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像孔融学习。孔融四岁就已经懂得谦让了,想来长大之后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在三国时代,孔融是一个很有名的人,除了传说中的让梨故事,还有很多事情,足以令大家敬佩。孔融,字文举,山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代孙,父亲孔宙,曾为泰山都尉,有一个哥哥叫孔褒。孔文举很小的时候就是个神童,十岁之时随父亲进入京城洛阳。在当时,洛阳的著名名士河南尹李膺经常闭门谢客,并且扬言,不是当今的名士大儒,休想进我李家的大门。才十岁的孔融很不服气,就只身去拜访。
孔融恃才傲物,看不惯了就对对方一番冷嘲热讽,对上司曹操也这样。但孔融并不是一开始就与曹操作对,他一度将匡扶汉室的希望放到曹操上,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实权后,孔融与曹操的关系就愈发紧张了。
孔融年轻时候便崭露头角,可谓是个天才,在古时候这种人大部分都走上了仕途,孔融也不例外,在当时曹操的势力非常大,有人说他想要一展才华,一定要和曹操把关系搞好,但孔融却不屑与曹操这种人为伍,从这点看,还的确是很有个性,不畏权势。
曹操向来爱才,知人善任,他让孔融任将作大臣,主管工程、建设。孔融在职位上表现得不错,曹操很器重他。但曹操也是很妒才的人,尤其是像杨修那种恃才傲物,锋芒毕露的。很不幸的是,孔融就是这样的人。孔融为曹操卖命,却自以为是、自命不凡,甚至连曹操都不放在眼里,认为曹操无论在学识还是能力上都比不上自己。当别人提出想法时,孔融总能想出各种理由反驳,还自以为自己考虑全面,能从他人看不到的角度想问题,久而久之别人都觉得他是故意在抬杠,很是招人厌。而且孔融喜欢在家里大摆筵席招待文人墨客,引起了曹操的怀疑。恰好此时有人诬告孔融,曹操借此机会将孔融及其家人全部杀害了。孔融如此自命不凡的人,最后却连个给他收尸的都没有,实在是可悲。
“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为何最后他在历史上却留下伪君子的骂名呢?
在三国时代,孔融是一个很有名的人,除了传说中的让梨故事,还有很多事情,足以令大家敬佩。孔融,字文举,山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代孙,父亲孔宙,曾为泰山都尉,有一个哥哥叫孔褒。孔文举很小的时候就是个神童,十岁之时随父亲进入京城洛阳。在当时,洛阳的著名名士河南尹李膺经常闭门谢客,并且扬言,不是当今的名士大儒,休想进我李家的大门。才十岁的孔融很不服气,就只身去拜访。在三国时代,孔融是一个很有名的人,除了传说中的让梨故事,还有很多事情,足以令大家敬佩。孔融,字文举,山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代孙,父亲孔宙,曾为泰山都尉,有一个哥哥叫孔褒。孔文举很小的时候就是个神童,十岁之时随父亲进入京城洛阳。在当时,洛阳的著名名士河南尹李膺经常闭门谢客,并且扬言,不是当今的名士大儒,休想进我李家的大门。才十岁的孔融很不服气,就只身去拜访。孔融年轻时候便崭露头角,可谓是个天才,在古时候这种人大部分都走上了仕途,孔融也不例外,在当时曹操的势力非常大,有人说他想要一展才华,一定要和曹操把关系搞好,但孔融却不屑与曹操这种人为伍,从这点看,还的确是很有个性,不畏权势。曹操向来爱才,知人善任,他让孔融任将作大臣,主管工程、建设。孔融在职位上表现得不错,曹操很器重他。但曹操也是很妒才的人,尤其是像杨修那种恃才傲物,锋芒毕露的。很不幸的是,孔融就是这样的人。孔融为曹操卖命,却自以为是、自命不凡,甚至连曹操都不放在眼里,认为曹操无论在学识还是能力上都比不上自己。当别人提出想法时,孔融总能想出各种理由反驳,还自以为自己考虑全面,能从他人看不到的角度想问题,久而久之别人都觉得他是故意在抬杠,很是招人厌。而且孔融喜欢在家里大摆筵席招待文人墨客,引起了曹操的怀疑。恰好此时有人诬告孔融,曹操借此机会将孔融及其家人全部杀害了。孔融如此自命不凡的人,最后却连个给他收尸的都没有,实在是可悲。
“孔融让梨”的故事吧,那时候家长还经常教导我们要把好东西让给比自己年长的人,做一个懂得谦让的好孩子。那么那个懂礼貌、会谦让的好孩子孔融最后怎么样了呢?
孔融当时是把梨让给了哥哥孔褒,孔褒也用生命还了孔融这个人情。当地有个官宦人家经常仗势欺人,欺压百姓,一位士大夫看不过去就上书告状,官宦家知道后当然饶不了这个士大夫,诬陷他勾结同党,然后朝廷下令捉拿士大夫,士大夫逃到孔家门前,孔融收留了士大夫。朝廷知道后拿孔家问罪,说他们私藏逃犯。孔融倒是个敢作敢当的男子汉,愿意一人承担责任,可孔家觉得孔融还小,承受不了这一切,于是让孔融的哥哥孔褒当替罪羊,孔褒因此失去了年轻的生命。
后来孔融为曹操卖命,却自以为是、自命不凡,甚至连曹操都不放在眼里,认为曹操无论在学识还是能力上都比不上自己。当别人提出想法时,孔融总能想出各种理由反驳,还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