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作用?

2024-12-05 03:50:59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第一章 蓬勃发展的加工贸易

  第三节 加工贸易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随着我国对外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脚步加快。在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我国承接了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转移出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或某些中等技术产业,发展了“两头在外”的轻纺和机电等产业的加工贸易,扩大了出口,增强了我国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加快了国内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进程,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现在,加工贸易涉及到我国绝大部分产业,在促进区域经济繁荣、推动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一、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已占据半壁江山

  (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1978年,我国对外贸易额只有206.01亿美元,1988年达到1,027.84亿美元,1998年达到3,239.49亿美元,1999年达到3,606.49亿美元,2000年1-6月底,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166亿美元,已占国民经济总量的20%左右。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亦不断优化,初级产品的比重从1979年的53.6%、下降到1999年的13%,而同期内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则从46.4%上升至87%。

  同时,吸收外资也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到2000年6月底,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在中国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51,914家,合同外资金额超过6,382.31亿美元,实际投入外资金额3,250.18亿美元。2000年1-6月底,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0,101家,合同外资金额超过241.70亿美元,实际投入外资金额171.67亿美元,高度重视对外经济贸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表1-1:

  1980-1999年中国外贸进出口统计

  金额单位:亿美元

  年份 进出口总额 出口额 进口额
  1980 381.4 181.2 200.2
  1981 440.2 220.1 220.1
  1982 416.2 223.2 192.8
  1983 436.1 222.2 213.9
  1984 535.5 261.4 274.1
  1985 696 273.5 422.5
  1986 738.4 309.4 429
  1987 826.5 394.4 432.1
  1988 1028 475.2 552.8
  1989 1116.8 525.4 591.4
  1990 1154.4 620.9 533.5
  1991 1356.3 718.4 637.9
  1992 1655.3 849.4 805.9
  1993 1957.1 917.6 1039.5
  1994 2367.3 1210.4 1156.9
  1995 2808.5 1487.7 1320.8
  1996 2899 1510.7 1388.3
  1997 3251.6 1827.9 1423.7
  1998 3239.3 1837.6 1401.7
  1999 3606.5 1949.3 1658.2

  资料来源:《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

  图1-1 :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示意图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

  图1-2:

  资料来源:《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

  (二)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看,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增强。从新中国建立到70年代后半期这一较长的历史时期,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封闭或半封闭发展模式,对外贸易做为游离于国民经济其它部门之外的国家特殊垄断行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仅限于“互通有无,调剂余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逐步走向市场化和国际化舞台。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 两个市场”,已成为保持我国经济持续产长,实现赶超型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条件。特别是在当代世界经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度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已大大超出“互通有无”的局限,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益的重要要素。

  90年代后半期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因面临国内有效供给和需求严重失衡,许多产品大量库存积压,同时又由于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劳动力相对过剩。在这种情况下,大力发展对外贸易,首先是出口贸易,成为各级政府、工业部门和生产企业的优先选择。外经贸体制改革释放出巨大动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跳跃发展,使其增长速度超前于近20年来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

  表1-2:

  我国历年GDP与对外贸易出口额比较

  GDP(亿元) 外贸出口(亿美元)
  1980 4517.8 181.2
  1981 4862.4 220.1
  1982 5294.7 223.2
  1983 5934.5 222.2
  1984 7171 261.4
  1985 8964.4 273.5
  1986 10202.2 309.4
  1987 11962.5 394.4
  1988 14928.3 475.2
  1989 16909.2 525.4
  1990 18547.9 620.9
  1991 21617.8 718.4
  1992 26638.1 849.4
  1993 34634.4 917.6
  1994 46759.4 1210.4
  1995 58478.1 1487.7
  1996 67884.6 1510.7
  1997 74462.6 1827.9
  1998 79395.7 1837.6
  1999 82054 1949.3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对外贸易统计年鉴》

  (三)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

  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对外开放政策后,加工贸易在我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到1996年,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在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首次过半。1999年,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51.1%。

