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国风·秦风·小戎。意思是:思念夫君人品好,性情温和玉一样。
国风·秦风·小戎(节选)
【作者】佚名 【朝代】先秦
小戎俴收,五楘梁辀。游环胁驱,阴靷鋈续。文茵畅毂,驾我骐馵。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译文
战车轻小车厢浅,五根皮条缠车辕。游环胁驱马背拴,拉扯皮带穿铜环。坐垫纹美车毂长,驾着花马鞭儿扬。思念夫君人品好,温和就像玉一样。住在木板搭的房,让我心烦又忧伤。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东周初年,西戎骚扰不断,于是秦襄公奉周天子之命,率兵讨伐西戎,夺地数百里,既解除了西戎的威胁,又增强了秦国的势力范围。《秦风·小戎》所写内容,与上面所说史实有关。关于此诗的主题思想及创作动机,大致有以下几种看法:
一、赞美秦襄公说(《毛诗序》等)
二、赞美秦庄公说(魏源《诗古微》)
三、慰劳征戎大夫说(丰坊《诗传》)
四、伤王政衰微说(朱谋玮《诗故》)
五、出军乐歌说(吴懋清《毛诗复古录》)
六、爱国思想说(陈铁镔《诗经解说》),
七、怀念征夫说(刘沅《诗经恒解》等)。现代学者一般取怀念征夫说。
出自《诗经》里的《国风 秦风 小戎》,意思是:君子性情温顺纯粹、宽缓和柔,与良玉「温润而泽」之美相契合,受到君子的爱戴。
原文:小戎俴收,五楘梁辀。游环胁驱,阴靷鋈续。文茵畅毂,驾我骐馵。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四牡孔阜,六辔在手。骐骝是中,騧骊是骖。龙盾之合,鋈以觼軜。言念君子,温其在邑。方何为期?胡然我念之!
俴驷孔群,厹矛鋈錞。蒙伐有苑,虎韔镂膺。交韔二弓,竹闭绲縢。言念君子,载寝载兴。厌厌良人,秩秩德音。
解释:
提到这个男子
温文尔雅 温润如玉
在他的房间里木屋里
我的心曲就开始紊乱
一心想着他
拓展资料: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名称由来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司马迁记载的也是这一名称,如:“《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因为后来传世的版本中共记载有311首,为了叙述方便,就称作“诗三百”。之所以改称《诗经》,是由于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的缘故。
参考资料:诗经-百度百科
1、出自《诗经》的《国风·秦风·小戎》。
2、君子性情温顺纯粹、宽缓和柔,与良玉温润而泽之美相契合,受到君子的爱戴。意思是每每想起自己的夫君,就像一款上乘的玉那样温润着自己的心。
3、原诗:
小戎俴收,五楘梁辀。游环胁驱,阴靷鋈续。文茵畅毂,驾我骐馵。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四牡孔阜,六辔在手。骐骝是中,騧骊是骖。龙盾之合,鋈以觼軜。言念君子,温其在邑。方何为期胡然我念之。
俴驷孔群,厹矛鋈錞。蒙伐有苑,虎韔镂膺。交韔二弓,竹闭绲滕。言念君子,载寝载兴。厌厌良人,秩秩德音。
拓展资料
1、《国风·秦风·小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现代学者多以为这是一首描叙妻子怀念出征丈夫的诗歌。全诗三章,每章十句,前六句状物,后四句言情。每章内容,各有侧重,格式虽同,内涵有别,先写女子所见,后写女子所想,先实后虚,井然有序。
2、整体赏析:按照现代多数学者的观点,这是一首妻子怀念征夫的诗。秦师出征时,家人必往送行,征人之妻当在其中。事后,她回忆起当时丈夫出征时的壮观场面,进而联想到丈夫离家后的情景,回味丈夫给她留下的美好形象,希望他建功立业,博得好名声,光荣凯旋。字里行间,充满着仰慕之心和思念之情。
(资料来源:《国风·秦风·小戎》——百度百科)
1、出自《诗经》的《国风·秦风·小戎》。
2、意思是想起我的夫君,性情像美玉一样温和。
3、全诗如下:
小戎俴收,五楘梁辀。游环胁驱,阴靷鋈续。文茵畅毂,驾我骐馵。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四牡孔阜,六辔在手。骐骝是中,騧骊是骖。龙盾之合,鋈以觼軜。言念君子,温其在邑。方何为期?胡然我念之。
俴驷孔群,厹矛鋈錞。蒙伐有苑,虎韔镂膺。交韔二弓,竹闭绲滕。言念君子,载寝载兴。厌厌良人,秩秩德音。
4、译文如下:
轻型战车浅车厢,五条皮带扎辕上。马背有环胁有扣,引车带环白铜镶。虎皮褥子长车毂,花马驾车白蹄扬。思念夫君人品好,性情温和玉一样。他去从军住板屋,使我心乱真惆怅。
四匹公马壮又高,手中缰绳攥六条。青马红马中间驾,黄马黑马两边跑。龙纹盾牌双合起,内侧辔绳铜环套。思念夫君人品好,温馨但恨边邑遥。几时才能回家来?怎能想他不心焦?
四马合群披甲轻,三棱矛柄套铜镦。盾牌上面绘鸟羽,虎皮弓囊雕花纹。两弓相交插囊中,竹制弓架缠紧绳。思念夫君人品好,睡下坐起心不定。温良文静我夫君,明慧有礼传美名。
拓展内容: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 百度百科词条 诗经(中国最早诗歌总集)
1.一般情况下描述男子的比较多,形容其性格以及带给周围人的感觉。出自《国风·秦风·小戎》里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诗经》里说,“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美玉有君子之德,君子有美玉之质。君子与美玉,自古就有着语言难以表述的不解之缘。
很有意思的是,如此佳句居然没有人能查其出处(人们都认为其境界颇深定有出处)。有人查遍孔孟老庄,以及四书五经,均无所获,故将此难题贴于网上,一年多来终无所获,故被称为"武侠与国文的一个绝题"。
其中,最接近的答案是《国风·秦风·小戎》里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战国 楚宋玉《神女赋》:"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温润之玉颜。"较为可能。
《礼记·聘义》中有: '夫昔者, 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 缜密以栗,知也; 廉而不刿,义也; 垂之如队,礼也; 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 ,乐也; 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 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 精神见于山川,地也; 圭璋特达,德也; 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或可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