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带资源综合利用

2025-04-25 17:40:2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由于海岸带具有各方面开发利用的价值,而不同的开发利用目的之间往往相互牵制甚至发生矛盾。长期以来大多是由各地区、各经济部门进行单目标开发利用,以致某些资源遭到破坏或污染环境。例如,海岸工程建成后,海岸动力因素发生变化,可能引起新的工程技术问题;水流、滩涂的演变也会对鱼类洄游和贝类生长发育条件产生影响;采油和排污工程有污染环境的危险,并对稀有动植物、珍贵文物、名胜、古迹和游览胜地产生影响,等等。各国在这方面均有不少经验教训,如埃及阿斯旺水坝的修建使入海口海岸迅速蚀退,沙丘体阻塞溯河性鱼虾洄游通道,仅沙丁鱼减产每年即损失几百万美元。但是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明确提出了海岸带的综合利用问题。许多沿海国家开始采取措施,对海岸带实行综合管理和开发,已取得成果。例如,荷兰于1953年开始进行的“三角洲计划(The Delta Project)”,完成后能防止高潮洪水灾害,改善鹿特丹港和安特卫普港的航运条件,并使莱茵河下游两侧河网完善,形成的淡水湖能确保工业和生活用水,还可以开辟新的游览区。

海岸带综合利用的工作主要包括:①开展海岸带调查,全面掌握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如中国20世纪50年代开始对全国大部分海区的海岸带进行了普查;70年代以来,又开展了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②通过对海岸带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制定旨在保护环境并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的综合开发利用的规划,进行多目标开发,尽可能创造资源保存和再生的条件。③加强海岸带管理。制定管理法规,建立专门机构,协调各种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进行环境监测和保护,监督综合开发利用方案的实施。各国对此都很重视,美国1972年通过了《联邦海岸带管理条例》,从联邦到各州都建立了海岸带管理机构。中国也设立了全国和沿海省、市、自治区海岸带开发和管理的机构,拟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岸带管理法》,并于1984年底成立了中国海岸带开发与管理研究委员会。

本章小结及重点提示

本章主要介绍了海岸带水动力条件,海岸带类型、沉积特点,以及在此带上发育的各种海蚀、海积地貌;同时也介绍了海底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沉积特点及其所包含的次级地貌类型;最后还介绍了河口地区三角洲沉积的特点及三角洲的类型。本章重点掌握的内容有海岸侵蚀、堆积地貌,海岸带类型,海底地貌单元及河口区三角洲结构及各沉积层的特点。

思考题

1.波浪在深水区作用的特点。

2.波浪在浅水区要发生哪些方面的变形?

3.什么是波浪折射?在岬湾交替分布的海岸带,波浪折射的后果是什么?

4.什么是海蚀作用?海蚀地貌的类型有几种?

5.叙述沙质海岸带中立线上、下泥沙横向运动规律及其原因及海积均衡剖面的形成过程。

6.海岸分为哪些类型?它们各有何特征?

7.大陆边缘、大洋盆地中出露的地貌类型主要有哪些种类?

8.叙述大洋洋脊的特征。

9.三角洲分带及其依据。

10.三角洲平面、剖面结构特点是什么?

11.三角洲的主要类型有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