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具体包括哪些内容?财政支出中民生支出是怎么界定的?

2025-05-03 09:28:14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今年两万多亿支出,民生支出占几何
  解读200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
  邹声文、孟娜、卫敏丽

  --------------------------------------------------------------------------------

  【我要评论】【该文章阅读量:31】【字号:大 中 小】

  根据3月5日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查的200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今年中央财政总支出将达26871.08亿元。这些支出将会花在哪些地方?全国人大代表和普通百姓都很关注。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把草案中有关民生问题的支出内容串在一起,就凝聚为一份引人注目的中央财政“民生清单”。

  九亿农民得实惠——“三农”成为预算重中之重

  [预算清单]根据预算草案,2007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共达3917亿元,比2006年增加520亿元,增长15.3%。

  ——严格执行增加投入政策,新增政府投资主要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保用于直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投入比2006年有所增加。

  ——加大支农补贴力度。中央财政安排良种补贴55.7亿元、农机具购置补贴12亿元,分别比2006年增加14.2亿元和6亿元。

  ——支持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央财政安排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支出30亿元,鼓励已经建立制度的地区完善制度,支持未建立制度的地区积极探索建立制度。

  ——促进现代农业建设。中央财政安排经费5亿元,用于农业技术推广;安排经费11亿元,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技能培训。

  ——安排扶贫支出144亿元,比2006年增加7亿元。

  ——安排资金25亿元,加快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支持解决农民群众“听广播难、看电视难”的问题……

  孩子上学更容易——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增幅超过40%

  [预算清单]根据草案,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教育支出858.54亿元,比2006年增加252.49亿元,增长41.7%。

  ——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中央财政相应安排资金279.8亿元,对全国1.5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落实免除学杂费政策,并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同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全面建立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资金95.1亿元,用于扩大政策受益面,提高资助标准。

  ——在“十一五”期间建立起系统、科学、公平、有效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从制度上基本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不起学”的问题,促进教育公平……

  百姓健康有保障——中央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增幅超过80%

  [预算清单]根据草案,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医疗卫生支出312.76亿元,比2006年增加145.36亿元,增长86.8%。

  ——实施免费防治重大传染病政策,并实行以中央财政负担为主的新机制。

  ——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步伐。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80%以上的县市区,提前一年基本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支持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从2007年开始进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逐步将城镇职工之外的城镇居民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中央财政将对中西部地区的困难城镇居民参保缴费给予适当补助。

  ——加大城乡医疗救助力度。2007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加大投入,支持中西部地区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稳步推进城市医疗救助试点,推动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逐步提高救助水平,切实减轻城乡困难群众看病就医的经济负担。

  ——大力支持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人员培养的支持力度,力争到2010年将农村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人员全部轮训一遍,所需资金主要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负担。

  ——建立城市社区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中央财政从2007年起对中西部地区城市社区服务人口分别按人均3元、4元的标准给予补助,使城市居民安全、有效、方便、快捷地享受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民生之本更坚实——就业和社保支出持续增加

  [预算清单]2007年中央财政预算大力支持解决就业和社会保障、住房等基本民生问题。

  ——加大社会保障和就业再就业投入力度。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19.27亿元,在去年较大幅度增加的基础上又比2006年增加246.99亿元,增长13.9%。

  ——支持城镇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建设。落实预算安排、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以及土地出让收益等各项城镇廉租住房保障资金来源,通过租金补贴、租金核减和实物配租等方式,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确保困难群体居有其所。

  ——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支持扩大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工作。支持做好农民工及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积极帮助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

  ——继续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根据国务院确定的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方案,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确保中央改革规范政策落实到位,切实防止出现新的拖欠……

回答2:

没有具体的界定,也无法具体界定。功能上也很难绝对区分的,所有国家都做不到。\x0d\x0a \x0d\x0a 民生支出的种类比较多,有直接增加个人收入的补贴类支出,如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涉农补贴,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给予生活补助,提高城乡低保水平等,这些支出都直接增加了个人收入。\x0d\x0a \x0d\x0a  而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水平、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强文化建设等,相应减少了城乡居民的支出,减轻了生活负担,但受益者的感受可能不如增加收入那么直接。\x0d\x0a \x0d\x0a  有些民生支出增加居民收入或减少支出,有些体现为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x0d\x0a \x0d\x0a  在公共财政支出中,用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等方面的民生支出,受益者多为居民个人,直接增加了居民个人收入或减少了支出,因此感受会相对直接。\x0d\x0a \x0d\x0a  而用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市政公共设施等方面支出,为广大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和便利的生活条件,会增进国民的福利水平,也属于民生支出的重要方面,但个人感受没有那么直接。比如,加强环境保护,为人民群众提供宜居的生活环境;推进道路交通建设,使人民群众出行更便捷、快速;完善供水、供电、供暖、燃气、污水处理、园林绿化等市政服务设施,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好的生活配套服务;加强灾害预测预报和防治能力建设,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推进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建设,让人民群众购物更加方便舒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