  据统计,1986年,加工贸易出口和进口占我国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的比重仅为18.2%与15.6%,而1996年则已占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并一直保持较高比例。自1996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在我国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超过50%后,1997年占52.2%,1998年占53.4%,1999年占51.1%。1999年,我国加工贸易出口和进口分别达到1,108.7亿美元和735.9亿美元,是1986年年56.2亿美元和67.0亿美元的20倍和11倍。

  表1-3:

  加工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额比照表

  年份 对外贸易
  进出口总额 加工贸易
  进出口额 比重 来料加工 进料加工
  1980 381.4 16.66 4.4 13.3 3.36
  1981 440.2 24.84 5.6 19.48 5.36
  1982 416.2 35.22 8.3 23.69 11.53
  1983 436.1 42.15 9.5 29.16 12.99
  1984 535.5 58.41 10.8 43.82 14.59
  1985 696 75.42 10.7 52.81 22.61
  1986 738.4 123.22 16.6 79.86 43.36
  1987 826.5 191.85 23.2 116.71 75.14
  1988 1028 288.51 28 161.58 126.93
  1989 1116.8 361.61 32.3 169.12 192.49
  1990 1154.4 441.91 38.2 191.78 250.13
  1991 1356.3 574.87 42.2 238.59 336.28
  1992 1655.3 711.56 42.9 279.43 432.13
  1993 1957.1 806.17 41.2 289.29 516.88
  1994 2367.3 1045.46 44.2 332.74 712.72
  1995 2808.5 1320.8 47 368.95 951.85
  1996 2899 1465 50.6 420 1045
  1997 3251.6 1698.1 52.2 502 1195
  1998 3239.3 1730.4 53.4 506 1224.4
  1999 3606.5 1844.6 51.1 593.3 1251.3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对外贸易统计年鉴》

  图1-3: 我国加工贸易额所占对外贸易额的比率演变曲线

  单位:%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中国海关统计

  表1-4:

  加工贸易进出口差额与增值率

  单位:亿美元

  对外贸易
  出口总额 加工贸易
  出口额 对外贸易
  进口总额 加工贸易
  进口额 进出口
  差额 增值率
  1980 181.2 6.56 200.2 10.1 -3.54 -
  1985 273.5 34.15 422.5 41.27 -7.12 -
  1990 620.9 254.2 533.5 187.57 66.63 10.96
  1995 1487.8 737 1320.8 583.7 153.3 13.42
  1996 1510.5 843.4 1388.3 622.7 220.7 35.4
  1997 1827 996 1423.7 702.1 293.9 41.9
  1998 1839.3 1044.7 1402.4 685.7 359 52.4
  1999 1949.3 1108.7 1657.1 735.9 372.8 50.7

  注1:进出口差额=出口—进口;

  2:增值率=(出口/进口)—1。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海关统计

  图1-5:

  加工贸易进出口比较示意图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海关统计

  1986年-1997年间,我国外贸出口增加了1,517.6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出口增加额为939.8亿美元,对我国外贸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61.9%。1997年,我国进入世界第十大贸易体,加工贸易功不可没。

  1998年以来,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外贸出口增长速度大幅回落,加工贸易出口也受到一定影响。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分析,一般贸易出口比加工贸易出口下降幅度要大。 2000年1-6月底,我国一般贸易出口491亿美元,出口净增168亿美元;加工贸易出口625亿美元,出口净增140亿美元。同期,我国加工贸易进口431亿美元,一般贸易进口444亿美元。

  二、有效利用国际市场需求,带动国内经济配套发展

  (一)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

  近年来,加工贸易在开拓国际市场、利用海外需求带动国内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1997年加工贸易净出口为293.9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72.98亿美元,占1997年我国净出口增量 281亿美元的约 1/4.拉动 GDP增长约 0.84个百分点。2000年1-6月,加工贸易净出口194亿美元,占同期GDP增加值的4.1%,占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的66%。今后,加工贸易的稳定发展仍将会对即期的经济增长继续发挥与目前水平相近的拉动作用。

  随着外商投资企业的增加和国内经济的发展,加工贸易的国内增值环节不断拓展,仅用静态加工贸易增值系数(当期出口/当期进口-1)做为参考,增值系数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由1988-1990年间的16.1%提高到1997年的41.9%,2000年1-6月份则达45%,表明加工贸易带动国内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大大提高。

