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父母很容易满足,孩子一点表示就很开心,但为什么我现在觉得,反而是孩子更容易满足?

2025-03-31 17:48:3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孩子每一项能力的培养,都不会那么容易,花费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都是很正常的。但是,一旦度过了这个时期,一切都会变得轻松起来,一切都是值得的……
情商,不是什么深奥、神秘的东西,简单点说,就是一个人调节自身精神状态、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一个孩子健康成长所需要的全部良好品质,比如独立、善良、有同情心、勤奋等,其实都属于情商。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智商只起20%左右的影响作用,剩下的80%都是由情商来决定的。而且相比较起来,智商这东西,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基因决定的,后天“升值潜力”一般;而情商,则基本全靠后天培养建立起来。

同理心
同理心,可以简单理解为“换位思考”。在人际沟通中,“同理心”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为什么有的孩子很受同学们欢迎,而有的孩子却被同学们评价为“自私”“不合群”?就是因为有些孩子还没有同理心,从来不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也从不体会别人的感受;
为什么有些家长总觉得,自己整天那么辛苦,孩子却丝毫不理解?其实也是因为你还没有帮孩子建立起同理心,孩子还不习惯从你的角度上体谅你。
孩子同理心的培养,是个渐进的过程,妈妈可以尝试一下这个方法:每当你觉得孩子有点“自私”时,先稳定住谈话氛围,让孩子自由说出他的想法,然后你蹲下来,认真、平静地说出你的想法,最后让孩子就你的想法做出回应:“听完妈妈的话,你觉得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呢?”

责任心
责任心,是孩子对自己应遵守的规范、应履行的义务的正确认知。
一个没有责任心的孩子,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无法跟同伴友好相处,也就没有稳定的人际关系;也正是因为没有责任心,孩子也往往缺少必要的奋斗动力。
孩子责任心的培养,一般从两方面进行:一是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自己犯的错误负责;二是对自己的承诺负责。
比如:打扫自己的房间算是对自己负责;当初答应了妈妈一周只吃一次冰淇淋,就要履行承诺,这算是对自己的承诺负责。

抗挫折能力
抗挫折能力,也算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能力,能让孩子在经受失败打击的时候,不至于出现精神、身体上的不正常反应。
抗挫折能力差的孩子,常因为一次成绩没考好就大哭一场,甚至好几天都闷闷不乐;工作中抗挫折能力差的孩子,动不动就怨天尤人,喜欢抱怨,热衷于散播“负能量”。
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家长一方面要在生活中给孩子一些磨炼的机会,让他们面对一些压力;另一方面,不要对孩子过分强调“成功”的概念,以免给孩子过多压力。

情绪管理能力
情绪管理,更侧重于对负面情绪的处理能力,孩子最终会形成怎样的性格、人际关系如何、社会适应能力的强弱,都与此相关。
情绪控制力差的孩子,在幼儿园、小学阶段往往表现为不分场合的大哭大闹、对家长依赖性过强、跟小朋友矛盾多。初中之后,情绪管理能力仍然低的孩子,问题相对更加严重,他们对家长、老师的叛逆心比正常孩子强很多,更容易厌学、逃学、打架、结交不良社会青年。
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一定不能让他养成“通过哭闹、发脾气来达到目的”的习惯;当孩子有情绪时,教他说出自己愤怒、生气的原因,而不是通过骂人、打人来发泄。

回答2:

我想这两种满足是不同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满足在孩子小的时候可能会希望是人中龙人中凤,所以才会希望学习及各方面都好,但是到了一定的时候,例如父母都老了的时候,只希望孩子能平安幸福就好,父母对孩子的满足是最单纯最简单的。而孩子的满足是一种心里上的,并不是一只烤鸭还是什么,在孩子想吃烤鸭时当然吃到了就是最好的最满足的,但要是他想吃烤鸭,你让他先完成作业才给他买,而他又不爱写作业,那时他的满意就会大打折扣。呵呵!幸福和幸福是不一样的,不一样的时间有不一样的幸福要求指数,不一样的人群也有不一样的幸福要求。

回答3:

孩子以孩子的眼光看待世界是简单的,成年人以成年人的思维对待世界是复杂的。
如果成年人用孩子的眼光对待成年人的经历是可笑的,于是家长总是在用自己的思维去左右孩子的成长。
如果孩子用成年人的思维去看待孩子的生活是可笑的,于是孩子总是在用自己的眼光去实现家长的期望。
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哪一天你的孩子在学校不认真学习,打架,顽皮……你不会因为这是孩子的正常行为而不去制止,哪一天你的孩子在学校认真学习,乖巧,听话……你不会因为这是孩子的优秀表现而停下对他的期望,相反甚之……
好了不说了,明媚阳光的一天,你的乖巧的弟弟说,姐,把昨天回家时给我买了一只烤鸭,表情幸福。你会亲切的把他揽在怀里,说,弟,你要乖的话,姐今天也给你买好不不好……

回答4:

从孩子的孕育,到长大,父母对你的要求更多的是出于对你的爱,换了父母,还有谁会对你有要求?父母的要求也只是让你以后活的更自由。当你残疾了,无法生活自理了,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父母能向你打开房门,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他们只是希望你能多掌握些技能,等你自己独立生活了,能活的更从容,父母又能从你那里获得什么哪?工作后能做到不啃老就不错了。

回答5:

深奥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