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友您好,您很孝心,为爷爷求助。
我完全同意楼上“猴小星的回答”。关于注射胰岛素有关事项,发给您三篇文章,可以作为胰岛素治疗的参考。祝好。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三)
谈胰岛素使用技巧(2010版糖尿病指南)
问: 我国2型糖尿病有什么特点?
答: 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讨论稿),我国2型糖尿病特点——
1.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比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更为显著。
2. <20%新诊断的中国患者为单纯空腹血糖(FPG)升高。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注重分析每一位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稿源能特点及血糖特点,给予个体化治疗方案。
问: 如何判断患者该打胰岛素了?
答: 起始胰岛素方案的选择: 2010版指南(讨论稿)推荐,胰岛素起始治疗包括基础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
基础胰岛素: 中效胰岛素(NPH)、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适应症: 适应于内生胰岛功能缺乏不十分严重,口服降糖药尚有一定疗效,但血糖不能达标的糖尿病患者。
特点: 在原有口服降糖药(OHA)的基础上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
治疗模式: OHA + 晚睡前NPH/长效,OHA + 晚睡前NPH治疗。在FPG达标后,白天基础血糖仍高者,增加早餐前NPH。
OHA联合睡前NPH/长效机理迅兄: 胰岛素对夜间肝糖输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抗夜间至黎明升糖激素分泌增多的升糖作用可使FPG下降,继而白天血糖也相应改善;使夜间胰岛β细胞得到充分休息,使其对白天餐后血糖的反应得到恢复。
OHA联合睡前NPH/长效的优势: 改善口服降糖药效果,按需调整NPH/长效剂量,发生低血糖风险小,体重增加不显著,简便易行。
NPH两次注射的机理: NPH的作用高峰为5~8h,持续时间不能覆盖24h,两次注射有利于全天基础胰岛素的补充。
2010版指南关于基础胰岛素的使用方法: 起始剂量为0.2/kg体重/日,根据FPG调整胰岛素用量,每3~5天调整一次,每次1~4单位,直至血糖达标。如3个月后FPG达标,但HbA1c不达标,要调整胰岛素治疗。
问: 怎样应用预混胰岛素?
答: 预混胰岛素制剂包括:预混人胰岛素,如30/70、50/50;预混人胰岛素类似物。
预混胰岛素机理:可以同时兼顾空腹及餐后血糖,研究数据显示这种治疗方案疗效优于强化口服药治疗,优于一天一次基础胰岛素治疗。
2010版指南中的使用方法: 每日一次预混胰岛素:起始剂量为0.2/kg体重/日,晚餐前注射。
每日两次预混胰岛素:起始剂量为0.4~0.6u/kg体重/日,早、晚餐前注射。
剂量分配: 早餐前2/3;晚餐1/3或1∶1比例。
根据FPG、早餐后和晚餐前后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每3~5天调整一次,每次1~4单位,直至FPG达标。
适用人群:口服降糖药或基础胰岛素治疗效果欠佳者,特别是睡亩敬袭前胰岛素用量已接近30单位,血糖控制仍不满意,建议改为预混胰岛素两次注射。对多次胰岛素注射依从性差者也适用。
预混人胰岛素治疗模式:
以餐后血糖增高为主者: 50R
空腹和餐后血糖均增高者: 30R
两次预混人胰岛素的优点是简单。
值得注意的是:早餐后2h血糖满意时到上午11时左右,可能发生低血糖。如午餐后血糖控制不理想,可考虑此时加用口服药,如α-糖苷酶抑制剂或二甲双胍。晚餐前NPH用量过大,可导致前半夜低血糖。晚餐前NPH用量不足,可导致FPG控制不满意。
问:在1针或2针胰岛素治疗中如何调整口服降糖药(OHA)?
