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帮我翻译一下这句话: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

2025-02-25 01:07:20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翻译为:天时、地利、人和三项条件缺了任何一项,即使能暂时取得胜利,也必定留下后患。

出自《孙膑兵法·月战》,原文选段:

孙子曰: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战不单。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是以必付与而囗战,不得已而后战。故抚时而战,不复使其众。无方而战者小胜以付磨者也。

译文:

孙膑说:“世上没有比人更宝贵的了。天时、地利、人和三项条件缺了任何一项,即使能暂时取得胜利,也必定留下后患。所以,必须三项条件齐备才能作战。如果不能三项条件齐备,除非万不得已,绝不可作战。

能够把握时机出战,可以一战而胜,不必让士兵打第二仗。没有计划就去作战,却又能取得小胜利,那是由于天时符合。”

扩展资料

这篇文章说明战争如同月亮运行一样,是有规律可循的,启发用兵的人要掌握战争的规律,按照战争自身固有的规律去用兵作战,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孙膑深谙用兵的方法,他把人的因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又把天时、地利、人和综合提出,从宏观上论述了战争胜败的基本规律。

从古至今,许多军事家都持有相同的认识,许多战争的实例也证明了孙膑的论述是正确的。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就有一节专门论述《兵民是胜利之本》。

毛泽东深刻地阐明了,只要中国人民组成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投入抗日战争,中国人民必定能最后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生动地证明了“兵民是胜利之本”是英明的论断,也再一次证明了“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是高明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膑兵法

回答2:

这句话好像是出自孙子兵法的吧,我就按我的理解说一下: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条件任何一个没有占优势,即使打了胜仗,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也就是伤敌一百自损八十)

回答3:

更正一下楼上回答。
此言并非出自《孙子兵法》,而出自晚他一百年后的《孙膑兵法》,此言之意为: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条件中任何一个没有达成,即使当时打了胜仗,其中也隐含着灾祸。

回答4:

日是指自然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是指地理环境,指给人们支持或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