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前258),也叫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郿县东北)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统帅。
王翦,生卒年不详,频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县东北)人,秦代杰出的军事家,是继白起之后秦国的又一位名将。与其子王贲在辅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立有大功,除韩之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父子所灭。
王贲,生卒年不详,频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县东北)人,秦代名将,名将王翦之子,与其父是秦灭六国战争中的主要将领。
蒙骜(?—前240年),齐国人,战国后期秦国名将。
秦昭王时自齐入秦。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蒙骜为秦将,率师伐韩,夺取中原要地成皋、荥阳,置三川郡。三年,攻赵榆次、新城,狼孟等地,取三十七城;又攻占赵重镇晋阳,合置太原郡。秦王政三年,领兵攻韩,取十三城。前247年,蒙骜率军东向攻魏。屡败魏兵,后被魏公子信陵君率联军击败。五年,秦闻魏公子死,使蒙骜攻魏,取二十城,置东郡,使秦国土与齐相接,对韩、魏形成三面包围之势。因屡立战功,官至上卿。秦王政七年,蒙骜卒。其子蒙武、孙蒙恬均为秦国名将。
蒙武具体生卒年月不详, 中国 战国 时 秦国 名将。祖居齐国 ,父蒙骜 、子蒙恬 皆为秦名将。
为将经历
公元 前224年 作为 裨将军 和 王翦 带兵六十万进攻 楚国 ,击破楚军主力于 蕲 ,楚国大将 项燕 于此役战死。 公元 前223年 又和王翦带兵击楚,再次击破楚军,虏末代楚王负刍 ,灭亡了楚国。原属楚国的土地被划堆为三个 郡 。 这是 史记 中比较多地采用的说法。
蒙恬(?—前210年),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祖籍齐国。传说他曾改良过毛笔。
李信
秦王政命王翦统帅伐燕。二十一年(前226),王翦攻克燕都蓟,燕王和太子丹退保辽东,秦将李信紧追不舍。代王嘉致信燕王喜,说道:“秦军之所以追得这么紧,是想得到太子丹。如果大王能杀了太子丹献给秦王,燕国就能保住。”太子丹逃到衍水(今辽宁太子河)上,燕王派人斩了太子丹的头颅献给秦,李信、王贲并没有停止进攻。二十五年(前222),秦将王贲攻取辽东,俘燕王喜,燕国灭亡。李信领功。
甘茂
战国中期秦国名将。下蔡(今安徽凤台)人。曾就学于史举,学百家之说,经张仪、樗里疾引荐于秦惠文王。周赧王三年(公元前312),助左庶长魏章略定汉中地。又率兵平定蜀乱。六年,秦初置丞相,甘茂为左相。七年秋,受命为将攻韩之宜阳(今河南宜阳西),以打开秦东向门户。行前分析楚、韩盟而不固,楚无意救韩。又亲至魏、赵游说,使其不出兵救韩。鉴于宜阳城坚难攻,恐攻城日久而遭人谗言,遂与秦王订下息壤(今陕西咸阳东郊)之盟。后攻宜阳5月未下,公孙奭、樗里疾果谮之于秦王,秦王终守信而发兵助之,甘茂又出私财犒劳将士,于次年终克宜阳,斩首6万。并渡过黄河,驻于武遂(今山西垣曲东南)。同年,因楚围韩雍氏(今河南禹州东北),力劝秦昭王救韩。后因劝秦王归还韩武遂而被疑,遭向寿、公孙奭谗毁,被迫于攻魏蒲阪时逃至齐,任齐上卿。十年,为齐使楚。秦欲令楚送还甘茂,楚以其贤而拒秦。卒于魏。
樗里疾(?-前300) 战国中期秦国名将。秦惠文王异母弟。名疾,因居樗里(一说楮里)而称樗里疾。为人滑稽多智,秦人称之为“智囊”。周显王三十九年(前330),为右更,率兵伐魏曲沃(今河南三门峡市西南),逐城中人而据其地。周慎靓王四年(前317),为庶长,率军败韩、赵、魏联军于修鱼(今原阳西南),虏韩将申差、鲠,斩首8万余,韩太子仓入秦为质。周赧王二年(前313),攻取魏地焦(今三门峡市西)、曲沃;又败韩于岸门(今许昌西北),斩首万人。同年任将攻赵,虏赵将赵庄(一名豹),拔蔺(今山西离石西)。三年,助秦将魏章攻楚,败楚将屈丐,取楚汉中地,因功受封为严君。同年,又助魏攻齐,虏齐将声子于濮水之上。六年,秦初置丞相,樗里疾为右相。九年,与甘茂攻魏地蒲(今河南长垣),不克。又与楚攻魏皮氏(今山西河津西),后魏以公子质于楚,楚因而叛秦,樗里疾遂诈称将以地献楚,令楚还魏太子,而暗与魏合兵败楚。十五年,卒于秦。
