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神经元突起分树突和轴突。
树突:树突有多个,比较短,呈树枝状分支,因而得名。其内部结构与核周体相似有嗜染质和神经原纤维。树突表面常有许多棘状或小芽状突起,称树突棘。树突棘是形成突触的主要部位。树突的细胞膜上有许多受体,具有接受刺激的功能。神经冲动沿树突传入胞体。每个神经元只有一根轴突。轴突细长,直径均匀,可有呈直角分出的侧枝,末端分支较多称轴突终末。
轴突:胞体发出轴突的部位呈圆锥形隆起称轴丘,轴丘和轴突的结构相似,无嗜染质,有神经原纤维。神经冲动经轴突传至其他神经元或效应器。
2.神经元的分类
(1)根据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分为:
多极神经元: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
双极神经元:有一个轴突和一个树突。
假单极神经元:从胞体发出的两个突起在起始部紧贴在一起并互相缠绕,离胞体不远处再分为两支,一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称中枢突;另一支分布到其他器官组织,称周围突。 (2)根据神经元在反射弧中的功能分为:
感觉神经元又称传入神经元,多为假单极神经元,胞体位于脑、脊神经节内,其周围突分布到各器官和组织中,末端分支形成感觉神经末梢,可接受内、外环境的刺激,并经中枢突将神经冲动传向中枢。
运动神经元又称传出神经元,多为多极神经元,胞体位于脑、脊髓和植物神经节内,其长轴突进入各器官或组织中,末端分支形成运动神经末梢,将神经冲动传给肌细胞或腺细胞以产生效应。
联络神经元大部分为多极神经元,又称中间神经元,此类神经元数量最多,多位于脑和脊髓,在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