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巴怀峰

2025-02-26 01:06:3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关键词:体育教学 培养 团队精神 一、从现实生活背景下看学生“团队精神”的欠缺 现在的中学生多是独生子女,来到学校又背负着全家的期望,希望超过别的同学成为佼佼者而努力地学习,学习中也充满了竞争,而放学后又被家长直接回家,没有和同学玩的时间和空间,甚至双休日也被排的满满的在到处补课,或学其他技能,学生严重缺乏与人交流的时间,长此以往,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缺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这会影响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势必影响他们今后人生的发展,这是不符合我们这个时代发展要求的。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组成的学习团队一般会表现出如模仿,暗示、从众、服从等几个特性。为了保证体育教学组织目标实现,体育精神可以利用团体心理规律,从培养方法方面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促进全体学生行动一致,保持集体的整体性。 二、体育教学中培养“团队精神”的方法 1、学生明确体育教学的组织目标 现代教学论告诉我们,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的教学成果,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对教学活动起着明确调整、导向、控制作用和激励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如:老师在每节课的开始部分就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基本目标,以及在每个教学内容的开始部分就告诉学生这个练习的目的,让学生明确主攻方向,就会统一意志,统一步调,教学任务就能顺利完成。 2、发挥良好团体行为规范的约束力 团体行为规范是指为了保证团体目标的实现,团体要求其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标准。它可能是正式规定的,也可能是大家约定俗成的。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善于利于各种积极的措施来形成良好的规范。比如队列操的比赛、拔河比赛、接力比赛、篮球赛、足球赛等,每个学生都会属于一个团体之中,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相互配合,需要一切行动听指挥,不能为了个人成英雄、出风头,而损害团体利益,只有让学生明白“团队荣我荣,团队耻我耻”这一道理,才能培养出学生为集体而奉献的品质。体育教师应该及时地对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好的行为倾向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才能形成积极的团体行为约束力。 3、形成积极的团体舆论压力 此方法是利用团体成员归属与交往的需要,造成个体担心受到孤立、排斥和唾弃的心理气氛而实现的。但作为体育教师必需看到团体舆论的两面性,若来自团体的舆论压力是正确的,就能产生促进体育教学组织目标的作用,若是错误的就会带来消极影响。如在练习强度较大的中长跑时,要引导学生用“快点、跟上我、再坚持一下、我们一起跑”等积极的语言相互鼓励,坚持不懈,才能达到较好的训练效果,而如果学生中有人说“累死了,跑不动了”等消极的语言,其他听到的同学很容易就会因从众的心理而放弃不跑了。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维护正确的舆论,以促使学生与体育教学组织目标保持一致的认识。切忌学生中正确的意见被不正确的舆论或相应的从众行为所压例,要弘扬正气。 4、培养竞争与合作意识 现在学生竞争的意识比较强,但很多的时候为了获得竞争最终的胜利,必须与他人协同合作。竞争与合作两者互相包含,这意味着在同一团体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同一小组的成员在为了一个共同目的,相互之间也可能会发生竞争;几个小组在为了达到一个共同目的,也可能会发生竞争,而小组内成员间则可能出现高度的合作。合作是手段,是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的是价值所在,是民主精神、团队精神和力量的表现,是成功的主要重要条件。 (1)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间的合作,新《课标》的实施尤其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设计与创造合作学习的情境,老师既是教育者,也是合作者,全身心地与学生合作,做好合作的表率。让学生在合作中感到自己的成功与小组分不开,小组的成功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具有荣辱与共之感。 (2)要把合作精神渗透到整个学校体育中,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行为习惯,团队精神、民主精神、科学精神才能在更大的时间和和空间范围内得到发展,这也是合作学习的最高目标和终身体育的最终目的。 5、培养学生的归属感 归属感就是感觉自己属于一个特定组织、地域和群体,它是人体特有的心理需要。在学校,拟感觉到你自己属于这个班级,它的存在与你息息相关,个体只有产生了自己是归属感某一团体的感觉,才能免于孤独的恐惧感,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体育活动使个体有了更多归属团体,满足了个体的归属需要。如年级篮球比赛中,学生为了给本班争光而团结一致,本来许多女生对篮球并不感兴趣,但当自己的班级参加比赛时,她们会非常热情地做啦啦队,如果赢了,她们会为班级比赛队员感到欢欣鼓舞,而如果输了,她们会非常难过,这时这个班级就是一个体育团体,每个队员都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追求。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可以说完全是“同路人”,彼此都是属于这个集体的。这种归属感能使班级成员对班集体产生比别的团体更亲切的情感,更一致的行为,更深刻的相互依赖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学要善于创造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