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索罗斯是投资界的传奇人物,学投资的应该都知道他。他曾经在1992年的时候狙击英镑就获利10亿美金,2012年做空日元又赚10亿美金,这样厉害的投资人物总是大家津津乐道的,不少媒体都报道过许多关于他在现实生活中的形象。
与巴菲特的确定性和价值投资的偏好逻辑相反,索罗斯更喜欢冒险,喜欢抓住不确定性,在一片混乱的市场中寻求机会。这种投资哲学可能与他在二战期间作为犹太人被驱逐差点被杀害这个事件有关。
1992年,当他意识到欧洲货币市场不稳定时,他冒险的把注意力转移到英镑上,成功打败了英格兰银行。这样一个善于冒险的投资者,很快在华尔街名声大燥。
他经常嘲笑自己是一个失败的哲学家。并且拥有一套自己的投资哲学理念。当他还年轻的时候,他曾经尝试过写一本有关哲学的书,但因为当时他身无分文,没办法继续写作,于是他放弃了哲学,转而去赚钱。
索罗斯在伦敦经济学院学习的时候,结识了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SirKarl Raimund Popper。后来索罗斯就声称自己是Popperl的学生,并且一直基于Popper的开放社会理念来推广自己的哲学,尽管在多年以后,波普尔说对索罗斯并没有什么深刻印象。
2015年,索罗斯就退休了。退休后的他准备将自己将全身心投入到慈善事业。这在许多人看来,索罗斯做慈善是很矛盾的事情,因为就是他亲手搅乱了亚洲市场的经济,导致人们流离失所。
此外,索罗斯还是一个渴望被倾听的人,他也喜欢在媒体上坦诚的表达意见。作为一个在全世界备受瞩目的投资家,他眼里的世界恐怕和常人不一样。索罗斯退休后致力于慈善,又一直推崇自己的开放社会哲学,可见他更希望被人记住的是他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