孔刚
天生神力,好勇斗狠。从军后成为蒙恬和扶苏帐下的一名校尉,身经百战,屡立战功。据说一次他正在午睡,听闻有一股百余人的匈奴侵扰边境村庄,二话不说,起身拔剑策马而去,竟忘了穿护身甲胄。等大部队赶到时,看见他浑身浴血、披发眦目,挥舞手中只剩了半截的长剑,仍在追赶那些业已魂飞胆丧的匈奴残兵。自此,兵营中便有了“铁狂”的称号。
王龁:秦国将领,率军攻下韩国上党,并且与廉颇对峙。
孟明视,春秋时期虞国(今山西平陆县)人,姓百里,名视,字孟明,是百里奚的儿子。秦穆公的主要将领。
蒙毅
与兄蒙恬同是秦始皇,在秦始皇统一中国时,蒙毅的祖父蒙骜、父亲蒙武,都是秦国著名的将领,为秦国攻城略地,出生入死,夺得了几十座城池,为始皇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辛胜
公元前223年,秦将王翦、辛胜破赵,虏赵王迁。
内史腾。战国后期秦国将领,秦王嬴政时任内史,名腾宗室。以官职尊称。二世时因清洗宗室被杀。
李信。汉朝大将李广、及其孙李陵一家即为李信后代。将兵二十万南伐楚,项燕大破李信军队,秦兵败逃
王翦,生卒年不详,频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县东北)人,秦代杰出的军事家,是继白起之后秦国的又一位名将。与其子王贲在辅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立有大功,除韩之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父子所灭。孙王离在钜鹿同章邯军,由王离所率的边防军补充进来,因而改变了士兵成份。有说章邯军与王离军是“平行的,互不隶属”的两支主力军。两说都不无道理,但也未必妥当。王离可能没有隶属。为项羽俘虏。
白起(?—前258),也叫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郿县东北)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统帅。战果可能超百万。
蒙骜,事秦昭王,官至上卿。曾经伐韩、攻赵、取魏国城,为秦立下了战功。其子蒙武曾为秦裨将军,与王翦一起灭楚,亦屡立战功。孙蒙恬少年习刑狱法,担任过审理狱讼的文书。
白起 王剪 蒙恬
1、内史腾
战国后期秦国将领(生卒不详)。秦王嬴政时任内史,名腾,姓氏不详。内史腾曾作为秦国代表接受韩国割让的土地,后又在南郡(今湖北江陵北)管理地方,为秦伐楚奠定了后方基础。后任内史,管理京城,责任重大,可见秦王嬴政对其信任。
秦王嬴政十四年(前233),韩王韩安请求向秦称臣。秦王嬴政十六年(前231),韩王韩安献韩国南阳一带给秦国。九月,秦王嬴政派内史腾去接受韩国所献之地,任命他为代理南阳守。内史腾在南阳发布文告,抚定百姓之心,严防不法的行为,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秦王嬴政十七年(前230),内史腾奉嬴政之命前往攻打韩国,大败韩军,擒获韩王韩安,收缴韩国的全部土地,在那个地方设置颍川郡(辖今河南中部及南部地)
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前221),秦国统一天下。不久,内史腾被任命为内史。内史是负责京都咸阳事务的官吏,但地位要比各郡郡守高。在这一任上,内史腾一如以往,恪尽职守,直到老死任上。
2、李信
秦王政命王翦统帅伐燕。二十一年(前226),王翦攻克燕都蓟,燕王和太子丹退保辽东,秦将李信紧追不舍。代王嘉致信燕王喜,说道:“秦军之所以追得这么紧,是想得到太子丹。如果大王能杀了太子丹献给秦王,燕国就能保住。”太子丹逃到衍水(今辽宁太子河)上,燕王派人斩了太子丹的头颅献给秦,李信、王贲并没有停止进攻。二十五年(前222),李信随秦将王贲攻取辽东,俘燕王喜,燕国灭亡。李信领功。
