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努尔哈赤以13副铠甲起兵,到满清定鼎中原,皇室发挥着主导作用。满清皇室,也就是所谓的爱新觉罗家族,入关前,他们冲锋陷阵,建功立业;入关后,他们成了一群既得利益者,退化为社会寄生虫。
顺治十八年,皇室男丁有958人;到清朝灭亡后的1915年,这一数字上升为27884人。
1、在清朝皇室内部,按照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又分为觉罗和宗室
觉罗,指的是努尔哈赤的叔父、伯父们的后裔,以红色腰带加以区分,因此又被称作红带子,这些人是皇族里面的第二阶层。
宗室,努尔哈赤本人以及亲兄弟(舒尔哈齐、穆尔哈齐、巴雅喇)的后裔,以黄色腰带加以区分,因此又被称为黄带子,这些人是皇室的第一阶层。
后来康熙给自己的子孙后代起名字时用特定的字,也就是“钦定字辈”,只有康熙的直系后裔才能使用。由此,又在无形中延伸出近支宗室与远支宗室。
康熙的皇子一般使用“胤”字。胤禛登基,为“避圣讳”,皇子都改用“允”字。雍正八年,怡亲王允祥去世,念其劳苦功高,特别批示恢复“胤祥”之名。“允”字以下,依次为“弘、永、绵、奕、载”。
被革除宗室的人员及其后裔以红带子加以区别,称为革除宗室红带子,待遇上与觉罗一样,但是姓名附于玉牒宗室卷之后,不列入玉牒觉罗卷。
被革除觉罗的人员及其后裔以紫色腰带加以区别,称为革除觉罗紫带子,在待遇上比觉罗低一点,但是仍然高于普通旗人,这些人的姓名附于玉牒觉罗卷之后,仍然被认可为皇族成员。
2、宗室爵位等级
清朝宗室享有一套独立的爵位授予体系,觉罗也望尘莫及,有入八分和不入八分之别。
入八分指的是享有八项礼仪性待遇,即紫缰、双眼、太监、背壶、朱轮、紫垫、皮条、宝石,不入八分者不能拥有这八项礼仪性待遇。
入八分者爵位级别由高到低依次为: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入八分镇国公)、奉恩辅国公(入八分辅国公)。
在封爵时,入八分者还能拥有数量不等的牛录,即所谓的旗份,不入八分者只有爵位、没有旗份。
不入八分者爵位级别由高到低依次为: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和一至三等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以及奉恩将军,没有爵位者称“闲散宗室”。
镇国将军之上爵位都是所谓“超品”,镇国将军及其以下的四等分别等同武一品到武四品。即使地位最低,没有爵位的“闲散宗室”,到了乾隆时也被赏穿戴四品武职顶带袍服。
清朝宗室爵位等级看似很多,但相比明朝,实际拥有爵位的成员占爱新觉罗总成员数的比例并不高。这主要是因为清朝吸取明朝的经验,防止宗室爵位泛滥增加朝廷负担而实行的世爵降等制度。亲王的儿子袭爵时,自动变为郡王,再下一代就是贝勒,依次递减,到辅国将军这一爵位时便不再递降。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少数不降等的爵位继承,比如清朝开国时的八大功勋卓著的王爷,雍正的的得力干将怡亲王,晚晴时的恭亲王、庆亲王、醇亲王。这十二位世代相传的王爷也被称为“铁帽子王”。
清代的皇室等级是封建王朝中最多的,我们经常看电视剧的时候,都知道里面有什么阿哥、格格、和孝公主、固伦公主、贝子、贝勒的,看了这么多清宫戏,真的就分清了这些人物的身份了吗,知道 他们是哪个层级的人物了吗?
而我们平时看电视里,经常看到的格格,其实并不是皇帝之女的称谓,这些都是电视剧诱导。
1636年,皇太极仿照明朝的制度,为皇帝的女儿统称公主。其中皇后所生之妇称为“固伦公主”,妃子所生的女儿,以及皇后的养妇称为“和硕公主”,而格格一般用于王公贵胄的女儿。
阿哥,并不是爵位,而是没有受封的皇子的称号,而且并不仅限于宗室皇子,任何男子都可以称为阿哥,阿哥在满语里的意思其实就是哥哥。
清朝入关之前,皇太极就对宗室子弟的身份做了规定,凡是努儿哈赤父亲塔克世的直系后代,舒尔哈齐、穆尔哈齐、巴雅喇的后代都是宗室子弟,这些人属于皇族里的第一阶层,系金黄带子,皇帝系明黄带子。
清景祖觉昌安兄弟六人(也称“六祖”),除了塔克世后裔,即努儿哈赤人堂兄堂弟们,这些人属于皇族里的第二阶层,以红色腰带加以区分,称为觉罗,称为红带子。
《甄嬛传》里,弘时因触怒雍正,而被革除黄带子,那他又属于什么身份呢?
