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课文的问题

2025-04-03 12:32:2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台阶》知识讲解编 稿:王胜华  审 稿:徐冬杰   责 编:陈为华  《背影》中的父亲,给了我们很深的印象,那父子情深的情景也会常常会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今天我们要学的《台阶》这篇文章,作者写的也是自己的父亲。本文的“父亲”渴望自家有高高的台阶,因此他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但是他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同学们学完本文后,可以自己体味一下本文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习目标  1、积累基础知识。  2、体会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  3、学习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4、理解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安排详略的写法。知识汇总  1、掌握下列加红字的读音。  凹凼(dàng) 揩(kāi) 黏(nián) 尴尬(gān gà) 硌(gè) 烦躁(zào)   2、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擦、抹。  疲乏,困倦。  神色、态度不自然。  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  人很多的公共场合。  3、辨析下列形似字。  垮( )滩(  )铺( )  涎( )摊(  )捕( )  诞( )内容分析整体感知  1、理解本文主旨。  文章以父亲的儿子的口吻,讲述了父亲为了造有高台阶的新屋所付出的大半辈子辛劳,讴歌了父亲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同时,从另一个侧面客观地再现了这样一个事实:父亲创业之所以如此艰难,根源在于生产力水平低下。   2、理解结构层次。  文章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到9段):写老屋的三级青石板台阶和父亲想造新屋的动机。  第二部分(第10段到第16段):写父亲为新屋所作的漫长的准备过程。  第三部分(第17段到第24段):写父亲造新屋,砌九级新台阶。  第四部分(第25段到结尾):写新台阶造好了,父亲的诸多“不对劲”,父亲老了。问题思考  1、父亲为什么要花大力气来盖新房,弄台阶?  父亲花大力气做这些工作,首先是为了改善自身的居住条件。其次,台阶是地位的标志,父亲看到别人家有高高的台阶,他很羡慕,他希望能够有更高的台阶来赢得别人的尊重。  2、父亲是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或者说他都作了哪些准备工作?   每天捡砖、瓦、鹅卵石等。往瓦罐里塞角票等。  3、“父亲坐在绿荫里,……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表现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何不用心理描写呢?  这样描写,突出父亲专注的神情,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因为作者全文是用第一人称来叙述描写的,因此因人称限制不能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形写神。  4、在父亲的努力下,新台阶终于砌好了,可父亲却产生了些什么感觉?为什么?  不对劲。台阶低,意味着经济地位低下,父亲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反而处处感到不习惯,不对劲。     5、本文为什么盖新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  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则要详写。  6、为什么父亲“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7、本文的“父亲”在同学们的眼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父亲是一个农民,他有着农民的老实厚道,同时他也很要强,非常有志气,不甘人后,他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有坚忍不拔的精神。问题探究  结合内容深刻把握人物,理解文章的主题。  (1)用人类需要层次论的角度:人都有获得社会和他人尊重的需要,提高地位,赢得尊重,是父亲最大的心愿。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需要有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造新屋,当然首先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但是,建筑物,无论大小,都具有人文性。大而至于紫禁城,处处显示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小而至于民居建筑,“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这篇小说着眼在台阶,写父亲对台阶的要求,就是对地位的要求,就是对尊重的要求。尊重需要在第四层次上,是较高层次的需要,父亲毕生的奋斗就是要赢得尊重。   人的需要总是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