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标题的结论其实是错的。仅对于碱金属、碱土金属、稀土金属成立,对于所有金属而言是不成立的。比如活泼金属Al、Zn,水化物两性;不活泼金属Ag、Hg,水化物碱性。
既然你问,可以给一个过得去的解释。氢氧化物的呈碱性的本质,在于在水的作用下,金属离子与OH-之间的离子键断裂,OH-游离出来进入溶液,从而呈现碱性。金属性越强,说明金属越容易失去电子,相应金属离子越稳定,金属离子与OH-之间的作用力越弱,这样离子键越容易断裂,从而碱性越强。
这个解释希望有助于你理解,但推导其实是有问题的,所以严格而言结论是不对的。
你说的“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也是不正确的,例如CH4就比HI、H2S之类的稳定,至少CH4加热不易分解,后两者都不耐热。这个结论仅对于同族元素而言正确,例如从HF到HI,稳定性降低,相应非金属性越弱。
至于“非金属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基本上是正确的,但仍有少许反例,如H2GeO3强于H2SiO3、H2SeO4也稍强于H2SO4,另外H2SO4也强于高碘酸H5IO6。
我建议你中学里不用理解这么多,超出需要掌握的知识水平并非都是有益的。到大学你会发现,中学里很多“规律”,其实都是有限制条件的。
非金属性越强越易得电子,与氢形成的化学键也越牢固,所以稳定。碱金属金属性越强,OH-电离程度越大,酸同理,碱强度取决于OH-,酸强度取决于H离子
一个周期电子层相同,但是原子核质量不一样,导致最外层电子得失能力不一样,我就点到这里吧,楼主若是还有兴趣,还可以从键价原理去理解。
哈哈,爱学习的好孩子~
冒昧的问一下楼主读几年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