  (二)推动了国内配套产业的发展

  加工贸易带动了国内经济的配套发展。由于加工技术和国内原材料的限制,加工贸易最初涉及的国内加工装配业务,技术比较简单。外商投资企业通过追加投资开办产品配套厂或车间,实现产品配件和工艺的配套成龙,提高了产品本地化的程度和自产比例。以家电、办公设备加工贸易项目为例,其所用零部件有70-80%属于境内加工贸易配套产品。理光公司复印机本地化程度较高,国内为其配套的工厂达80家,配套厂配件产品占其复印机的68%。

  另外,外商投资企业进料加工出口中,附加值高的产品比例大幅度提高,使其对国内配套需求的带动作用也明显增强。外商投资企业进料加工出口一直大于进口,且出口与进口的差值逐年大幅度增加。进料加工进出口差额的逐年增加直接反映了进料加工出口带动的内需量(包括国内配套的原材料、零部件及除生产所需原材料、零中件外的其它生产消费)的迅速扩大。1990年外商投资企业进料加工进出口差额总计为6.27亿美元,到1995年为47.68亿美元,1997年跃升为147.68亿美元,1998年187.46亿美元,1999年达188.78亿美元,1999年是1990年的30倍。据初步测算,减去材料加工企业的利润(约为其内需量的5%)和企业除原材料、零部件以外的其它生产消费(指工资、水电气、约为其内需量的10%),则外商投资企业进料加工实际使用的国内配套原材料、零部件价值:1990年约为5.3亿美元,1995年约为40亿美元,1997年125.5亿美元,1999年为160.46亿美元,1999年是1990年的30倍。

  表1-5:

  外商投资企业进料加工贸易统计

  单位:亿美元,%

  年份 进出口
  总值 进料
  出口 进料
  进口 进出口
  差额 内需率 国内
  配套值
  1990 121.09 63.68 57.41 6.27 10.92 5.3
  1991 190.22 98.79 91.43 7.36 8.05 6.26
  1992 277.25 144.46 132.79 11.67 8.79 9.92
  1995 735.86 391.77 344.09 47.68 13.86 40.53
  1996 863.52 485.95 377.57 108.38 28.7 92.12
  1997 1005.61 576.63 428.98 147.65 34.42 125.5
  1998 1051.3 619.6 432.1 187.5 43.4 159.4
  1999 1094.44 641.61 452.83 188.78 41.7 160.5

  注1:内需率=(进料出口值—进料进口值)/进料进口值

  2:国内配套值=(进料出口值—进料进口值)—利润—非原材料成本

  利润=(进料出口值—进料进口值)*5%

  非原材料成本=(进料出口值—进料进口值)*10%

  资料来源:历年海关统计。

  图1-6: 外商投资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国内配套产值曲线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历年海关统计

  三、促进了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的进步

  由于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突破,知识经济的发展,国际产业升级与转移步伐加快,发达国家正在将大量成熟的中间性技术乃至某些高新技术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政府审时度势,通过完善加工贸易政策,紧紧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性机遇,大大加快了我国总体产业升级以至工业现代化的进程。 我国发展加工贸易最初是以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开始的,这适应了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就业压力大的状况。目前,劳动密集型产品仍然是加工贸易出口的主要构成部分,但与十几年前相比,产品的规格和品质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加工贸易出口中,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重大大提高,这反映了利用外资和加工贸易对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特别是随着我国制造业、加工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加工贸易出口产品已从以纺织、轻工制成品为主转变为以机电产品出口为主。1993年,加工贸易机电产品出口额为162亿美元,占当年全国加工贸易出口额的36.6%;1999年,加工贸易机电产品出口额为528.5亿美元,是1993年的3.6倍;2000年1-6月,我国加工贸易机电产品出口达351.6亿美元,相当于1993年全年的2.2倍,占同期加工贸易出口值625亿美元的56.3%。