秦国横扫六国,势如破竹,灭三晋,数破楚军,燕王逃亡被灭。秦始皇欲灭楚,倾心于年少壮勇的秦将李信,认为他贤能果敢。李信曾领兵数千,追击燕太子丹至衍水,终破燕军虏获太子丹。秦始皇曾问李信欲破楚,须多少人马?李信表示二十万即可。秦始皇又问王翦,王翦道:“非六十万不可。”始皇说:“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史记·王翦白起列传》)于是派李信及蒙恬将兵二十万南伐楚。王翦因秦王不用其话,就托病辞官,归频阳养老。这时的秦军在李信的率领下攻平与(今河南平与北),蒙恬攻寝丘(今河南临泉),大破楚军。李信又乘胜攻鄢、郢,均破之。于是引兵向西与蒙恬军会师城父(今河南平顶山市北)。项燕率领的楚军乘机积蓄力量,尾随秦军三天三夜,终于大破李信军队,攻下两个营垒,杀死七名都尉,秦兵败逃。后王翦率60万大兵破楚。
据史记记载,汉朝大将李广、及其孙李陵一家即为李信后代。
3、王翦
王翦,生卒年不详,频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县东北)人,秦代杰出的军事家,是继白起之后秦国的又一位名将。与其子王贲在辅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立有大功,除韩之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父子所灭。
始皇十一年(前236年),王翦领兵攻破赵国阏与(今山西和顺),拔九城,夺取赵漳水流域。十八年又攻打赵国,历时一年,攻陷赵都,虏赵王迁,赵王降,赵成了秦的一个郡。次年,燕王派荆轲刺杀秦王。秦王于是派王翦将兵攻打燕国,击破燕军主力于易水西,燕王逃到了辽东,王翦平定了燕蓟,得胜而归。秦使翦子王贲击楚,还击魏,魏王降,遂定魏地。
王翦率六十万秦军伐楚,始皇亲自送将军至灞上。王翦行前多求良田屋宅园地,始皇说:“将军既已出兵,何患贫穷?”王翦说:“为大王部将,虽立战功却终不得封侯,所以趁大王亲近臣下之时,多求良田屋宅园地,为子孙置业。”始皇大笑。王翦的军队行至关口后,又五度派使者回朝求良田。有人认为将军求赏太过分,王翦却说:“秦王粗暴又不信任人,如今倾尽全国兵力,交付给我,我只有以多请田宅作为子孙基业的方法来稳固自家,打消秦王对我的怀疑。”
王翦替代李信前来攻楚,楚军听说王翦集六十万大军前来,也尽发国中兵力以抗秦。王翦大军一至,立即坚壁而守,不肯出战。楚军屡次挑战,秦军始终不出。王翦每日要求士兵休息洗沐,安排美好饭食安抚他们,同时与士卒同饭同食,意在养精蓄锐,消耗敌军,以待最后殊死一战。不久,王翦打听士兵以什么来娱乐,有人回答说:“投掷石头,跳远比赛。”于是王翦发令出兵。楚军数次挑战而秦军不出,楚军引兵向东,王翦趁此遣兵击,大破楚军,追至蕲南(今安徽宿州东南),斩杀将军项燕(一说项燕自杀),楚兵败逃。秦借胜势,一年就平定了楚国城邑,俘虏楚王负刍,楚地终成秦的一个郡县。王翦于是又率兵南征百越,取得胜利。因功著而晋封武成侯。
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统一中国,史书称“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史记·王翦白起列传》)
4、王贲(bì)
生卒年不详,战国时频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县东北)人,秦代名将王翦之子,与其父同为秦灭六国战争中的主要将领。举兵击楚,大败楚军。返击魏,魏王降,以魏地为郡县。后又率军与李信攻取燕国辽东,灭燕,攻代,虏代王嘉,灭赵。接着率兵南下灭齐。秦终于统一六国。
秦王政二十一年(前226年),将兵伐楚,取十余城。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秦派大将王贲率兵攻魏,引黄河及大沟水灌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西北),大梁城毁,魏王投降,尽取魏地。魏亡(这是开封第一次毁灭性水灾)。秦在大梁置浚仪县.
