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吗?具体为什么?

2025-02-23 01:31:1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是听说过这种说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凡者不真知,圣者正遍知。
“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通常联在一起说。
一种常规的理解:
世人争强好胜,以佛的名义说出而已。
类似的话有:人怕没脸,树怕没皮;人恨打脸,树怕剥皮;人靠衣妆,佛靠金装等等。

其实,佛又何曾争一柱香,又何须争一柱香。
佛是觉悟的,自觉并觉他的。佛在明析宇宙真谛之后,目的是渡化世人,让世人也明了宇宙的真谛。而佛自然明了一柱香,不过就是一柱香,抛开了人的心,它什么也不是。世人进香,若内心开悟,方有意义,若心执迷,一切皆徒然。所以,争的是世人,而非佛。

二来,鉴于以上原因,我们可以作如下的理解:
人争一口气,是指做人要有骨气,要有志气,要有远大的报负并争取去实现;佛争一炷香,想来不是佛的意思,是人们寄望佛菩萨传承道心之愿望过于殷切,故有如此之说。
要是理解为争强好胜,而借佛的口气说事,怕是不太妥当吧。
追问
说得非常好!

再回答
不仁当让,当仁不让。前当,作应当义解;后当,作担当义。
上香者,无心无意者,是为有所担当,因此而有缘;
敬香者,是为仁者,信者,是为理所当然者,有心有意者,是为求缘者。
佛争一炷香者,有缘者之香,求缘者之香,当仁不让。
以此解佛争一炷香,果真是至理,当仁不让!
人的确争一口气,佛的确争一炷香。

问题不在于争与不争,在于争与不争并不矛盾,争者,不让也。既来之,则安之;既有缘,随其缘而争,速渡众生。此其争也,我之争,亦为合众之争,为诸佛齐力速渡众生,为众生速速得渡。
争,其实就是不争;争之者,非为我之争;形为我争,实为他而争。
争,即是不争。万法归一,存乎一心。

回答2:

俗话说:“人活一口气,佛争一炷香”,做好这三点,穷人也能翻身

回答3:

这是常人的习惯言语,前半截率真,后半截不对。佛菩萨可不缺那柱香。佛门互相礼让,不会争。具体根源要你多看远伯新浪博客,这里说不清。

回答4:

这是人说的,不是佛说的,后半句是为了存托前半句的

回答5:

这些都是俗语,
还有:不蒸馒头,争口气
生气不如争气

这句话在丑化佛,佛祖早已四大皆空,无欲无争,怎会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