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 也经常有人叫“钞票” 有人知道为什么吗?

2024-11-17 12:21:06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在中华历史中,银两和铜钱一直是主要的货币单位。后来,人们发现在进行大宗商业活动时,要携带这些货币非常不方便,于是便出现了由当铺、票号和商店等发放的取银凭证(银票)和由官府发放的取钱凭证(宝钞)。不过,由于历史限制,无论是银票,还是宝钞,都没有广泛流通。

银票与宝钞的大范围流通发生在清朝晚期。咸丰3年(公元1858年),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开始大量发行银票和宝钞,以应付浩繁的军费开支。

在当时市场流通中,由于用小额货币需使用宝钞,用银两就使用银票。老百姓出行购物需带两种纸币。为了便于称呼,就把两种纸币合称为“钞票”了。

回答2:

咸丰三年(公元1858年),因镇压太平天国,军费开支浩繁,先后发行两种纸币。一是以钱制为单位的“大清宝钞”,有五百文、一千文、一千五百文等面额,并规定二千文值银壹两;二是以银两为单位的“户部官票”,亦称银票。

在当时市场流通中,由于用小额货币需使用大清宝
钞,用银两就使用户部官票。老百姓出行购物须带两种纸币。为了便于称呼,就把两种纸币简称为“钞票”。

回答3:

过去的老人民币上面写的就是钞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