清朝前期规定:“凡人是被革除宗室身份的,他及时后代都不属于黄带子,降为红带子,待遇降到觉罗一等,但是姓名还属于玉牒宗室卷之后,并不会被列入玉牒觉罗卷。
觉罗被革除的,则使用紫带子,待遇又会低一等,但是仍然高于普通旗人,姓名依旧附于玉牒觉罗卷之后,仍然被认可为皇族成员。
宗室拥有许多特权,这些特权都是从出生开始就有的,即使是最低的,没有爵位的宗室人员,在乾隆年间都可以穿戴四品武职顶带袍服。
清朝宗室还享有封爵的权力,而且这些爵位也只有宗室子弟才能获得,觉罗都不能受封。
清代的皇室封爵分为十二等:从高到低分别是: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所谓入八分和不入八分指的是:八项礼仪性待遇:即朱轮、紫缰、背壶、紫垫、宝石、双眼、皮条、太监。
皇帝的儿子的爵位又为分四等:依次是亲王,郡王,贝勒和贝子。
清朝的爵位是世代相传的,但是有一点不同的是一级一级往下降的。
和硕亲王的是世子是郡王,郡王的世子是贝勒。而铁帽子王的爵位是世袭的,不会逐级递减。
清朝世袭罔替的王爷有礼、睿、豫、肃、郑、庄、怡、恭、醇、庆这十位亲王和顺承郡王、克勤郡王,称为十二铁帽子王。
而我们平时看电视中常见的公、候、伯、子、男爵位并不属于皇族,这些都是对非皇族人员,且立下不世功劳的大臣们的封号。
清代的皇族是怎样划分等级的?
中国的王朝制度延续了千年,往上追溯到夏商西周与两汉,往下延续到唐宋元明清。每个朝代都有很森严的等级制度,上下级间禁止僭越,否则会扣上僭越上级的无礼之罪名的。清朝是我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个皇帝,顺治是清军入关的第一个皇帝,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时代走向了鼎盛。那么清代的皇族是怎样划分等级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01,血缘关系是等级的首要因素在普通的百姓家中,血浓于水主要体现在亲情上面,而在皇室血缘关系主要体现在统治方面。很多统治者在位时都怕别人篡权,尤其是异姓,所以大权往往掌握在自己的家族中,一般由皇帝自己的亲信掌管,清朝也是这样。在清帝的眼中,自己家族的人比异姓的忠臣信任度更高,所以王室的人地位会更高于朝堂异姓大臣。清朝本姓为爱新觉罗,但是清朝的皇族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在爱新觉罗的基础又划分为宗室和觉罗,宗室要比觉罗宗室关系更近一些。宗室又被称为黄带子,主要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他的弟弟们及其后代,他们属于皇族中的第一阶层。觉罗主要是“六祖”及其后代,被称为红带子。另外爱新觉罗家族还有别的较远的亲属,这些并没有被纳入皇室,所以他们和普通老百姓的地位和待遇差不多。
02,复杂的爵位等级上面说到,爱新觉罗又分为宗室和觉罗,宗室为第一阶层,所以可以封爵,而觉罗就没有这种待遇。随着子嗣的绵延,爵位慢慢变为世袭,而且等级也随着子子孙孙逐代降低。其中宗室的爵位又可以分为十二个等级,其中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为高级爵位。在这十二个等级中,在每个等级中又可以分为三个。
03,清代皇族中女性的地位后宫佳丽三千,所以后宫女性地位也分等级。在妃嫔中,等级最高的当属皇后,这可是正宫之位,所以待遇水平是最高的。第二位是皇贵妃,属于正一品,待遇仅次于皇后,皇后和皇贵妃都只有一位。第三位的是贵妃,贵妃可以同时有两名,属于正二品。然后就是妃、嫔,分别为三品和四品。最后的是贵人、常在、答应,数量是没有限制的。
说完后宫再来看看皇室的长公主与公主们。长公主属于皇帝的姐妹,也就是指上一任皇帝的女儿。公主就是现任皇帝的女儿。她们的等级划分方式是一样的,由正一品到八品。
以上仅是笔者的个人观点,欢迎您评论留言。
在清代的皇室的等级划分是根据血缘亲疏进行划分。三代以内的血缘关系划分为宗室,三代以外的称为觉。
清朝皇室爵位分为十二个等级,各等级名字如下
1、第一级:和硕亲王
2、第二级:多罗郡王
3、第三级:多罗贝勒
4、第四级:固山贝子
5、第五级:镇国公
6、第六级:辅国公
7、第七级:不入八分镇国公
8、第八级:不入八分辅国公
9、第九级:镇国将军
10、第十级:辅国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