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外之意,食草等于肌肉力量弱?这种观点显然是对生物的构成和生长发育不了解,吃草和吃肉只是食物来源的区别,但是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的肉体构成却没有区别。
食草动物也好,食肉动物也罢,都是以蛋白质、核酸、矿物质、水为主要的构成成分,生物体所需要的营养元素都是碳水化合物、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而这些物质成分也是所有生物所共有的物质成分,所以吃草也罢吃肉也好,只要是适应生物生理构造的,都能使生物获取充足的营养。
食草动物相对来说肠道比较长,因为植物多粗纤维,不利于吸收,进化中食草动物的肠道就变长了,肠道微生物十分发达,促进了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而食肉动物以食草动物以食物来源,它们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都来源于食草动物,所以食草动物整体上是更健壮的一方,它们为食肉动物提供了除水之外所有的营养元素。
这是自然界生物的基础,自然界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传播,食肉动物获取的总能量肯定是低于更接近自然界生产者的食草动物,这是毫无疑问的。不过食草动物的体型也和食肉动物的生存竞争有关,食肉动物直接以现成的肉食为能量来源,其实就是吃食草动物,而那些老弱病残或者先天不足的更容易被食肉动物捕食,生存竞争使得食草动物向着体型更大的方向演化,也使食草动物具备更强悍的肌肉、更强的力量,健壮的野牛就是狮子也不敢随意地捕食,更多的是靠狮群群体的攻击制服野牛。
生存竞争使得野牛等大型动物具备了强健肌肉的基因优势,而基因的功能需要靠各种营养实现,所以食草动物每天都需要吃很多的食物,熊猫原本杂食主食肉,可转变成杂食主食竹子后每天要是十几到三十公斤的竹子,牛等大型食草哺乳动物,一天也需要吃下几十斤的食物,食物保证了它们营养的充足,另一方面觅食活动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同时进行更多的体力劳动,也使肌肉得到锻炼。这样先天的基因+后天的营养+锻炼,使得那些食草动物也具备强悍的肌肉,这和食物来源无关。
最大的误区就在于错误地认识了营养的来源和生物体的组成。在人类中,有一些刻意雕琢肌肉的群体,也就是健美运动员,会较多地吃蛋白粉,加上充足的训练,有些人就认为是蛋白粉使得肌肉易于锻炼,其实不是的。健美用的蛋白粉也就是提取自动植物的优质蛋白,仅仅是给人体提供更充足全面的营养,更重要的是通过适当的重力训练,使肌肉得到充足的锻炼,发生生理性的肥大,肌肉的外观看起来就更加的强悍有力。
猪牛羊等食草动物肌肉的强悍,主要的原因是基因和营养和锻炼。基因决定下限,很多食草动物出生后很快就能站起来甚至奔跑,这是天然的肌肉骨骼的强力导致的,而后天的营养和锻炼才决定着肌肉的上限,在基因允许的范围内使肌肉更大地膨胀,具备更强的力量。
因为牛马羊能够从植物中获取充足的营养,转化为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所以牛马羊都是食草动物,但是可以长得那么健壮。
那是因为这些食草动物吃得多,而且消化能力强,如果换成是人,吃不了那么多,消化能力也没有那么强,所以人类仅吃素,是不不会强健的。
因为这些食草动物吃的都比较多,而且肠胃的消化能力非常强,够给它们的身体补充非常多的营养,就会导致这些动物长得非常健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