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针对学生个性进行素质教育

2025-04-07 17:58:3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近几年来,我国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十分关心教育改革。如何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能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施展才华和建功立业的一代新人呢?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实施素质教育。个性发展对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所以我们必须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在素质教育中得以发展。

所谓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体精神面貌,是一个人具有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主要表现在与众不同的兴趣、技能、气质和性格上,良好的个性是整体素质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

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已成为时代的需要,良好的个性既是教育的前提又是教育的结果。所以,素质教育就是要将群体素质转化为个体素质,并通过个体素质的完善来提高群体素质。素质教育是社会需要与个人价值相统一的体现。在实施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的根本目标的同时,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这样将来的人才结构才能够形成多样化,生动活泼的局面,以适应社会需要和个人的发展需求。

一 、个性发展对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我认为一切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发展个性,开发潜能,使每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实现先哲们“各尽所能”“人尽其用”的理想,人人都提以充分发展了,整个民族以至全人类的整体素质也就提高了,优秀人才也就能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自然界之所以生机盎然,生机勃勃,而且不停地进化,就在于自然界存在着千差万别的物种,每一种物种不仅存在差异,而且还存在着发展差异,如果都“标准化”了,生命可能也就消失了。人类社会也一样,有差异才能有进化,小差异小发展,大差异大发展,扼杀个性的发展就是扼杀社会进步。

素质教育是以开发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潜能,完善和全面提高新一代合格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出发点和根本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不同于以应考为目的,围绕应试需要,促进学生片面发展,把学生按照一个模式铸造的“一刀切”式的教育。素质教育承认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差异,即以社会发展需要,也以学生自身发的展需要来规范教育。素质教育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因材施教;它不是选拔适合考试的儿童,而是创造适合每个受教

育者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条件。从个人角度讲,人生有限,资质各异,不可能什么都能学好,而现在的基础教育阶段多为规定的、必须学习的内容,而且内容还在不断增加,反而忽略了学生对某一学科的特殊爱好,结果是学生成天不厌其烦、疲于奔命,不可能按自己的愿望去发展,去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这里似乎有一个观念在作怪,即认为现在基础教育阶段,所规定要学习的内容是今后任何人发展所必需的,不但必须知道,必须学会,还要熟记不忘,按这个观念,人类社会越进步,积累的知识越多,今后孩子的学习负担也将越重,到时他们将不知如何面对学习了。

世界上即使最低能的工匠,都会懂得一个道理,即建造不同的房子要打不同的地基。造高楼与造平房,地基是不一样的。可是自以为很聪明有知识的我们,为什么要对先天素质即不相同,今后的发展又千差万别的学生硬是要求打一样的基础呢?为什么要把基础教育办成铁板一块,而不能有一点多样性与灵活性呢?

实践使我们形成了这样一条教育的信念:即“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只要能扬其长而避其短,人人都可以成为出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人的潜能往往蕴藏在个性里,所以我们的教育要重视个性的发展,善于发现个性,研究个性,发展个性。有价值的人一定是有个性的人,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阶段,在教学策略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鼓励个性的发展,改革学校课程结构,改革“铁板一块”的做法,在教学管理上采取灵活的办法,不搞僵化的制度等等;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与不同的教育方法,学习内容的多少,进度的快慢,要求的高低因人而异;同时还要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条件及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陶冶情感,锻炼意志,发展个性。素质教育内涵中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互为条件、互相转化、互相促进的关系,全面和谐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基础,个性发展是素质全面发展的核心。在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中,个性发展尤为重要,是我们教育者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二、实施素质教育、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以发展

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已成为时代的需要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如何培养个性,各国教育界都在不断地进行理论探讨和实验摸索,教育实践证明培养

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是个性发展的最好入手处。

(一) 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促进个性发展

兴趣是个性倾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参与构成影响个性形成的动力系统。兴趣是指一个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兴趣对人的活动有积极作用,它可以激励人积极地获取知识,开扩眼界,从而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兴趣可以对人的智力活动起定向作用。由于兴趣不同,人们在各自的领域中进行着侧重点不同的智力活动。科学家们的发明创造除了其使命感和义务感之外,不同的兴趣决定了他们所进行的活动是不同。如生物学的兴趣使达尔文不辞劳苦环游全球搜集标本,进行深入的研究;对物理学的兴趣使牛顿在实验室中投入了百倍的精力专注于物理实验;居里夫人对化学的深厚兴趣是推动她进行科学研究的强大的精神支柱。兴趣的作用如此重要,古今中外多有专家学者论及。然而,兴趣并非自然产生,而是在学习过程中根据个性的不同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强烈、浓厚的兴趣使人的注意力更集中,观察力更细致,想象力更丰富,分析综合力更透彻。可见兴趣是发展智力、促进个性发展所不可缺少的。

