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今年备考首师大教育学,跨专业考试,想知道专业课该怎么复习,学硕类的专业课复习书是不是各个学校都差

2025-02-25 16:27:56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首师大教育学考研考试科目为:
  (101)思想政治理论(100分)(201)英语一(100分)(774)教育学基础综合(300分)
  774教育学基础综合有学校自己命题,学校给出了考试科目:(1)教育学原理(2)教育心理学(3) 中外教育史(4)教育研究方法,并没有给出指定的参考书,博仁考研建议如下参考书:
  《教育学基础》(第2版)教育科学出版社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
  《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王道俊、郭文安;
  《当代教育心理学》北师大出版社陈琦、刘儒德;
  《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孙培青;
  《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吴式颖;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裴娣娜;
  《教育研究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宁虹主编。
  专业课复习方法:
  第一遍:快速阅读。像看小说、看报纸一样。目的:有二,一是培养兴趣。二是建立结构,即明白这本书在说什么就可以了。很多考生还经常问到“关于什么时候该完第一遍?”,建议同学们最多五天一本书,看过小说吧,三天一本一点问题没有,开始看书的时候,你也可以感觉哪儿好看就看哪儿。
  第二遍:精读,逐一认真阅读,力求理解,不要考虑重点、非重点问题。要点:如遇不理解的不要死扣,把不理解的做记录就可以了,一是可能看完后边,前面就理解,二是在上博仁教育考研辅导班的时候问老师和同学,比较省时间。三是有利于保持好心情。也不要试图背任何的内容,即不要以背诵为目的。新知识不容易背,没有理解的情况下,背的意义不大,影响心情。
  第三遍:找重点加做章节练习。把练习中不会的、出错的,做点标记,认为是重点的做标记。在博仁的考研辅导班上老师会帮助同学们建立知识框架体系,点出每个学校的考试重点。第三遍有些需要背的,才开始背,背也以理解为主,用背关键词的方式背,不要求刻意要求背过。
  第四遍:以做综合题的方式+认为是重点记住的,即不会的和重点的是你的复习重点从这之后,每一周把所有科目看一遍,主要看重点和你做题发现有问题的部分+已理解后被忘记的。看的方式是:你标记的重点,你不会做的,和你需要背的。背不过没关系,多看几次就好了。
  关于英语备考可以参考博仁教育学考研成功经验的方法:

  英语复习,背单词、做阅读、练作文,每一部分都要做好。
  考研英语大家都知道是有一定难度的,很多同学也很担心自己的英语,特别是英语底子薄弱的同学关心的是自己能不能达到目标院校划定的英语分数线。一些打算考985名校的同学英语成绩是一定很重要的。对于英语的复习,我是从八月份开始的,一直到考试前都没有松懈。英语复习我将它分为单词、阅读、写作这三部分。这里需要说明下英语试题中还包括完形填空、翻译、新题型。之所以只分这三部分是有原因的。首先,单词大家都知道,考研英语词汇量是基础,是决定你英语成绩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英语的复习也是从背单词开始的。我建议大家要买一本正儿八经的考研英语单词书。例如:新东方的、陈正康老师的,大家还可以在新浪微博上关注老曹考研,他会发一些免费的资料,包括单词、近义词辨析、长难句、历年阅读真题等。背单词是大家都要经历的一个过程,至于如何背每个人的习惯千差万别。这里,我说下我的背单词的方法。我是从八月开始猛搞单词,每天早晨在图书馆开始背单词,背差不多三小时。我上午的时间几乎都是搞英语,这样持续到九月。我背单词是每天规定背多少页,然后今天背完,一本单词书我背了一个月。九月之后就开始背第二遍,第二遍比第一遍快了很多。九月我主要是背单词,做阅读。每天做一年真题。之后十月也是一直搞阅读,我的阅读总共弄了三遍。后面单词书背了两遍,之后我就开始背阅读里的单词。我是到十二月才开始弄作文的,主要是背模板,然后自己再修改加入自己的东西。我的完型和新题型是到十二月练了一些,新题型技巧性很强,完型每年情况不一样,大家得分率也比较低,我练的也不多。翻译我是在八月和背单词一起进行的。我用的是之前提到的老曹考研上的长难句300句,把这些长难句分析了两遍,背了里面的单词和词组。
  我的英语大致就是这样复习的,英语我的建议是:一是每天都要进行,不管时间多与少都要给英语留出一定的时间;二是英语的阅读是重中之重,用一句话形容阅读的重要性就是“得阅读者得天下”。哈哈,是不是硝烟四起的赶脚!只是想告诉大家阅读真的很关键,大家要足够重视并且付出努力。

回答2:

专业课复习书学校招生目录上基本都会给参考书目,如果没有建议你联系一下师哥师姐。像文科类的基本都是一遍一遍看一遍一遍背。英语看你自己的薄弱点在哪里了,我考研的时候英语差在词汇上,所以我是一遍一遍背单词。英语我复习时做了至少4遍真题,不断背单词晨读真题里的阅读理解,其他英语复习资料没看过,因人而异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