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在纸币本位的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机制

2024-11-18 16:41:26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在纸币制度下,当一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若本国要维持汇率不变,在不增加货币供给的情况下,该国货币当局抛售外币,购回本币,从而使国内货币供给量自动减少。根据货币数量论,国内物价会随之降低,本国商品价格相对于外国商品价格降低,从而使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国际收支改善。

或者,当一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是,该国货币当局可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使国内物价水平下降,从而改善国际收支。

拓展资料

纸币本位制,亦称“自由本位制”。以国家发行的纸币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其特点是国家不规定纸币的含金量,也不允许纸币与金(银)兑换,纸币作为主币流通,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由于该种货币制度不与黄金挂钩,又由国家掌握发行,因此,它很容易根据国家财政的需要而不是根据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而发行,从而导致纸币发行过多,形成通货膨胀。

要保证纸币制度的稳定性,必须坚持纸币的经济发行原则,按照货币流通规律的客观要求适量发行;并根据客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由中央银行进行灵活的调节。

同时,国家也发行少量金属铸币作为辅币流通,但辅币价值与用以铸造它的金属商品价值无关。由于发行纸币是国家的特权,在中央银行国有化之后,国家便委托中央银行发行纸币。中央银行发行纸币的方式是通过信贷程序进行的,所以纸币实际上是一种信用货币。

曾经有人把纸币本位制称为管理本位制,理由是这个制度使国家得以充分地管理货币的流通,任意地增减货币量,以谋求物价和生产的稳定,不像金本位制那样为维持固定汇率而一任国内的物价和生产波动。

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在20世纪20年代曾竭力鼓吹此说,而把金本位制贬为“野蛮的残余”。但是,半个世纪来的经验,证明纸币本位制既未能使资本主义国家摆脱30年代的特种萧条,也未能刹住60~70年代的严重通货膨胀。

20世纪70年代,当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备受滞胀的折磨时,又有人提出要恢复金本位制。但在资本主义总危机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时代,要把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金本位制再搬出来,是无法实现的。

回答2:

在纸币制度下,当一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若本国要维持汇率不变,在不增加货币供给的情况下,该国货币当局抛售外币,购回本币,从而使国内货币供给量自动减少。根据货币数量论,国内物价会随之降低,本国商品价格相对于外国商品价格降低,从而使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国际收支改善。
或者,当一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是,该国货币当局可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使国内物价水平下降,从而改善国际收支。

回答3:

搜一下:简述在纸币本位的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