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武术的定义:
武术是以技击支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武术又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产与生活实践中慢慢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武术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为套路运动和格斗运动两大类。
二、武术运动的特点:
武术在锻炼方法上有着独特的传统特点,一般有以下六点:
1.刚柔想兼:中国武术主于亦刚亦柔,认为“纯柔纯弱,其势纯削,纯刚纯强,其势必亡”,只有“
不柔不刚,合道之常”,到刚柔的“中和”,况且“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有刚有柔才能产生出功能来。所以
名家拳派无不主张“刚发手内,柔制手外”,“外若优柔,中实刚劲”,“刚中带柔,柔中带刚”,“刚柔
相济定心神”,等刚柔相兼之说的锻炼方法。
2.内外合一,形神兼备:所谓内,指的是内在的心志活动,所谓外,指的是手眼身步等外在的形体活动。
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谓之“外三合”,是对动作势式上下相随的要求,手到、眼到、身到、步到,一动无有
不动,一静无有不静,是对动作势式协调完整的要求。外在的形体活动还必须与内在的心志活动紧密结合,
必须内心无妄,尔后才能使之身正。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谓之“内三合”,练习时,只有做到
内外合一,才能对武术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使演练达到更高的水平。
3.动气调息:中国武术非常重视运气和调息的锻炼,例如,太级拳讲究“气沉丹田”、“认心舒气”;
少林拳也强调“气自丹田吐”,运动时“舒臂运气,遍体活泼”。中国武术各拳种流派都是讲究动气调息的。
4.注重内劲:演练武术动作要求有“内劲”,即在人的肢体构成各种武术动作的,使用权躯干、肢体的
肌肉处于一种自然的紧张状态,也就是动作外形所要匀称、自然,同时肌肉又要始终保持一定的张力而不松懈
,从而使动作显示出一种充实的内在劲力。
5.气势连贯:套路讲究在一个动作势式必须始终连绵相属、气脉不武术是以技击支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武术又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产与生活实践中慢慢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武术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为套路运动和格斗运动两大类。断,最忌一个“断”字。所谓“连”,
并不是要求把整个拳路的动作势式中间没有间歇,而是强调一招一势之间要做到“形断意连”、“势断气连”,
善于运用内在的心态流动,通过眼神把前后动作连接起来,使之势势相连,贯串一气。
6.击法严格:击法,是指武术的踢、打、摔、拿四种技击法则。凡是由攻防动作组成的拳术套路,都离不
开这四种法则的范畴。这四种击法各有各的具体内容方法。例如,踢的法则,其具体内容就有蹬,踹、弹、缠、扫、挂、摆等。总之,对踢、打、摔、拿四种法则是不能混淆的。
三、武术运动的作用:
1.具有增强体质的作用:武术的套路运动,其动作包含着屈伸
回环、增衡、跳跃、翻腾、跌扑等等,人体各个部位几乎都参加运动,对各个肌肉群的相应运动中枢之间的协调关系要求很高,因此,系统地进行武术锻炼,增强体质,对身心都有益。
2.具有自卫防身的作用:武术的套路运动和格斗运动,都是以技击动作为其中心内容的, 这不仅可以使人们通过武术锻炼达到增强体质的作用,而且能够学到攻防格斗的技术,用以自卫防身
3.具有修身养性的作用:武术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一向重礼仪,讲究道德,“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 “缺德者不可与之学,丧理者不可教之”都是宝贵的格言。把武德列为习武与教武的先决条件, 这 是中国武术的传统。习武者应当把掌握攻防技术与做人的道德规范结合起来,以利于人类和社会。 通过武术锻炼可以更好地陶治人的情操,具有修身养性的作用。
4.具有娱乐、观赏作用:武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不论是以形神功力技巧的套路演练, 还是以两人斗智、斗勇的激烈对抗,都难给人以美的享受,演练武术可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并可进而成为人们切磋技艺、交流思想、增进友谊的好形式。
我对武术最初的了解以及印象
礼仪 廉耻 忍耐 克己 百折不屈
尚武.竞技.健身.防身.养生.休闲.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