  通过开展加工贸易,提高了我国工业制造技术和管理水平,振兴了民族工业。如今,在全球3700架正在飞行的波音飞机上都有中国制造的零部件,表明我国航空工业已经具备能力成为一流的供应商。

  四、加工贸易是利用外资的重要内容

  当前,国际经济贸易领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贸易和投资是连成一体、不可分割的。应当看到,在我国加工贸易已不仅仅是一种贸易行为,更重要的是它与利用外资相联系,是我国参与国际化生产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制定加工贸易政策的初衷是为了扩大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事实证明这一政策是正确的,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分析,从事加工贸易的外商投资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加工贸易的主力军。1999年,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出口和进口分别为745.39亿美元和526.73亿美元,占加工贸易出口和进口总额的67.2%和71.6%。1999年,从事加工贸易的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总值已占全国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值的72.9%,比1998年增长8.32%。另外,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我国国有企业或个体企业等内资企业的来料加工主要是由外资经营管理的。因此从总体上看,外资经营的加工贸易分别约占全国加工贸易出口和进口的90% 左右。

  表1-6:

  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统计

  单位:亿美元,%

  年份 进出口总值 出口总值 进口总值 进出口差额 增值率
  金额 比重 金额 比重 金额 比重 金额 比重
  1990 127.02 28.75 66.81 26.28 60.21 32.1 6.6 9.9 10.96
  1991 202.35 35.2 105 32.35 97.35 38.9 7.65 10.3 7.86
  1992 294.88 41.44 153.4 38.72 141.48 44.9 11.92 14.8 8.43
  1995 791.18 59.91 420.47 57.05 370.71 63.5 49.76 32.5 13.42
  1996 945.74 64.51 638.07 62.94 414.93 66.6 115.88 52.5 27.93
  1997 1114.89 65.66 315.9 64.06 476.82 67.9 161.25 54.9 33.82
  1998 1174.38 67.87 691.81 66.22 482.57 70.4 209.24 58.3 43.36
  1999 1272.12 68.95 745.39 67.23 526.73 71.5 218.66 58.7 41.52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海关统计

  注1:比重系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占全国加工贸易的比重

  2:增值率=(加工贸易出口总值—加工贸易进口总值)/加工贸易进口总值

  图1-7:

  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占全国加工贸易比率演变曲线

  单位:%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海关统计

  历史数据的分析证实,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规模与外商直接投资额呈同步增长的线性关系。加工贸易的发展既是我国吸收外资取得重大成就的体现,也是促进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和内容。

  五、增加就业,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我国的加工贸易项目多数是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外商在我国开展加工贸易也正是看中了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成本比较便宜。通过开展加工贸易,不仅使当地的大量劳动力得到安排,而且还从内地接收了许多劳动力,为稳定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目前,全国约有14万家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从业人员达3,000多万人。

  开展加工贸易20年来,加工贸易企业为我国培养了成千上万的外向型人才和技术管理人员。通过加工贸易,提高了从业人员的素质,丰富了企业管理经验。尤其是通过开展加工贸易业务,把原来的很多青年农民,培养成了具备生产经营能力的工人,他们回乡后,利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又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六、维护国际收支平衡,稳定香港经济

  加工贸易净出口是近年我国进出口顺差的重要来源,1996年进出口顺差全部来自加工贸易,1997年加工贸易净出口294亿美元,占进出口顺差总额的72.9%;1998年加工贸易净出口达359亿美元,占进出口顺差总额的82.2%;1999年加工贸易净出口372.8亿美元,是进出口顺差总额291.2亿美元的128%。

  在未来新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尤其是在加入WTO后,我国国际收支平衡可能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势,就业矛盾也更加突出,客观上需要通过加工贸易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另外,由于目前对港加工贸易出口占我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24.8%,内地与香港经贸合作以加工贸易为主导,加工贸易的稳定发展也关系到香港的稳定与繁荣。

  综观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可以预见,以国际分工和跨国公司国际化生产为背景的加工贸易在我国仍将继续发展。

  参考http://www.cbg.org.cn/cbg/cbgyj/jgmy/jgmy-di0103.html

回答2:

对外贸易就是从“三来一补”发展起来的啊,是基础,现在的比重还是很大。你看中国有多少出口加工区就知道了。

回答3:

加工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
近年来,加工贸易在开拓国际市场、利用海外需求带动国内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1997年我国加工贸易拉动GDP增长约0.84个百分点,2000年1月至6月,加工贸易净出口194亿美元,占同期GDP增加值的4.1%。今后,加工贸易的稳定发展仍将会对即期的经济增长继续发挥与目前水平相近的拉动作用。
随着外商投资企业的增加和国内经济的发展,加工贸易的国内增值环节不断拓展,仅用静态加工贸易增值系数作参考,增值系数就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由1988至1990年间的16.1%提高到1997年的41.9%,2000年1至6月份则达45%,这表明加工贸易带动国内经济发展的作用大大提高了。
2、推动了国内配套产业的发展
加工贸易带动了国民经济的配套发展。由于加工技术和国内原材料的限制,加工贸易最初涉及的国内加工装配业务,技术比较简单。外商投资企业通过追加投资开办产品配套厂或车间,实现产品配件和工艺的配套成龙。提高了产品本地化的程度和自产比例。以家电、办公设备加工贸易为例,其所用零部件有70%至80%属于境内加工贸易配套产品。
另外,外商投资企业进料出口中,附加值高的产品比例大幅度提高,使其对国内配套需求的带动作用也明显增强。外商投资企业进料加工出口一直大于进口,且出口与进口的差值逐年大幅度增加。进料加工进出口差额的增加直接反映了加工出口带动的内需量(包括国内配套的原材料、零部件及除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以外的其它生产消费)的迅速扩大。1990年外商投资企业进料加工进口差额总计为6.27亿美元,到1995年为47.68亿美元,1999年的达188.78亿美元,是1990年的30倍。据初步计算,减去材料加工企业的利润和企业除原材料、零部件以外的其它生产消费,则外商投资企业进料加工实际使用的国内配套原材料、零部件价值:1990年约为5.3亿美元,1995年约为40亿美元,1999年为160.46亿美元,是1990年的30倍。
3、促进了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进步
由于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兴起,国际产业升级与转移步伐加快,发达国家正在将大量成熟的中间性技术乃至某些高新技术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政府审时度势,通过完善加工贸易政策,紧紧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性大机遇,大大加快了我国总体产业升级以及工业现代化的进程。
我国发展加工贸易最初是从以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开始的,这适应了我国劳动力丰富的、就业压力大的状况。目前,劳动密集型产品仍然是加工贸易出口的主要部分,但与十几年前相比,产品的规格和品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加工贸易出口中,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重大大提高,这反映利用外资和加工贸易对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特别是随着我国制造业、加工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加工贸易出口产品已从纺织、轻工制成品为主转变为以机电出口为主。
4、加工贸易是利用外资的重要内容
当前,国际经济贸易领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贸易和投资是连成一体、不可分割的。应当看到,我国加工贸易已不仅仅是一种贸易行为,更重要的是它与利用外资相联系,是我国参与国际化生产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制定加工贸易政策的初衷是为了扩大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事实证明这一政策是正确的,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分析,从事加工贸易的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我国加工贸易的主力军。1999年,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出口和进口分别为45.39亿美元和526.73亿美元,占加工贸易出口和进口总额的67.2%和71.6%。1999年从事加工贸易的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总值已占全国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值得72.9%,比1998年增长8.32%。从总体上看,外资经营的加工贸易分别约占全国加工贸易出口和进口的90%,加工贸易的发展既是我国吸收外资取得重大成就的体现,也是促进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内容。
5、增加就业,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我国的加工贸易项目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外商在我国开展加工贸易也正是看中了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成本低廉的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通过开展加工贸易,不仅使当地的大量劳动力得到安排,而且还从内地接收了许多劳动力,为增加就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开展加工贸易20多年,加工贸易企业为我国培养了成千上万的外向型管理人才和技术管理人员。通过加工贸易,提高了从业人员的素质,丰富了企业管理经验,尤其是通过开展加工贸易业务,把原来的许多青年农民培养成了具备生产经营能力的工人,他们回乡后,利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又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