答: 根据血糖调节OHA剂量,如白天血糖仍偏高,可将OHA加至适当允许量。如OHA已达最大剂量则胰岛素加量。反之,如白天血糖偏低,可将OHA减量。如已经两次注射胰岛素,可以停用磺脲类降糖药等促分泌剂。保留二甲双胍、拜糖平。
预混人胰岛素类似物优势同预混人胰岛素,如午餐后血糖控制不理想,可考虑此时加用口服药,如α-糖苷酶抑制剂或二甲双胍,也可增加一次午餐前胰岛素注射( 文/邢小燕 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师 )
笔者:根据邢教授原文整理,略加改动。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二)
胰岛素治疗——选择最佳时机与优选方案
核心提示:
胰岛素在糖尿病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只有正确、合理地选择胰岛素,才能达到降低血糖,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寿命的治疗目标。因此,确定胰岛素治疗方案必须考虑糖尿病类型、病情的轻重、年龄,伴发疾病因素,从而实施个体化治疗。
时机选择:
胰岛素完全缺乏或部分缺乏
长久以来,控制高血糖方案是“传统阶梯式”治疗方案:经过生活方式干预后,单药治疗并缓慢上调药物剂量,然后是联合治疗,在口服降糖药和生活干预后血糖仍不达标时,开始胰岛素治疗。大量的医疗实践研究表明,传统的阶梯式治疗模式中,Ⅱ型糖尿病患者通常病程超过10年才开始使用胰岛素,此时患者已经发生了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
目前认为,在出现以下三种情况时,即可开始胰岛素治疗:
1,完全缺乏胰岛素;2,暂时性胰岛素完全缺乏;3,胰岛素部分缺乏。
一,完全缺乏胰岛素,包括::Ⅰ型糖尿病患者、Ⅱ型糖尿病后期(胰岛功能衰竭)患者和胰腺切除的患者。
因为,这一类患者体内已经没有“内源性胰岛素”分泌,故不能调节升高的血糖,需要从外部补充胰岛素,也就是说要实行胰岛素“替代治疗”。
二,暂时性胰岛素完全缺乏,分为两种情况:一是Ⅱ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了口服降糖药,但是血糖仍不达标,特别是糖化血糖蛋白(HbAlc)>7,0%,则须补充胰岛素以强化血糖控制;二是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异常(IGT)和新诊断的Ⅱ型糖尿病患者。
方案选择:个体化+小剂量开始
对自身胰岛功能极差,胰岛素完全缺乏者,需要胰岛素替代治疗。应根据胰岛素的半衰期和起伏的峰值选择,选用的胰岛素剂型尽可能地模拟生理模式。
方案一:使用胰岛素泵。它能较理想的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
方案二:在三餐前使用超短效胰岛素(诺和锐或优泌乐)或短效胰岛素(诺和灵R或优泌林R),睡前使用一次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来得时或诺和平)。
方案三:三餐前使用超短效胰岛素或短效胰岛素,早晚使用两次中效胰岛素(诺和灵N或优泌林N)。
方案四:三餐前使用超短效胰岛素或速效胰岛素,睡前使用中效胰岛素。
对于尚存部分胰岛功能的患者,可以应用胰岛素(外源性)补充治疗。
方案一:早晚餐前使用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50R或优泌林70/30,50/50),睡前使用中效胰岛素。
方案二:早晚餐前使用预混胰岛素。
方案三:白天使用口服降糖药物药物,睡前使用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提示:糖尿病患者需要调整胰岛素,请在治疗医生指导下进行。如果需要调整胰岛素用量,个人行为(自主权)只有1U.。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一)
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治疗,一般是在自己家中进行,患者有很多的选择。由于不能得到医生的及时指导,即使医生最初开出了最佳治疗方案,患者对自身疾病缺乏了解,对药物的治疗过程特点知道甚少,因而达不到最佳治疗效果。医生(包括药师)应尽可能让患者掌握相应的药物治疗常识。
本文综合了一些基层工作医生(如,陈晓正、雷欧等人)的经验,加之笔者的医/药学背景,共同来为糖尿病患者及相关人士解惑释疑。
胰岛素治疗的应用常识
胰岛素治疗是一项很细致的技术,如何计算和调节胰岛素用量,是医患共同关心的问题(文/陈晓正)
1,初次胰岛素日用量的计算,方法有:
