蚤类俗称跳蚤,是严重骚扰人类、危害人类健康的害虫,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蚤目(Siphonaptera)。它不仅叮人吸血,而且能传播鼠疫、鼠源性斑疹伤寒等疾病。目前全世界共记录蚤2000多种,我国已知有454种,其中仅少数种类与传播人兽共患病有关。
生物学及习性
跳蚤成虫体形较小,一般体长约1-3mm。深色或黄棕色,无翅,体形侧扁。体表被有较厚的角质,全身有许多向后生的鬃和刺,便于在毛发或羽毛中穿梭活动。
1.生活史与习性
跳蚤生活史为完全变态,整个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卵呈椭圆形,白色,表面光滑,长约0.5mm。幼虫形似蛆而小,白色细长,约4.5mm,连头共14节。幼虫以尘土中有机物、成虫干血便为食。不喜光,平时栖息于地面土中、宿主巢等处。幼虫在茧中化蛹,呈黄白色。由卵到成虫整个生活史,短者2-3周,长者一年以上。
2.生态习性
蚤类主要孳生于阴暗、潮湿,有动物宿主居留的地方,如室内墙角、床下及宠物、鼠类的巢中,成蚤由于吸血和对温度的需求,常寄居于宿主的毛发间,或游离到宿主居住场所及附近。大多数蚤类皆在温暖季节繁殖,一般最适宜温度为18℃-27℃,最适相对湿度为70%以上。蚤的发生高峰季节随地区、气候而异,如印鼠客蚤在九月最盛,人蚤在8、9月数量最多。但由于近年来空调、暖气等设备普遍应用,某些室内环境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跳蚤骚扰。
蚤成虫对宿主体温有敏感的反应,当宿主因发病而体温升高或在死亡后体温下降时,蚤都会很快离开,去寻找新的宿主。这一习性在蚤传播疾病上很重要。
跳蚤的生活习性
性喜脏乱、昼伏夜出、喜食鲜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