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罗布泊的知识?——急啊!!!

2025-02-25 23:41:51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罗布泊是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东端,若羌县北的咸水湖,古代称盐泽,曾经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湖。面积3006平方千米。罗布泊由于河流改道和水量变化,其位置在历史上屡有变动。以前注入罗布泊的水源主要有: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和米兰河等。现在已经干涸。西边有著名的楼兰古城。在孔雀河下游河谷南约60公里,瑞典考古家贝格曼发现至少有3000年历史的小河古墓群,有棺材千口以上。中国考古学家黄文弼在30年代两度来到罗布泊,是第一个来到罗布泊的中国考古学家。他发现了七十多枚汉文木简,其中有四枚写有西汉纪年。他将此地命名“土垠”。

  维吾尔自治区罗布泊在若羌县境东北部,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湖,海拔780米,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

  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200万年,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以上,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倾斜抬升,分割成几块洼地。现在罗布泊是位于北面最低、最大的一个洼地,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古代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流域,源源注入罗布洼地形成湖泊。
  罗布泊曾有过许多名称,有的因它的特点而命名,如坳泽、盐泽、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兰海、孔雀海等。元代以后,称罗布淖尔,“罗布”是地名,古维吾尔语意为聚水之地;“淖尔”系蒙古语,意为湖泊,二者总语意为聚水之湖。汉代,罗布泊“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它的丰盈,使人猜测它“潜行地下,南也积石为中国河也” 这种误认为罗布泊是黄河上源的观点,由先秦至清末,流传了2000多年。
  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东流,经注罗布泊,至上世纪50年代,湖水面积又达到2000多平方公里。然而到到了60年代因塔里木河下游断流,使罗布泊渐渐失去水源补给,1972年全部干涸。
  注入罗布泊的诸水,主要有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和米兰河等,同时也部分地受到祁连山冰川融水的补给,融水从东南通过疏勒河流入湖中。 “罗布泊”这个神密的名字,曾经有多少人为之向往,又有多少英雄志士将自己的一生乃至生命奉献给了这片荒无人烟的土地。

  罗布泊概况

  一、大耳朵湖

  泛指的罗布泊为罗布泊荒漠地区,东起玉门关,西至若羌至库尔勒的沙漠公路,北起库鲁克塔格山山脉,南至阿尔金山脚畔,总面积达9.7万平方公里,跨越了新疆和甘肃两省地界。由于人们习惯使用泛指的罗布泊概念,离开库尔勒数公路的戈壁就被列入罗布泊范围了。狭义的罗布泊指该地区于70年代干涸的中国最大飘移湖,位于该地区中心位置,也是最低洼地区。现虽为干涸湖盆,湖底面积仍有1200多平方公里,呈椭圆形,因为逐年干涸,形似大耳朵。

  二、超级谎言

  罗布泊无人区指9.7万平方公里的区域,而不是湖盆位置,至今仍没有单身一人尝试穿越罗布泊无人区。彭加木失踪地位于该地区的东南部,距涸湖盆300 公里,离原子弹试验区就更远了。余纯顺乘后勤给养车两天后才进到该地区的罗布泊湖盆北岸的徒步起点,他朝南走了30多公里后遇难于湖盆中部。有些人所谓号称单独穿越罗布泊的纪录都是缺乏科学常识的超级谎言。

  三、沿途景点

  1、汉代烽火台

  离库尔勒60公里处的一座保持较好的古烽火台遗址。有学者根据修建长城的防御意义,认为古长城的西端应包括了尉犁县的古烽火台,若此成立,该烽火台应是西长城的起始。

  2、营盘汉代遗址

  一处罗布泊地区中保存较完好的古遗址。有一圆形城墙,直径300米,墙残高近6米,城西有一佛塔遗址,碎土坯形成金字塔形。古城北边两公里处的高台地上,存有佛塔基座,佛塔基座西边则是著名的古墓群,为罗布泊地区最大的墓葬群。据资料介绍,营盘是官办的屯兵驿站,一方面也扼守丝绸之路的中道,起保护商旅作用,一方面孔雀河就于城旁流过,土地可以屯垦。

