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性斜颈诊断及鉴别诊断?

2025-02-25 09:23:21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一、痉挛性斜颈的确切病理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以下几方面相关:
1)遗传因素:部分成人肌张力障碍局限型发作是由遗传决定的。全身性肌张力障碍的遗传学研究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其影响下限局性肌张力障碍的遗传学研究也有了点滴的进展。在一些家系中,颈肌张力障碍见于约10%的一级和二级亲属,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证据,伴外显率降低。
有对三位患痉挛性斜颈的患者家族进行的研究中发现,一个家族的发病与染色体18P相关。而后两个家族中基因缺乏DYT1位点的参与。说明在颈肌局限性肌张力障碍的发病中存着基因异常。
2)外伤:外伤一直被认为是痉挛性斜颈的病因,文献报道9%-16%的病人既往有头部或颈部外伤史,通常发生在发病之前的数周至数月。
3)前庭功能异常:有报道痉挛性斜颈病人的前庭-眼反射反应性增高或不对称,在用肉毒素治疗后不能纠正。前庭异常并非属于原发异常,其他类型的局限性肌张力障碍(如:书写痉挛,睑痉挛)也可与痉挛性斜颈伴发。耳聋、眩晕和共济失调不属于痉挛性斜颈的特征。同时,许多患者没有前庭反射异常,而有较长时间痉挛性斜颈,这也许前庭异常继发于。痉挛性斜颈引起长期头部姿势异常。
4)其他:短时或长时间的颈部震动刺激发现,患者头位改变存在明显的差异,这是由于周围本体感觉刺激发生改变,使中枢性控制头颈代偿扭转调解功能受累,传入神经冲动的中枢整合功能发生障碍。
二、
痉挛性斜颈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多数起病缓慢,少数骤然起病,颈部的浅深肌肉均可受累,而且每一位病人其受累的肌肉以及受累的程度各不一样,但以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及头颈夹肌的收缩最容易表现出来,根据颈部肌肉受累的范围及受累的程度主次不同,临床表现可分为四种:
一、旋转型
表现为头绕身体纵轴向一侧作痉挛性或阵挛性旋转。
二、后仰型
头向背部作痉挛或阵挛性后仰,颏,面仰天,颈椎呈弓状前突。

回答2:

挛性斜颈是颈肌张力低下所致,因颈肌间歇性或持续性不自主收缩,造成头、颈、肩、腰、体态不正常。按其基本症状,可分为四种类型:旋转型、侧挛型、后仰型和先驱型。患者常伴有颈肩疼痛,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情绪低落,甚至抑郁症状。
  痉挛性斜颈是一种缓慢、进展的疾病,可以在数年内变得平缓,其本身一般不会导致患者死亡。但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受损,持续痛苦,甚至有些患者因此出现抑郁、自杀,少数患者可自行痊愈。
  1.降低生活质量
  痉挛性斜颈患者不及时治疗,会造成患者心绪不宁、烦躁、易怒、失眠,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并发震颤,会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工作以及学习,使患者对正常生活信心下降。
  2.自卑、抑郁
  当得了痉挛性斜颈之后,患者会变得不愿与人交往,会认为自己与其他人不一样,从而引发自卑等负面情绪,长时间如此可导致抑郁症状。
  3.情绪低落
  痉挛性斜颈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的痛苦来源于无法自行控制自身的行为,患者常常会因此表现出疲劳感、精神萎靡、情绪低落,甚至对任何事情都失去兴趣,变得堕落,对人生失去信心,殊不知这种状态的你,病情只会急速恶化,对自身没有任何的好处。
  4.影响容貌
  有研究表明,女性患痉挛性斜颈的比例是大于男性的,约为1.5倍。女性都是爱美的,尤其是痉挛性斜颈目前的患病趋势越来越年轻化,这更是让年轻漂亮的女人所不能容忍。当病情越来越严重时,头颈部不自主歪斜的越来越频繁,会严重影响个人形象,以致于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所以痉挛性斜颈的治疗决不能拖延。
  

回答3:

1、癔病性斜颈:有致病的精神因素 ,发作突然 ,头部及颈部活动变化多端 ,无一定规律 ,经暗示后症状可随情绪稳定慢慢缓解。
  2、先天性斜颈:多为小儿,在产前即形成,主要表现为胸锁乳突肌挛缩,不肥大,无阵挛 。
  3、继发性神经性斜颈:颈椎肿瘤 、损伤 、骨关节炎、 颈椎结核等可导致本病 。颈椎间盘突出、枕大神经炎等因颈部神经及肌肉受刺激导致强直性斜颈。一侧半规管受刺激引起的迷路性斜颈,先天性眼肌平衡障碍引起的眼性斜颈 ,先天性颈椎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先天性胸锁乳突肌挛缩及小脑第四脑室肿瘤早期所引起的斜颈等,均无阵挛作为鉴别 ,需进一步开刀检查发病原因。
  4、迟发性运动障碍:长期服用某种抗精神病药物后出现,主要表现为口、面颈部肌肉不自主运动,停药后症状逐渐缓解而自愈。
  5、全身性肌张力障碍:痉挛性斜颈可以为全身肌张力障碍的初始表现,也可以为全身性肌张力障碍的一部分,根据疾病的转归和症状的广泛性可以与其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