1、善于发现兴趣

兴趣的内容是广泛的,学生应该有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但有的学生的兴趣的范围却比较狭窄。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就埋头钻研,不感兴趣的事就漠然置之,这样的个性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人说:“教师的伟大在于发现”,我常想如果教师采用合理的教育手段,能迅速发现学生的中心兴趣,使其它的兴趣围绕中心兴趣发展,那么学生的进步将会无可限量。实践告诫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洞察一切的眼光,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所在,并有计划、有目的的加以培养、使学生兴趣逐步发展为特长条件;如果教师不能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所在,就像庸医发现不了病症一样,就会贻误学生的一生。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者的明智就在于从似乎‘差不多’的学生中发现个人的特殊的兴趣和特长,从而着重培养其发展。”

2、善于诱导行动

发展学生个性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不要包办代替,给学生留有思考、选择的余地;在行动指导上,不要死板的条条框框,要在符合总的要求

前提下,允许学生有独特的行为方式;在活动安排上,留给学生一定自由支配时间,使他们能独立开动脑筋,自己去设计行动。平时教师还要注意从行为习惯入手,培养学生的兴趣。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人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受教育者完全领会并接受教育内容时,这仅仅是质变的开始,只有他按照教育者的目的去做并获得成功时,这才是达到了质变。

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离不开大量的日常行为习惯的约束和心理辅导。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在这一个阶段中,其可塑性很强,抓住每个学生心理特征,在培养他们良好行为上下功夫,根据不同的心理特征,从兴趣入手,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兴趣不仅是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环节,而且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必要手段。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特长,促进个性发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这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个性,主要是指发展个人的才能和专长。根据素质教育的需要。必须把发展学生特长作为重要内容抓好抓实。彻底的改变那种千人一面的教育模式,改变那种把全面发展变成平均发展的倾向。

学校要重视个性发展的差异性,在注重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各自特长,发挥学生各自的兴趣,体现学生各自的爱好,使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学校要抓好两个“课堂”,学科教育和课外活动,以扩展教书育人的内容和空间。

1、发挥第一课堂作用,培养特长,促进个性发展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全面贯彻课时计划,开齐学科,上满课时,在各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来达到发展他们个性的目的。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课堂是教学的基本场所,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因此,学校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然要以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和贯彻教育方针的主渠道,学科课程教学则是个性培养的主要方法,其教学内容蕴含着培养个性的丰富营养。

2、发挥第二课堂作用,培养特长,促进个性发展

优秀人才的涌现,除了从教师精湛的课堂教学中汲取知识营养外,还应归功于他积极而又得法地参加课外活动。通过开展各类有意义的活动,大小课堂互相促进,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诱导兴趣,培养个性特长,如:开展读书活动、写征文、书评、同作者见面等,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通过科技小制作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利用集邮、美工、书法展示,培养学生审美观点;通过体育训练强健学生的体魄;还有智力竞赛等活动使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加深对课内所学知识的理解。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广泛兴趣爱好和求知欲望,使他们各自的特长和才能得以显示,得以发展,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多种能力和创造精神。

学校为学生创造多项兴趣活动的选择,学生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作为自己活动的项目。由于是他们愿意做的,所以活动起来个个兴趣盎然,为发展个性特长提供了一方天地,在这方天地里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发挥,显示了各自的优秀和才华,诱发了他们积极的兴趣,健康的爱好,突出的特长。

学校做到让学生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使他们的特殊才能不随时间的流逝而衰萎,让其成为多才多艺的人才。青少年阶段是身心不断成长进步的阶段,学校教育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必须予以优化。善于因材施教,优化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就是实施素质教育功能所在,也是教师担负的职责和义务。 总之,素质教育不仅要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和心理素质全面发展,还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和谐的发展。只有这样,今天的素质教育才能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先导,才能使培养出来的人才不成为过时的产品,我们未来的事业才有希望,我国就必然人才辈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兴旺发达,一日千里,沉重的人口负担就会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中华民族就能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