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管理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全社会信用文化的复苏。中国文化中并不缺乏诚信传统,孔子曾说“民无信不立”,曾子在三省吾身之时就反思“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可见“信”是中国人公认的美德之一。失信在于目前的社会规范不成熟,制度安排不合理,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是对失信行为惩罚不严肃;另一方面,守信的收益不明显。比如有的国有企业欠贷款不还,银行没有办法处罚,最后划为呆账、坏账一笔注销,这种企业从中获利,别的企业就会上行下效。因为企业或个人都是“经济人”,在做出某种行为时,进行成本和收益的比较,对失信者不重罚,使失信者付出的成本小于失信的收益,即失信有利可图,企业或者个人当然会有一种失信倾向,这是制度对人们行为有不良诱导作用。因此首先应建立一个富有效率的社会信用体系,主要包括内容:信用数据的开放和信用管理行业的发展:信用管理系列的立法和执法,即使用信用的规范和失信惩罚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政府对信用交易和信用管理行业的监督和管理,以及信用管理民间机构的建立;信用管理教育和研究的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