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都忙于管理而无暇深思管理的意义吗? 领导者真的比管理者重要吗? 为什么管理让人如此抓狂?互联网会改善还是加剧这一状况? 管理风格的问题被夸大了吗? 当管理者的工作性质与工作内容脱节时,他们如何使之联系起来? 判断力都去哪儿了? 管理者如何保持自信而不自负?或者说,如何长盛不衰? 管理工作只是管理者的事吗? 高效管理更依赖艺术,尤其仰仗技艺。艺术是在“直觉”的基础上产生“洞察力”和“想象力”.技艺则强调从经验中学习,管理者要在实践中摸索和解决问题。 当艺术、技艺和科学这三个维度结合在一起时才会出现有效的管理。艺术激发灵感,促进融合;技艺以实际经验为基础,实现融会贯通;科学则对知识进行系统分析,做到有条不紊。 管理能力 A.个人能力 1.内部自我管理(反应、战略性思考) 2.外部自我管理(时间、信息、压力、职业) 3.时间安排(分块、理出优先顺、制定议程、“玩杂耍”、选择时机) B.人际交往能力一 1.领导个人(甄选、教授/指导/辅导、激励、应对专家) 2.领导团队(建设团队、解决冲突/调解、推动流程、主持会议) 3.领导组织/单位(文化建设) 4.行政(组织、资源配置、委托、授权、系统化、日标设定,绩效评估) 5.联系组织/单位(建立关系网络、代表、合作、推广/游说、保护/缓冲) C.信息能力 1..口头沟通(聆听、访问、演讲/演示/简报、撰写、信息收集、信息传播) 2.非口头沟通[看(视觉认识能力)、感觉(感官能力) 3.分析(数据处理、建造模型、衡量、评估) 一、管理先行 我们的领导者领导过度,而管理者却管理不足。 领导层不能一味把活儿统统交给管理层;我们一个将管理者视为领导者,把领导能力理解成管理层的高效管理,而不是把管理者和领导者截然分开。 管理不是一门科学也不是一门专业。 管理是一种实践,是经验的积累,必须因时因地制宜。 高效管理更依赖艺术,尤其仰仗技能。艺术是在“直觉”的基础上产生“洞察力”和“想象力”。技艺则强调从经验中学习,管理者要在实践中摸索和解决问题。 艺术激发灵感,促进融合;技艺以世界经验为基础,实现融会贯通;科学则对知识进行系统分析,做到有条不絮.(这里的科学是通俗的用法,并非指应用科学。因为应用科学包含大量的艺术和科学。) 把大量的技艺、恰到好处的艺术和一定的科学运用结合起来,你就会获得一份终究属于实践性质的工作。 管理者必寻知人善任,让他人发挥出最好的一面,这样他们才能更有头脑,更善决策,也更加尽职。 我们只注意到正在变化的事物。但大多数事物都是一成不变的。 二、动态管理 如果想在管理实践方面大有作为,我们必须使隐藏的现实与公开的形象保持一致。 在管理工作中当务之急永远存在:管理者绝不可能随意丢开管理工作,他们永远享受不到“事情总算都做完了”的快乐,哪怕只是暂时做完。 各种重要的活动中间似乎都穿插着无数琐碎小事,而且毫无规律可循;因此,管理者必须随时准备迅速地调整情绪。 三、管理模型 管理不是这些角色中的任意一个,而是所有角色。管理是控制、行动、处理、思考、领导、决策以及更多。管理不是这些角色的简单相加,而是他们融合而成的。 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信息处理,尤其要通过大量的倾听、观察、感觉和交谈来传播信息。 管理必须保持动态的平衡。 信息、人员、行动三个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