秦王政二十五年,率兵攻燕国辽东地,俘虏燕王喜,灭燕。又回师攻代国(治今河北蔚县),俘代王嘉,消灭了赵的残余势力。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又率军从燕南下攻齐,一路势如破竹,直抵齐都临淄,俘虏齐王建,遂灭齐,齐人讽刺说“松耶柏耶?住建共者客耶?”史称秦灭齐之战,完成秦的统一。因功被封为通武侯,曾随秦始皇东巡琅邪(今山东胶南市)。
5、蒙恬(?—前210年)
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祖籍齐国,山东人。传说他曾改良过毛笔,是祖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也是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
蒙恬出身于一个世代名将之家。祖父蒙骜为秦国名将,事秦昭王,官至上卿。曾经伐韩、攻赵、取魏国城,为秦立下了战功。其父蒙武曾为秦裨将军,与王翦一起灭楚,亦屡立战功。蒙恬少年习刑狱法,担任过审理狱讼的文书。
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齐,因破齐有功被拜为内史(秦朝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蒙氏兄弟深得秦始皇的尊宠,蒙恬担任外事,蒙毅常为内谋,当时号称“忠信”。其他诸将都不敢与他们争宠。
秦统一六国后,蒙恬奉命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自榆中(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以北)至阴山,设三十四县。又渡过黄河,占据阳山,迁徙人民充实边县。其后修筑西起陇西的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今辽宁境内)的万里长城,把原燕、赵、秦长城连为一体。长城利用地形,籍着天险,设制要塞,有力的遏制了匈奴的南进。后受遣为秦始皇巡游天下开直道,从九原郡(今内蒙包头市西南)直达甘泉宫,截断山脉,填塞深谷,全长一千八百里,可惜没有修竣完工。蒙恬征战北疆十多年,威振匈奴。
司马迁在《史记》中叹道:“蒙氏秦将,内史忠贤。长城首筑,万里安边。”“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蒙恬之于秦朝的赫赫战功,之于长城的丰功伟绩,让人感叹万千。
6、蒙骜
蒙骜(?—前240年),齐国人,战国后期秦国名将。
秦昭王时自齐入秦。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蒙骜为秦将,率师伐韩,夺取中原要地成皋、荥阳,置三川郡。二年,攻赵榆次、新城 狼孟等地,取三十七城;三年,攻魏国取高都汲邑 又攻占赵重镇晋阳,合置太原郡。秦王政三年,领兵攻韩,取十二城。前247年,蒙骜率军东向攻魏。屡败魏兵,被魏公子信陵君率联军击败,取有诡等两邑。五年,秦闻魏公子死,使蒙骜攻魏,取长平等三十城,置东郡,使秦国土与齐相接,对韩、魏形成三面包围之势。因屡立战功,官至上卿。秦王政七年(BC240年),赵悼襄王六年秦长安君及大将军蒙骜率军十万攻赵。
7、蒙武
蒙武具体生卒年月不详, 中国 战国 时 秦国 名将。祖居齐国 ,父蒙骜 、子蒙恬 皆为秦名将。
公元 前224年 作为 裨将军 和 王翦 带兵六十万进攻 楚国 ,击破楚军主力于 蕲 ,楚国大将 项燕 于此役战死。 公元 前223年 又和王翦带兵击楚,再次击破楚军,虏末代楚王负刍 ,灭亡了楚国。原属楚国的土地被划堆为三个 郡 。 这是 史记 中比较多地采用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