  3、龙城雅丹

  罗布泊地区三大雅丹群之一,位于罗布泊北岸。土台群皆为东西走向,成长条土台,远看为游龙,故被称为龙城。

  4、土垠

  为中国考古学家发现并命名的一处汉代后勤驿站遗址,残存物极少,但在古时是丝绸之路的一处军事要地。

  5、太阳墓

  位于孔雀河古河道北岸。它是1979年冬被考古学家侯灿、王炳华等所发现,古墓有数十座,每座都是中间用一圆形木桩围成的死者墓穴,外面用一尺多高的木桩围成7个圆圈,并组成若干条射线,呈太阳放射光芒状。 经碳14测定,太阳墓已有3800年之久,它是哪个民族哪个部落的墓地?为何葬在这里?这群人居住何方?是把太阳当做图腾建造此墓还是有别的意义……20年过去,仍是个不解之谜。罗布泊文明和楼兰文明之间近2000年的断裂又是怎么一回事?也许待太阳墓之谜解开也便有了结论。

  6、罗布泊文明的古胡杨林

  位于太阳墓地西侧,在古河道北岸的一片台地上,有成片的株距相等、行距相同、树干尺余粗的枯死的胡杨林。这成排成行的枯树,带有明显的人工营造的特征。

  7、余纯顺墓

  位于铁板河出口不远的一处土台,1996年6月余纯顺迷失方向步行到此,因干渴全身衰竭而死亡。他死时距自己亲手填埋的水和食品供给地点仅2公里。现建有墓地墓碑。

  8、罗布泊湖心标志

  1997年底,一工程师根据地图经纬度测量的湖心地点,虽然没人考证,也成了一景观。1997年标志点只埋下一个空汽油桶,1998年2月广东首个女子罗布泊探险队树下第一块木碑后,现已增加了数个石座、木碑,成了一些走罗布泊者留下纪念物之处。

  9、库木克塔格沙漠

  为高海拔沙漠,位于阿尔金山和湖盆之间,为我国第三大沙漠,并以独特的羽毛状沙带著称。

  10、孔雀河

  源于博斯腾湖,流经库尔勒、尉犁县进入罗布荒漠,现中游河道灌满流沙,偶有稀疏胡杨树和芦苇、红柳,下游河道则寸草皆无,一片死寂,沦为荒漠,河道两岸偶有轰然倒地的枯胡杨。

  11、楼兰古城

  古楼兰国遗址。现在,还可看到民居遗址,民居的一些用具,佛塔、古墓群,一小佛塔上的彩绘虽经千百年,至今还可辨识。

  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楼兰在历史舞台上只活跃了四五百年便在公元4世纪神秘消亡,是何原因至今说法不一。过了1500多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和罗布人向导奥尔德克于1900年3月28日又将它重新发现,因而轰动世界,被称之为“东方庞贝城”。百年来,楼兰一直是中国乃至世界各地探险家、史学家、旅行家研究考察的热点。楼兰美女、楼兰古墓、楼兰彩棺……一个又一个楼兰之谜诱惑着所有的人们。

  12、红柳沟

  罗布泊南岸一片红柳土包构成的戈壁滩景观。

  13、米兰古城遗址

  丝绸之路南道的重镇,曾为楼兰国都,现保存有最为完好的是一巨大的戍堡。此外还有零散的民居、佛塔寺院遗址。斯坦因盗走的著名有翼飞天壁画就在米兰寺院遗址中挖掘。

  14、米兰农场

  紧挨着米兰古城有一建设兵团团场,因该处自古以来得益于阿尔金山的雪水,有农牧业存在的条件,因此除了现代人在垦荒,古时就有发达的灌溉系统。在米兰农场的民族连可以拜访罗布人的后裔。

回答2:

罗布泊在若羌县境东北部,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海拔780米,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200万年,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以上,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倾斜抬升,分割成几块洼地。现在罗布泊是位于北面最低、最大的一个洼地,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古代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流域,源源注入罗布洼地形成湖泊。
罗布泊曾有过许多名称,有的因它的特点而命名,如坳泽、盐泽、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兰海、孔雀海等。元代以后,称罗布淖尔。

