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严重,那么诸侯割据都有何利弊呢?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严重,那么诸侯割据都有何利弊呢?
2025-02-22 14:51:1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诸侯割据的好处是各个诸侯相互制衡,相互竞争,迫使各个诸侯国的国王,励精图治。而他的弊端是战乱绵延,战争对社会生产力造成巨大的破坏。

我国历史上,在秦朝之前的国家的顶层结构就是采用分封制,在这种制度下,天子拥有比较大的封地,一般夏商周的天子,自身的封地大约是都城周围上千里的区域。而诸侯可能都在百里不到或者几十里。这种制度的好处是减少了天子治国的负担,各个诸侯国分别治理自己领土范围内的人民。

同时诸侯之间,存在一种竞争,就是那些国家政策比较好,就会让国家越来越强大,还能吸引其他诸侯国的人民来到他们的封地上生活,这个诸侯国就会变得强大,给其他诸侯国之间以压力,迫使其他诸侯国也进行改进。这是良性竞争的一方面,不良竞争的一方面是,各个诸侯国之间为了争夺地盘,和人民经常发生战争,所以当时的百姓,经常被征召上战场打仗。所以当时的人,平均寿命都非常低。

还有因为各个诸侯国之间相互制衡,所以地方势力坐大之后,不会专门针对中央政权,而是蚕食其他诸侯国的领土,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国历史上,夏商周这三个分封制王朝活得比较久的原因。自从秦始皇之后,国家采用郡县制,这个制度的好处是整个天下是一体的,极大地减少了内部斗争。不好的地方是地方势力坐大之后会针对中央王朝。而且整个国家政权没有竞争对手,导致国家越到后期越腐败,社会问题不断地累计。所以封建王朝大多活得比较短,很难超过300年。

回答2:

诸侯割据容易对中央集权造成影响,诸侯有自己的土地,自己的军队,有些诸侯权力会很大。好处就是各个势力针对,利于统一。

回答3:

诸侯割据的好处是诸侯相互制衡,良性竞争促进发展,方便皇帝统治。但是弊端是诸侯恶性竞争,相互争夺地盘,战争频发,民不聊生。

回答4:

汉武帝时期,采取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即将封国内的土地再分封,从而到达国中有国的目的,最终削弱了地方封国势力,逐渐以郡县制代替,加强了中央集权。

回答5:

诸侯割据不利于中央集权,诸侯统治下的制度不一样,百姓经济交流往来不便利,好处就是不断促进统一、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