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王 僧格林沁是铁帽子王吗?

2025-04-04 22:07:16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蒙古王僧格林沁不是铁帽子王。

僧格林沁(1811年7月24日—1865年6月12日),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族,著名爱国将领,晚清名将,蒙古科尔沁旗(今属内蒙古)人,贵族出身,善骑射。

道光五年(1825年),入嗣袭扎萨克多罗郡王。旋入京,为御前行走。道光十四年(1834年),授御前大臣。后历任领侍卫内大臣、正蓝旗蒙古都统、镶白旗满洲都统等职,颇得道光、咸丰两帝宠信。

咸丰、同治年间,僧格林沁参与对太平天国、英法联军等战争,军功卓著。咸丰五年(1855年),击溃太平天国北伐军,俘林凤祥、李开芳,晋封博多勒噶台亲王。

扩展资料

清王朝分封皇室爵位共有功封、恩封、袭封和考封四种形式十二等爵,其中辅国将军以上还分世袭罔替和世袭递降两类。

一般情况下,因为功封王爵者多属世袭罔替,也就是俗话说的“铁帽子王”。因为恩封爵位者则多属世袭递降,但在递降到辅国将军这一爵位时便不再递降。获得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爵位的宗室并不能世袭,每世递降一等。无爵位的宗室叫“间散宗室”,用四品顶戴。惟有12大“铁帽子王”因为其祖先功勋卓著,被赐世袭不降封典。如果某“铁帽子王”获罪夺爵,以其旁支袭爵,但其后世也不乏被夺爵的历史记载。

清朝共有12位承袭爵位无需降等的“铁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即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因为他们功勋卓绝,所以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时还享有配享太庙的殊荣。另外四位属于恩封,他们是清朝中后期在稳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即怡亲王胤祥、恭亲王奕欣、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僧格林沁

百度百科-铁帽子王 (世袭罔替王爵的俗称)

回答2:

  僧格林沁的爵位是蒙古科尔沁亲王,按照规定,蒙古王公贵族的爵位也是可以世袭罔替的,但并不属于铁帽子王,因为他不是清朝的皇室宗亲。  
  僧格林沁(蒙古语:Sengge Rinchen,西里尔字母:Сэнгэ Ринчен;1811年-1865年),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族,晚清名将,科尔沁左翼后旗(今属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后旗双胜镇)人。他是道光皇帝姐姐的过继儿子,道光五年(1825年)袭科尔沁郡王爵,历任御前大臣、都统等职。
  咸丰、同治年间,僧格林沁参与对太平天国、英法联军等战争,军功卓著。1865年5月,在山东曹州(今山东菏泽)被捻军围击,战死于山东曹州高楼寨。
  清代共有十二位铁帽子王,其中八位是清朝统一女真各部和问鼎中原时立下赫赫战功的皇室成员,叫做“开国八大铁帽子王”。后来,清朝又加封了四位铁帽子王,即康熙第十三子怡亲王允祥、道光第六子恭亲王奕欣、第七子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在后封的四位铁帽子王中,比较有影响的是恭亲王奕欣、醇亲王奕譞和庆亲王奕劻。奕欣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从小聪明过人,人送外号“鬼子六”。咸丰死后,他协助嫂子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后来又倡导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发起了“师夷自强”的洋务运动,政绩卓著。奕欣是清朝皇室中最有远见卓识的一个人,也是满清贵族中第一个放眼看世界的人,现在北京的恭王府就是他的铁帽子王府,这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醇亲王奕譞是慈禧太后的妹夫,清朝最后两个皇帝光绪和宣统,一个是他的儿子,一个是他的孙子。庆亲王原本是乾隆皇帝的幼子永璘的封爵,不属于铁帽子王,传到了奕劻的手里,已经按照隔代递减的规定降到了辅国将军这一级。在慈禧太后六十大寿之际,奕劻动用北洋水师的军费为其修建了颐和园,因此深得慈禧的宠信,爵位升到了亲王一级。1908年,又获得了世袭罔替的殊荣,这时他已七十岁了。奕劻是最后一位铁帽子王,也是声名最臭的铁帽子王,1917年他病死时,清朝早已灭亡五年了,这顶铁帽子已经无法按照世袭罔替的祖规往下传了。
  

回答3:

中国蒙古贵族出身的清军大将。科尔沁旗(今属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后旗双胜镇)人﹐博尔济吉特氏。他是道光皇帝姐姐的过继儿子﹐道光五年(1825)袭科尔沁郡王爵﹐历任御前大臣﹑都统等职。咸丰三年(1853)秋﹐太平天国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地官正丞相李开芳等率北伐军二三万人突入直隶(约今河北)。九月九日﹐清帝特命惠亲王绵愉为奉命大将军﹐僧格林沁为参赞大臣﹐部署抵御。他率京营兵 僧格林沁
出驻涿州(今河北涿县)。太平军进抵天津﹐屯据静海﹑独流。钦差大臣胜保所部当前敌﹐僧格林沁移军王庆坨守二线。四年正月﹐太平军在饥寒中南撤。他率部追击。太平军据守连镇﹐又分兵至高唐。他在连镇周围挖壕筑墙﹐长期围困。至五年正月﹐太平军已极度饥疲﹐清军始攻入连镇﹐俘林凤祥。继移军高唐接替胜保。高唐李开芳部太平军走冯官屯﹐僧格林沁仍筑墙包围﹐并引运河水倒灌﹐俘李开芳。北伐的太平军遂完全败没。他以功进亲王﹐并世袭罔替。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僧格林沁为钦差大臣﹐加强大沽口海防工事。九年五月﹐挫败来犯的英法舰队﹐毁伤敌艇10艘﹐歼敌500余名。翌年夏﹐英法联军1.7万人入侵。他不守北塘﹐敌乘隙由此登陆﹐迎战不利﹐大沽和天津失守。八月﹐又败于京东张家湾﹑八里桥﹐北京失陷。冬﹐僧格林沁复奉命南下镇压山东﹑安徽各地捻军等抗清武装。同治二年(1863)﹐攻占捻军根据地雉河集(今安徽涡阳)﹐杀捻军领袖张乐行。捻军被迫流动作战。他穷追之于豫﹑鄂各地﹐至四年四月﹐追至山东菏泽县境﹐在高楼寨之战中被捻军围斩。

回答4:

2个字 是的 复制那么多 也是瞎复制 所问非所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