罗布泊:中国的死海
罗布泊是一片面积达3,006平方公里的水域,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大咸水湖。碧波浩淼,是鸟兽栖息的好地方,而且也是罗布人繁衍生息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
在公元1888年,俄国人来到新疆罗布泊南的一块绿洲进行考察,发现一群马的行踪。德国人曾在这里捉住一些野马。英国人也捕到了几峰骆驼,当中瑞联合考察团在罗布泊考察时,罗布泊的湖上可以荡舟,水中有鱼。
可到现在,除了风沙、烈日与白茫茫的盐壳外,罗布泊的水已消失的无影无踪。二万平方公里的罗布泊地区已杳无人烟。这样大的变化,引起了世人的关注与反思。作为曾红极一时的罗布泊二邑:车师国和楼兰国,也不复存在了,只留下风沙漫漫的串串驼铃之声。
蒸发的大湖
罗布泊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北部,是阿尔金山、塔克拉玛干沙漠,库鲁克山包围之中的一片水洼。自元代起,这里被称为"罗布绰尔"(Lop Nur)。"罗布"是古维吾尔语,意思是聚水宝地;"绰尔"是蒙古语,意为湖泊。罗布绰尔就是汇入多水之湖。
在遥远的地质年代,罗布泊地区属古地中海范围。始新世晚期,由于地壳的剧烈变化,阿尔金山系自先隆起,原先的沧海变为一片陆地。第四纪在更新世后,阿尔金山和东昆仑山之间联结地段相对下降,逐步演化成罗布泊洼地的雏型。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下,罗布泊洼地继续下沉。与此同时,塔里木盆地也由原来中央地势较高变成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其东部的罗布泊洼地成了塔里木盆地的最低部分和积冰中心。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米兰河,以及季节性河流的河水,源源注入罗布泊洼地,汇成湖泊。
第三世纪末,第四世纪初,距今约二百万年时,巨大的罗布泊诞生了。
罗布泊的形状与面积曾先后在公元一世纪至三世纪,公元八世纪,公元十三世纪,发生过三次较大的变动。从罗布泊整体,表面上观察,则湖区的位置有时偏南,有时偏北,几经游移于北纬39°至40°及40°至41°之间,因而地理学家们称之为"游移湖"。这也是罗布泊长期让人们迷惑不解的第一层神秘的面纱。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通过湖底钻控,卫星遥感,远红外控测及多普勒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技术,科学家们才发现罗布泊湖盆地较浅,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响湖的形状与面积的形成。
历史上,罗布泊湖区的最大面积曾达五千三百五十平方公里。到了清朝末叶,罗布泊湖水涨时仅仅"东西长八、九十里,南北宽二、三里或一、二里不等",彻底变成了一个小湖。
一九二一年,塔里木河改道流入罗布泊。到五十年代,湖区面积已回升至两千多平方公里。六十年代罗布泊因为塔里木河、孔雀河下游断流,而渐渐干涸。最终,导致罗布泊、湖盆区变成了白茫茫的盐壳地。一九七二年,最后四百五十平方公里的湖面也被烈日蒸发得无影无踪了。

死亡之湖--罗布泊
罗布泊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部,是一块吸引着中外史地学者的充满着神秘感的土地。
罗布泊又名罗布淖尔,先秦时的地理名著《山海经》称之为“幼泽”。 罗布淖尔系蒙古语音译名,意为多水汇集之湖。一世纪时的《汉书》描述它“广褒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
清代,阿弥达深入湖区考察,撰写《河源纪略》卷九中载:“罗布淖尔为西域巨泽,在西域近东偏北,合受偏西众山水,共六七支,绵地五千,经流四千五百里,其余沙啧限隔,潜伏不见者不算。以山势撰之,回环纡折无不趋归淖尔,淖尔东西二面百余里,南北百余里,冬夏不盈不缩……”
地理学家徐松在《西域水道记》的插图中标明塔里木河汇注孔雀河下泄罗布泊。
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俄国探险家H·M·普尔热瓦尔斯基,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美国人哥丁顿,英国人斯坦因,日本人桔瑞超和法国人邦瓦洛等,都考察过罗布泊,并留下精彩的描写。
1930-1934年,我国科学工作者黄文弼、陈崇器,赴罗布泊实地考察,还实测了地图。建国后,1959年、1980-1981年中国科学院组织过规模较大的罗布泊考察,其间1980年5-7月彭加木同志为寻找水源,在库木库都克地区遇难。
这里,曾经是一个人口众多,颇具规模的古代楼兰王国。公元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向汉武帝上书:“楼兰,师邑有城郭,临盐泽”。它成为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南支的咽喉门户。
曾几何时,繁华兴盛的楼兰,无声无息地退出了历史舞台;盛极一时的丝路南道,黄沙满途,行旅裹足;烟波浩淼的罗布泊,也变成了一片干涸的盐泽。
如今,从卫星像片上反映出来的罗布泊是一圈一圈的盐壳组成的荒漠!
活生生的湖泊消亡的实例,警告人们在西部生态脆弱地带进行开发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首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