⑴,空腹血糖(mmol/L)×1,8mmol/L
⑵,体重×0,3(或0,5)mmol/L
(注:上述计算的用量是一天的用量)
2,胰岛素的日用量如何分配
○每天注射3次胰岛素
适用于初次使用胰岛素的患者,按“日用量÷3,中午减2加早”的原则分配。
如,日用短效胰岛素30U,30U÷3=10U,中午减2U,加到早上用量上。即一天3次用量的分配方案是:早上12U、中午8U、晚上10U。待血糖达标稳定后,改为预混胰岛素,每天早餐前和晚餐前注射。
○每天注射2次胰岛素
可按照早餐前注射总量的2/3,晚餐前注射总量的1/3分配。
○每天注射1次胰岛素
患者可于每天3餐前口服降糖药,临睡前,按每公斤体重0,2U计算,追加一次长效或中效胰岛素。睡前用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与白天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更加符合胰岛素生理性分泌,血糖控制更佳,低血糖反应更少,更加安全。
3,胰岛素用量如何按血糖高低进行调节
○按空腹血糖调节
在原来胰岛素用量的基础上,由于血糖不能达标或出现低血糖,此时的胰岛素用量应根据空腹血糖水平进行调节。
空腹血糖在5,0—7,0mmol/L之间时,胰岛素应不增不减。
空腹血糖在3,0—5,0mmol/L之间时,胰岛素应减少2—3U,或餐后注射。
空腹血糖≥7,0mmol/L时,每增高2mmol/L,加1U。但一次加量不要超过6U。
4,肥胖或消瘦患者胰岛素用量如何调节
若患者已经按标准体重和活动量计算了摄取的总热量,并制定了食谱配餐进食,但血糖仍高,应按如下方式对胰岛素用量进行调节。
对消瘦者增加胰岛素用量,不减少饮食;肥胖者则维持原胰岛素用量,减少饮食量,增加运动量,并增服双胍类口服降糖药。
若因某种原因患者需要临时多吃50克主食时,需加胰岛素5U。一般1U胰岛素可以降低10克主食所升高的血糖。
5,混合胰岛素用量如何调节
早晚两次注射胰岛素。若午餐前血糖高,表示混合胰岛素中的短效不足;若晚餐前血糖高,表示中效胰岛素不足;若睡前血糖高,表示晚餐前的短效胰岛素不足;若清晨血糖高,表示中、长效胰岛素不足。可以按这一原则进行调节。
6,胰岛素注射期间血糖如何进行监测
胰岛素调节是以不同时段监测的血糖水平为依据的,可先测定空腹血糖与晚餐前血糖,3—5天各测一次。待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血糖<10,0mmol/L时,改为每周测一次。
提示:
1,无论哪种类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都应在一般治疗和饮食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血糖情况进行个体化调节。
2,糖尿病患者应加强血糖监测,血糖监测要按需调整。血糖自我监测要纳入到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环节中,如果没有定点监测血糖,饮食控制、锻炼和药物治疗就会变得盲目,科学的自我管理也就无从谈起。
3,血糖监测的时间和频率则取决于患者的病情。血糖控制较稳定的患者,,血糖监测时间相对可拉长一些,每周测定一次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每隔2—3周安排一天测定全天7个点的血糖谱(即三餐前和三餐后2小时及睡前血糖,必要时追加凌晨3点血糖值)。
注:优泌乐的优势在于发挥作用比较快,一般的胰岛素都是打完针30分钟时吃饭,而优泌乐不用这样,打完针就可以吃饭,对病人来讲比较方便,并且可以很好地控制餐后血糖,其他方面跟普通胰岛素没有太大差别.。
祝好!
刚开始打胰岛稿则素最好是在医院,等在医院调整好剂量了键毕棚再回家打,因为注射胰岛素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就是低血糖和过敏反应,剂量不调整好会出现严重的低血糖反应,后果很严重。因为人和人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是不一样的数茄。
刚轿搏开始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建议你最好到医院请医生帮你调理,本身打胰岛素的量自己就掌控不岁橘好,会出现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的乎帆团发生,另外,初次打胰岛素的患者,不知道是否有过敏的现象发生,建议安全第一,正规合理的应用胰岛素。
开始打胰岛素一定注意监测血糖,防止发生低血糖。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