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肋为何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请给出历史依据回答。

2024-11-01 20:32:50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出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作者是西晋的陈寿。

典故如下:

曹操平汉中时,连吃败仗。欲进兵,怕马超拒守。欲收兵,又恐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适逢庖官进鸡汤,操见碗中鸡肋,沉思不语。这时有人入账,禀请夜间口令,操随口答“鸡肋!”杨修见令传鸡肋,便让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

将士们问何以得知魏王要回师,杨修说:“从今夜口令,便知魏王退兵之心已决。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魏王班师就在这几日,故早准备行装,以免临行慌乱。”

曹操早恨杨修才高于已,今见修又猜透了自己的心事,便磊怒以扰乱军心定罪,杀了杨修。杨修死时年仅45岁。

扩展资料:

现代解释

鸡肋:鸡的肋骨,一般为7对,个别为8对。肋骨间破 内有肋间肌,并有血管和神经沿肋骨后沿下行。

鸡肋: 肉少骨多,吃的过程比较麻烦,所以如今现代对这句话又有了新一层的解释。

食之无肉,弃之可惜。(就是吃没什么肉,但不吃也可惜。)

“鸡肋”一词被广泛应用在工作、生活、感情等方面,描述的是现代人的一种亚健康的生活状态。

方法可行,但实施起起来困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鸡肋

回答2:

鸡肋应该是食之无肉,弃之有味。
首先要了解鸡肋,鸡肋都是骨头,肉非常少,但是这些骨头的味道还是不错,丢掉又觉得可惜。
而曹操当时在攻打刘备的汉中,没有什么进展,汉中是重要的兵家要地,曹操攻打没有什么利益,而放弃又觉得可惜,所以才会说鸡肋

回答3:

《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52~
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斩音。夏侯渊与刘备战于阳平,为备所杀。三月,王自长安出斜谷,军遮要以临汉中,遂至阳平。备因险拒守。南朝宋·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时王欲还,出令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主簿杨修便自严装,人惊问修:「何以知之?」修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后汉书》卷五十四〈杨震列传·(玄孙)杨修〉~789~
修字德祖,好学,有俊才,为丞相曹操主簿,用事曹氏。及操自平汉中,欲因讨刘备而不得进,欲守之又难为功,护军不知进止何依。操于是出教,唯曰「鸡肋」而已。外曹莫能晓,修独曰:「夫鸡肋,食之则无所得,弃之则如可惜,公归计决矣。」乃令外白稍严,操于此回师。

回答4:

典故不是这么说的,原句“鸡肋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 这样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可惜了。

回答5:

豆包再小也是干粮,很简单有人觉得没有味道就可以扔了,有人觉得至少那是鸡肉…个人看法不同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