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必然反映。在共同的生活当中,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希望,希望以社会的力量和公众的名义制定人们的行为规则,以保障公共秩序协调有序。社会公德就是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的一定社会的全体成员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所遵循的最起码的生活准则和行为规范,它是整个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公德的作用在于解决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社会对其成员的要求与其在实际行为之间的差距,引导社会成员自觉遵守公德要求,以适应社会公共生活的需要。大学生是社会整体文化素质水平较高的青年群体,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修养和实践水平有更高的期望与要求。大学生对宣传和维护社会公德也有不容推辞的责任,社会公德与人们在社会中的实践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实践者。 对于一名大学生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社会公德意识。 (1)加强学习,形成对社会公德的认知,培养社会公德的情感。通过对社会道德活动中的社会公德相关知识和规范进行认知和体验,可以逐步形成公德判断意识与是非评价标准。我们不仅要知道社会公德的具体要求,还要有实践社会公德的感情。在社会公德实践中,要培养自己以遵守社会公德为荣,以违背社会公德为耻的道德情感,正确地进行道德行为与活动的选择和判断。另外,我们要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社会上也存在种种不良风气,但是我们要用自省和慎独等修养方法,抵御外界的不良影响,自觉、主动地选择符合社会公德的行为。通过经常性的道德行为,体验遵守社会公德的乐趣,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好习惯。 (2)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参与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对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极大的帮助,并且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本身也是一种学习,可以从实践中体会到什么是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行为,什么是不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行为,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积极带动他人,做社会公德意识的宣传员。我们可以参加社会公益组织,参加社会公德的宣传活动普及社会公德规范,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有选择性地参加一些社会公益组织或活动,发挥自己的作用。 (3)从小事做起,从小节做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社会公德规范的行为包括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行为细节,因此,社会公德意识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一些微小的事物中,甚至一举一动就可以体现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同样,在细微处我们也可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升华自己的社会公德境界。 另外,我们要学习基本的法律知识,在遵守道德规范的同时,时刻不忘用法律保护自己、他人和社会的合法利益。 总之,我们要积极利用各种有利的资源和环境,培养自己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积极履行社会公德规范,不辜负社会对我们的期望,同时也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